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技术的历史演进和现代创新分析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fjkjty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琵琶作为中华民族音乐演奏的传统乐器,在中国古代弹拨类乐器史上已经存在两千多年了。现如今,电子产业的发展使演奏乐器不断丰富,琵琶作为传统的演奏乐器在现代应该如何运用,琵琶演奏者如何进行琵琶演奏技术的创新发展,继续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呢?本文将重点阐述我国民族传统乐器琵琶演奏艺术的总结和归纳,为琵琶演奏艺术的深度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琵琶;历史发展;现代创新
  一、琵琶演奏技术的历史演进
  在琵琶演奏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次古代辉煌时期,第一个时期就是公元七、八世纪的隋唐时期。这一时期,南北方文化、贸易往来密切,特别是在丝绸之路开通后,琵琶随着当时流行的燕乐传入、发展起来。在当时,上至王宫贵室,下至平屋陋巷,演奏琵琶都受到了极大欢迎,琵琶也因此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乐器。隋唐时期,琵琶发音演奏技术主要是通过选取动物的筋、皮作为琴弦的原材料,使用弦子辅助弹奏。此时的弹奏指法主要为正拨和反拨,琵琶弹奏出的音响洪亮,粗犷刚健,符合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的音乐文化。
  第二辉煌的古代历史时期为明清时期,上一时期流行的拨子弹奏已被废止,琵琶的演奏改由竖抱,左手的推、拉、吟、揉等指法开始成为琵琶演奏的盛行演奏方式。不仅如此,音品柱的再次增加,使右手逐渐摆脱拨子的束缚,这样更有利于灵活多样、变化非凡的弹奏指法的发明与推广,新发展出来的弹法主要包括“弹”、“挑”、“滚”、“扫”、“拂”、“扼”、“分”、“勾”、“抹”等。根据有关统计,琵琶弹奏的左授、右手弹奏指法多达五、六十种。由于指法演奏的多样性,使琵琶在音色上渐趋走向细腻与柔润。在这一时期,琵琶已经成为了一种可以独立演奏的乐器,不需要再借助其他的乐器一起演奏。
  二、琵琶演奏技術的现代创新性研究
  在本世纪继“女子十二月坊”后又出现了“东方魅力”,“女子五月坊”,“林月冉冉”等一大批新民乐组合。她们除了用古筝、琵琶、扬琴、二胡等民族乐器演奏配以流行音乐伴奏的著名中国传统乐曲外,还融合拉丁,爵士、摇滚等诸多西方流行元素。这些新鲜的声音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但也引起了社会上对此不同的看法。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琵琶的演奏技术不断被演奏家们借鉴、融合、发展、创新,不同风格的琵琶演奏家相互学习,使得琵琶得演奏技术理论不断丰富、成熟。很多人说这是传统文化继续生存于现代生活中的一条出路,流行元素的加入对传统音乐的普及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现代音乐元素与传统音乐相结合并创新是发展之必然,它将为传统音乐注入新鲜血液,将更加受到人们的喜欢。
  (一)传统演奏技术的继承
  所有能够发展至今的传统乐器、演奏技术都具备了独特的优势,这些演奏技术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其内在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琵琶演奏技术的现代创新发展中,演奏者要注意对于传统琵琶演奏技术的继承,积极学习、吸收传统演奏技术的优点,对于十分优秀的传统演奏技术可以直接继承,在此基础上再谈琵琶演奏技术的现代创新。例如:在琵琶传统的演奏技术中,左手、右手指法有不同的归纳系统。左手指法可以分为两个系统:按音系统、推拉系统,右手指法可以分为两个系统:弹挑系统,轮指系统。在演奏技术的运用中,就应该掌握长期发展下来的成果,在充分学习、了解、掌握前人的基础之上在进行创新。
  (二)通过不断练习进行演奏技术的创新
  俗话说:“熟能生巧”,演奏者要想进行演奏技术的创新,就需要对此事物进行十分深刻的认识。在进行琵琶演奏技术的创新发展中,演奏者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琵琶技术的精髓,在深谙演奏技术基础之上,才能根据时代特点和自身发展进行演奏技术的创新。例如:我国当代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和教育家刘德海先生,作为我国琵琶演奏的领军人物,不断创新出琵琶演奏技术。在向刘德海先生学习中,可以发现,他从小就开始学习弹奏琵琶,到2018年,80岁高龄的他已经数不清演奏了多少场琵琶曲目。在弹奏琵琶等乐器的60年中,通过不断地练习对琵琶演奏技术进行继承与创新发展。所以,要想让琵琶演奏技术与现代相融合,就要通过练习真正了解琵琶的演奏,真正理解传统的演奏技术,在传统中发现优点与不足,结合现代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发展。
  (三)加强文化底蕴,提高审美能力
  一首首的琵琶演奏曲中,饱含的是浓浓的情感。一首首琵琶曲的词,都是古人的心境。要真正演奏好琵琶,演奏者就需要自身具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底蕴,积累历史文化知识。只有在熟悉历史的基础上,提高审美的能力才能演奏出独特的琵琶曲目。例如:在演奏琵琶曲目《霸王别姬》时,演奏者要具备关于楚霸王项羽的知识,了解曲中人物的人生经历,结合经历揣摩出人物的心境变化,通过对情感的把握,才能弹奏出情真意浓的曲子。琵琶演奏中,演员要通过情打动听众。在表现霸王亲手结束最爱之人的性命时,演奏要极慢轮、细密轮、急揉弦、推拉弦相结合的手法,以此来表达霸王在别姬时的爱慕依恋之情,同时要与乐曲的战斗场面形成强烈对比,生动形象地演奏出霸王在别姬时的人物心理动态,琵琶弹奏的音调要哀婉、动人、催人泪下,表现出沁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演员要将自己的情和技完美统一。
  三、总结
