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y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下,音乐这门科目也变得愈发重要。作为高中音乐课教师,想办法如何培养学生在音乐方向上的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音乐教学上着重培养学生乐感,促进学生对音乐养成鉴赏能力,让学生们在音乐课的学习中进一步做到全面发展。所以,音乐课堂要打破常规做到创新,这其中对于乐感培养以及鉴赏能力的培养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实施也就成为音乐教师群体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于是本文试着以此作为出发点,结合课堂实践提出了一些拙见与建议,还望对各位奋战在一线的高中音乐教师们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音乐;乐感教学;培养策略
  音乐和美术一样,都同属于艺术类课程,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可以对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美学感知起到提高作用,而不同之处是美术科目重在视觉方向的培养,音乐的培养方向在于听觉。所以乐感和鉴赏的能力培养也就包含在其中,那么乐感的学习具体是指的什么呢?它指的是对于音乐的感知力,是否能辨识与理解音乐;而鉴赏能力又是什么?它则是对于音乐的欣赏水平能力。这两种能力与艺术修养的培养息息相关,因此高中音乐教学必须将重点放在培养中学生的乐感与鉴赏能力。
  一、培养学生乐感
  乐感是学习音乐课程最基础的根基,没有乐感那么之后的学习都是空谈,如果能掌握优秀的乐感不仅仅能够引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知,更加为之后顺利掌握音乐鉴赏能力做了铺垫。
  (一)重视歌唱
  音乐学习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唱歌,这毋庸置疑是对乐感培养的主要方式。在歌唱教学环节中,私以为音乐的基础是准,只有先唱准了,才能够进行到情感教育的层面。因此我们音乐教师应当先教好了节奏和音准,其次再是在歌声中加入感情的表现,做到情感上的升华。因此在教学中第一要务要教学生正确的发声方式与技巧,同时在音准的保证下不能忽视对节奏感的把握,教师可以放一些节奏感强烈的旋律来对学生进行加强锻炼。比如在上高一的第一节音乐课时,我出于多方面考虑,在课上播放了我们国家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首先第一点考虑是对于国歌的强烈节奏,通过熟悉的旋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节奏的乐感;第二点考虑当然就是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教学中,让学生先聆听作品,然后感受旋律节奏和情感,最后让学生跟着音乐课件进行演唱,这样一来非常有利学生对音乐做到准确地表达与理解,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加深了对旋律以及节奏的印象,在演唱里有效提升学生乐感,为后面鉴赏能力的教学培养方式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因材施教
  我国地大物博,因此不同地域许多文化也有不同之处,那么音乐作品也是一样,比如内蒙古地区的歌曲和台湾地区的歌曲无论是从演唱方式还是在感情传达上都是充满差异的,因此每个地域的音乐教学都应该注重当地的特色,不可只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教条化的进行刻板的教学,要灵活应变找到最适合本地文化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除了地域的不同以外,每一个学生也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师除了培养乐感以外,对其审美能力也要进行熏陶,那么在促进学生发展个性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时就应该展示不同流派的优秀音乐作品,熏陶审美时也引发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对音乐进行学习,构建良好乐感。
  二、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平能力,是提高他们正确审美的方式之一。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一)创造良好音乐环境
  在音乐课堂教学时,老师应当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及学习环境,这样能够有效将学生带领进音乐情境中进行学习,进而促进鉴赏能力的提升。例如在上《雨打芭蕉》一课的时候,我会让课堂背景声设置成淅沥沥的雨声,在雨声的渲染下讲解本课内容。如此一来学生如同身处实境,像是雨打芭蕉的画面就在眼前似的,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行之有效的对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起到提高效果。
  (二)锻炼学生形象思维
  每首音乐作品都不同,哪怕是相同的作者的作品也都包含了不同的情感,而每一位听众也不一样,彼此的人生经历都不同,那么在鉴赏音乐时判断也不同,就会出现对同一首曲子有不同的感觉。因此鉴赏能力绝不是像背公式口诀那样刻板固定的,而是多元的、变化的,那么这就说明学生绝不能只靠教师讲课来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学生必须自己学会对音乐作品进行联想,在想象里了解音乐内容。例如在鉴赏著名古典音乐家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的时候,学生应立即联想乡村风光中的金色麦浪,鸟语花香,形象的理解音乐内容,进而提升鉴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分辨流行音乐
  中学生通常由于年轻都更热爱轻松好记的流行乐,它早已渗透进了学生的生活,不过在流行音乐中也不乏一些传达负能量的劣质音乐。笔者的看法是在教学时应对此进行疏导,在不引起学生逆反心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判断流行音乐的优劣。并且可以从优秀流行音乐中让学生发挥个性,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独有的鉴赏力,进一步提升音乐鉴赏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音乐科目教学若是想要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那么音乐老师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在学习过程中要把以老师为主体渐渐转化以学生为主体,核心观念一定要放在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并且老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建造愉悦放松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趣学会音乐鉴赏,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音乐鉴赏同样也可以是一种享受,让每一位学生从内心真正认同音乐、爱上音乐。
  参考文献
  [1]谢文静.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J].黄河之声,2018,No.511(10):83.
