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由来 提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大部分人想到的是孙中山先生于1905年提出的十六字政治纲领的前两句。其实类似的八个字早于孙中山提出前500多年就有人提出了。史料记载,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方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各路义军后,准备北伐前于应天府(今南京)发表《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又名《喻中原檄》),檄文中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成
“中国”一词最早的含义 中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在古代文献记载中,“中国”一词有几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诸夏(华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中国”的最初意思是什么呢?中者,天下之中心也。国者,大都城也。“中国”的最初字面意思是位于天下之中心的大城。“中国”是华夏君主所驻的城市。“中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课程设计的核心问题。在幼儿园教育中,实质上就是要回答什么样的课程内容才适合幼儿,并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孩子的话:我每次画画的时候都要在自己的脑子里想象,把它画完以后是什么样子。我喜欢画画。 家长感言:李嘉玥是在四岁时跟刘老师学画画的。之前,平时总是拿着笔这画、那画,也没什么基础,连线都画不直。自从学了画画以后,碉碉的动手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进步很大,而且,每一幅画都能够独立完成。画画能开发孩子的想象空间,也能提高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老师心声:李嘉玥是个特别聪明活泼的小朋友。思维活跃,造型能力
问:学画画有捷径走上成功之路吗? 答:因为美术是形象的艺术,光靠说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学美术不但要听讲解,更重要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体会,要心领神会。这还不够,一定要多动手、多画,才能使笔乖乖地听自己的指挥。就是要多看、多想、多画,没有其他捷径。关键是想方设法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使孩子肯自觉地用功,学得快又不吃力。 问:素描是绘画的基础,孩子学素描是否越早越好? 答:要尊重规律不
“搞名堂”的由来 人們用“搞名堂”形容那些让人不明不白甚至有神秘色彩的行动。这个词的由来还得从“明堂”说起。明堂是上古时代帝王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建筑一般都宏伟壮观。汉武帝刘彻有一次巡游泰山时,见到一处古代明堂遗址,忽然引发了思古幽情,决定在这个遗址上建造一座新的明堂。但是,因当时明堂建筑不流行了,文武百官们都没见过明堂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怎样去建造。这时候有个善于投机的人叫公玉带,他利用汉武帝
相信这个问题大家都想过,以速度本身来说,直梯是比较快的,但需要加上等待的时间。所以调查发现,不同楼层有不同的结果。如果1楼到6楼的话,扶手电梯是比较快的,因为无需等待;7楼到9楼的话,胜負是1:1;10楼以上的话,则直梯较快,胜率高达75%。 (杨阳 提供)
古代孩子玩玩具吗?据考古发现和古籍记载,古人最早管玩具叫“玩物”,距今约5000年的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出土的“陶响球”是最早的“声响玩具”,汉代已出现“泥车”“瓦狗”等玩具。但真正的玩具市场则出现在公元10世纪,与现代玩具芭比娃娃颇为相似的宋代泥塑玩具“土偶儿”穿“红背心”、系“青纱裙儿”,可以搭配不同服饰,甚至还出现了节令玩具“黄胖”“布老虎”以及益智类玩具“燕几图”…… 玩具“玩物”最早出现
1888年,已满18岁的光绪皇帝即将大婚。究竟选谁当皇后,慈禧太后早已心中有数;只是皇帝择偶的程序必不可少,于是,她就安排了几名秀女供光绪皇帝选择,其中包括她的侄女叶赫那拉氏。按照清宫惯例,皇帝把手中的如意送给谁,就表明选择谁当皇后。当光绪皇帝正准备把如意送给自己中意的人(即后来的珍妃)时,慈禧太后大喝一声,吓得光绪皇帝只好遵从慈禧的暗示,把如意送给了叶赫那拉氏。 有人心满意足,有人却违背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