  “传统是相对凝固的,但不是不变的,它通过不断重铸实现向前发展,绝对不变的音乐艺术是不存在的。”而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琵琶作为传承至今的乐器与演奏艺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要想琵琶演奏不断发展下去,琵琶演奏者就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将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艺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任双.刚柔相济、虚实相映——谈琵琶新技法在创作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2016(06).
  [2]侯晓乐.琵琶轮指演奏技法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D].沈阳音乐学院,2015.
其他文献
我坐在红尘的边缘、看如流的时光与我擦肩、看红尘的风云聚散、看尘世的情愁恩怨、看缓缓洇开的江南水墨、看凌厉无比的塞北烽烟。  胭脂色的斜阳里、谁的罗裙如血染、谁的笑容异常清淡、谁传唱的清歌萦绕在满是茉莉花的杯盏前。  我坐在红尘的身边、看一叶小舟划过碧水长天、看寂寂红叶涂满秋山、看你的眸子浅藏了月色的清淡、看细碎的雨声敲打着昨日的思念、看暮风游荡在湖边、湖水映出了星空那张忧郁的脸。  红尘是一盘未解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下,音乐这门科目也变得愈发重要。作为高中音乐课教师,想办法如何培养学生在音乐方向上的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音乐教学上着重培养学生乐感,促进学生对音乐养成鉴赏能力,让学生们在音乐课的学习中进一步做到全面发展。所以,音乐课堂要打破常规做到创新,这其中对于乐感培养以及鉴赏能力的培养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实施也就成为音乐教师群体目前
◆摘 要:新《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因此,教师开始尝试在美术区中投放一些幼儿熟悉的生活中的材料和工具,如:生活用品、废旧物品等让幼儿进行创作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操作去感知,去想象、去创造。在美工区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并促进幼儿获得相应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幼儿园美工区域与游戏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幼儿园美
目的探讨应用内窥镜诊治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的可行性,在锁骨下内窥镜入路的基础上,在腋部寻找到达第一肋表面前中斜角肌止点的手术器械安全入路,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取陈
目的通过测定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和尿激酶对于急性肺血栓栓塞兔模型栓塞早期炎症和肺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60只,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肺栓塞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LMWH组和尿激酶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8只,每组于治疗后分别于第2、4、14天处死6只,测量动脉血气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栓塞周围肺组织和血清MCP
◆摘 要:废旧材料制作是通过收起起来的废旧材料,加深了解废旧材料的性能和可塑性,动脑动手研究制作方案,运用动手的技能和使用简单工具来对废旧的材料进行深加工和创造,以达到塑造物体的形象。在美术课教育中,手工制作是不可缺少的技能与知识,美术课活动中,巧用废旧材料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既回收废物继续利用,又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本文详细分析废旧材料变废为宝的用途,以及废旧材料运用在美术活动中展现的魅力与趣味性
目的分析脑膜结核的磁共振(MR)影像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147例临床确诊的脑膜结核病例的磁共振成像(MRI)图像数据,男77例,女70例,年龄14~70岁,平均(32±13)岁,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26例行3D TOF序列扫描并MR血管成像(MRA),分析脑膜病变的形态和信号特点及颅内继发改变的特征。收集同期56例肺癌脑
◆摘 要:我国剪纸历史渊源久远,它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与欣赏性。剪纸对培养小朋友良好的综合素质有着重大意义,它让小朋友变得心灵手巧;懂得了分享;学会欣赏美、表现美;让小朋友创造力、想象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综合素质;欣赏;审美;合作;想像力;艺术享受;成就感;创作;愉悦;勇敢;调控;成长  我国剪纸历史渊源久远,它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与欣赏性。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民间剪纸艺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