  [2]陈双萍.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策略[J].戲剧之家,2018,No.278(14):210.
  [3]潘璠.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乐感培养探究[J].成才之路,2017(7):64-64.
其他文献
通信系统的信噪比与信道状态和收发电路噪声有关。通过对大气湍流指数与光强方差的分析,基于光强度调制建立了湍流大气Rytov指数与无线光通信系统接收信噪比之间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炎性因子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睡眠中低氧血症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4例,其中男29例,女25例,平均年龄(61±10)岁,根据是否合并OSAS分为OSAS组和非OSAS组,同期纳入2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摘 要: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的家长也是越来越重视孩子各个方面的发展。当前的教育一般都是从学生小的时候开始培养,认为孩子从小打下的基础对以后的帮助会有深刻的影响。给孩子进行兴趣爱好的培养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兴趣的艺术,在当前小学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音乐课堂上,通过音乐的魅力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情绪,在通过音乐课上的演唱
 目的 探讨肝脏肿瘤患者血清 TGF- α、s ICAM- 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放射法和 EL ISA法分别检测 6 4例肝癌、4 2例良性肝肿瘤和 2 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 TGF-α及
成长,是人生中一道华丽精美而又必不可少的风景线,它让我们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乘风破浪;它让我们在人生的跌宕起伏中砥砺前行;它让我们从愚昧变得聪慧,让我们从幼小无知变得知情达理。成长这段艰辛的历程,也正是给那些曾经拼搏过,成长过的我们细细回味,慢慢感悟……  当我每每路过那条旧街、当我每每经过那栋楼房、当我每每望向那个拐角,那一幕便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一个秋天,这条街显得格外安静,大雁南飞,秋风送
期刊
◆摘 要:巴尔扎克创作了许多偏执狂形象,《高布赛克(高利贷者)》中的高布赛克便是极度贪恋金钱的偏执狂形象。以新批评理论的文本细读为主要研究方法,解析高布赛克形象中的三大偏执:对金钱极度贪婪的偏执、坐拥金钱却极其吝啬的偏执、为了金钱精明奸诈的偏执,以及探究造成高布赛克偏执的原因。巴尔扎克通过塑造高布赛克偏执狂形象,展现了贪欲在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世界压榨下原形毕露,人性在利益纠葛中逐渐扭曲和退化。  
◆摘 要:声乐演唱是世界上众多民族和族群表达情感,传递文化信息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抛开艺术的视角来看待民间众多的歌唱现象,则不难发现:声乐演唱就是建立在族群文化与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并用语言与音乐相融合的观念,向“他者”表达、传递出相应的文化内涵。既然声乐演唱所传达出来的文化内涵涉及到民族文化,甚至是族群文化,均涵盖在民族文化的体系和范畴中,我们在研究声乐演唱过程中,主位于客位的思维转化时,必然要与
期刊
我坐在红尘的边缘、看如流的时光与我擦肩、看红尘的风云聚散、看尘世的情愁恩怨、看缓缓洇开的江南水墨、看凌厉无比的塞北烽烟。  胭脂色的斜阳里、谁的罗裙如血染、谁的笑容异常清淡、谁传唱的清歌萦绕在满是茉莉花的杯盏前。  我坐在红尘的身边、看一叶小舟划过碧水长天、看寂寂红叶涂满秋山、看你的眸子浅藏了月色的清淡、看细碎的雨声敲打着昨日的思念、看暮风游荡在湖边、湖水映出了星空那张忧郁的脸。  红尘是一盘未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