CNOT 7基因参与诱导HepG2细胞对Vγ 9Vδ2T细胞的免疫耐受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robertrobe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人CCR4-NOT转录复合体亚基7(CCR4-NOT transcription complex subunit 7 human,CNOT 7)在HepG2肝母细胞癌系( hepatoblastoma G2 cell line,HepG2 cells)对Vγ 9Vδ2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用CNOT 7重组质粒(recombinant plasmid of CNOT,shCNOT 7)及相应对照组载体质粒转染HepG2细胞,用Vγ 9Vδ2T细胞因子干预转染前后的各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NOT 7及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epG2肝癌细胞系及人正常肝细胞系L02中CNOT 7、STAT1和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Vγ 9Vδ2T细胞因子干预后,CNOT 7基因敲减后的HepG2细胞组凋亡率由(7.55%±2.63%)增加至(20.59%±3.12%)。与L02细胞组比较,HepG2细胞组中的CNOT 7蛋白高表达(F=28.76,P<0.01),STAT3蛋白高表达(F=110.29,P<0.01),STAT1蛋白低表达(F=35.67,P<0.01)。CNOT 7基因敲除后,HepG2细胞组的STAT1蛋白表达上调(t=6.69,P<0.05)。

结论

CNOT 7基因参与诱导HepG2细胞Vγ 9Vδ2T细胞的免疫耐受,敲减CNOT 7基因可逆转HepG2细胞对Vγ 9Vδ2T细胞的免疫耐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腔镜异时性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3例异时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果本组13例异时性结直肠癌患者中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3例,横结肠癌根治术1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2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4例,直肠癌根治术3例。平均手术时间(156±9) min,术中
期刊
目的从循证医学角度系统评价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intracorporeal Billroth Ⅰ anastomosis,ICBI)治疗胃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检索收集截止至2015年11月发表的比较ICBI和腹腔镜辅助毕Ⅰ式吻合术(extracorporeal Billroth Ⅰ anastomosis,ECBI)治疗胃癌的中、英文文献,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期刊
目的总结分析良性与潜在恶性胰腺小囊性占位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胰腺小囊性占位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浆液性囊腺瘤、淋巴上皮囊肿及假性囊肿)及潜在恶性组(黏液性囊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实性假乳头状瘤),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共有46例胰腺小囊性占位经手术获得病理结果。良性组22例,潜在恶性组24例。在影像学特点上,潜在恶性组CT表现为壁厚>2 mm(P=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绍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7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CT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经CT扫描可见,13例肿块的位置位于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周围,均为单发病灶;4例肿块的位置位于下腹部及盆腔内。肿块多呈椭圆形,大小不一,病灶边缘均比较清晰,多数患者存在完整包膜,其密度不均匀,病灶中心的低密度区在增强扫描各期均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术前预防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及外文数据库PubMed、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的相关文献,所有文献均截止于2016年1月。使用改良后的Jadad及Newc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