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教学的变化是新课标科学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科学课的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助于科学素养的形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而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实验教学 科学教学 战略意义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345
正文:小学科学是学生认识大自然,感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一门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通过这门学科的教学,培养他们用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万物及其变化规律,用创新的、 发展的 、变化的思维方式,不断地探索科学真理。
学生优秀的科学素养的启蒙和形成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完成。但课堂教学是主干渠道。优质的科学课不仅能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科学知识,更能活跃其思维,陶冶其情操。而科学课最突出的的特色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用确凿的、实事求是的证据,阐述奥秘的科学知识和真理。
下面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战略地位。
4、实验教学是一种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科学实验的种类多种多样,从组织形式上分有: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个人实验;从实验类型分:可分为观察与思考型、调查型、技能训练型、探究型。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实验,它自始自終贯穿于科学课堂,引导学生亲历这些活动。
5、实验教学能培养和优化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实验中的观察就是直接运用感觉器官或间接的借助实验器材对科学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续反复感知的过程。通过观察,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辨别事物的主要特征,注意引发其变化的条件和原因,从而对事物的变化作出正确的认识,总结出正确结论。
案例:《水珠从哪里来》一课,让学生先用干纸巾把烧杯外璧擦干净,再往杯内加约三分分之二的水,观察杯外壁是否有水珠?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杯壁不渗水的结论。之后,再让学生往此杯内加三分之二的冰,静止一会再观察,学生会看到杯子的外壁有很多小水珠。学生会马上思考:水珠从哪里来?通过前面的铺垫实验,学生排除水珠不是从杯子里渗出来的,也不是从杯子里流出来的,而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烧杯壁凝结而成的。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不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其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实验教学中的分组实验及个人实验要求学生互相合作或单独完成。这就要求学生能把提供给他们的实验器材有效组装,有条不紊地完成实验所规定的操作程序,并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对实验器材进行重组和改装,这就增加了实验的难度。这些活动中,要求学生积极动手思考,亲自操作,完成并检验实验效果。
案例:《空气有重量吗》一课,书上的等臂杠杆对材料要求很高,并且中心点不易很快找到,学生做的实验效果不理想。学生考录虑到前面的弊端,将等臂杠杆设计成杠杆尺,无须找中心点,材料也可就地取材,用木棍或筷子代替都可以。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的手脑互相协调,能力快速得到升华。
四、实验教学能更直观地帮助学生纠正潜在的前概念
学生对某些科学知识的认识是道听途说或主观猜想的,形成了模糊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前概念。只有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体验,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后,才能纠正其模糊的或错误的前概念。从而杜绝主观臆断地研究科学,逐步养成用实验验证科学真理的高贵品质。
五、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教学中有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器材不简约、环保,还有些存在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学生对原实验进行改进,避免上述方面的缺陷,设计出更符合上述要求的最佳实验装置。在这些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案例:探究《阳光是不是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实验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对照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进而总结出阳光是不是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其中一个活动小组的实验情况如下:首先,他们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如下操作:找两个大小相同的大口塑料瓶,里面铺上一层细沙,,沙内植入三棵带根的水草和浮萍,再加入相同数量的溪水待水草成活后,再各加入三条小鱼。一个置于阳光下,另一个用黑盒子罩住。每隔三小时观察一次,记录水草浮萍和小鱼的生存情况。一天后,阳光下的生态瓶,所有的生物都生存的很好,而黑盒子里的水草和浮萍都发黄了,小鱼也死了。通过这一组对照实验,学生总结出了阳光是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在这一探究活动中,所有活动都是学生们自己独立完成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实验教学是学生准确获取科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在实验活动中,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互相合作,无形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就提高了。从而加快推动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大力倡导有效的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注意分散研究[J]. 杨先通,高爽,王强.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23)
[2]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韩智伟.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06
湖南长沙航天学校 410205
关键词:实验教学 科学教学 战略意义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345
正文:小学科学是学生认识大自然,感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一门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通过这门学科的教学,培养他们用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万物及其变化规律,用创新的、 发展的 、变化的思维方式,不断地探索科学真理。
学生优秀的科学素养的启蒙和形成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完成。但课堂教学是主干渠道。优质的科学课不仅能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科学知识,更能活跃其思维,陶冶其情操。而科学课最突出的的特色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用确凿的、实事求是的证据,阐述奥秘的科学知识和真理。
下面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战略地位。
4、实验教学是一种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科学实验的种类多种多样,从组织形式上分有: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个人实验;从实验类型分:可分为观察与思考型、调查型、技能训练型、探究型。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实验,它自始自終贯穿于科学课堂,引导学生亲历这些活动。
5、实验教学能培养和优化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实验中的观察就是直接运用感觉器官或间接的借助实验器材对科学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续反复感知的过程。通过观察,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辨别事物的主要特征,注意引发其变化的条件和原因,从而对事物的变化作出正确的认识,总结出正确结论。
案例:《水珠从哪里来》一课,让学生先用干纸巾把烧杯外璧擦干净,再往杯内加约三分分之二的水,观察杯外壁是否有水珠?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杯壁不渗水的结论。之后,再让学生往此杯内加三分之二的冰,静止一会再观察,学生会看到杯子的外壁有很多小水珠。学生会马上思考:水珠从哪里来?通过前面的铺垫实验,学生排除水珠不是从杯子里渗出来的,也不是从杯子里流出来的,而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烧杯壁凝结而成的。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不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其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实验教学中的分组实验及个人实验要求学生互相合作或单独完成。这就要求学生能把提供给他们的实验器材有效组装,有条不紊地完成实验所规定的操作程序,并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对实验器材进行重组和改装,这就增加了实验的难度。这些活动中,要求学生积极动手思考,亲自操作,完成并检验实验效果。
案例:《空气有重量吗》一课,书上的等臂杠杆对材料要求很高,并且中心点不易很快找到,学生做的实验效果不理想。学生考录虑到前面的弊端,将等臂杠杆设计成杠杆尺,无须找中心点,材料也可就地取材,用木棍或筷子代替都可以。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的手脑互相协调,能力快速得到升华。
四、实验教学能更直观地帮助学生纠正潜在的前概念
学生对某些科学知识的认识是道听途说或主观猜想的,形成了模糊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前概念。只有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体验,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后,才能纠正其模糊的或错误的前概念。从而杜绝主观臆断地研究科学,逐步养成用实验验证科学真理的高贵品质。
五、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教学中有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器材不简约、环保,还有些存在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学生对原实验进行改进,避免上述方面的缺陷,设计出更符合上述要求的最佳实验装置。在这些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案例:探究《阳光是不是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实验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对照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进而总结出阳光是不是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其中一个活动小组的实验情况如下:首先,他们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如下操作:找两个大小相同的大口塑料瓶,里面铺上一层细沙,,沙内植入三棵带根的水草和浮萍,再加入相同数量的溪水待水草成活后,再各加入三条小鱼。一个置于阳光下,另一个用黑盒子罩住。每隔三小时观察一次,记录水草浮萍和小鱼的生存情况。一天后,阳光下的生态瓶,所有的生物都生存的很好,而黑盒子里的水草和浮萍都发黄了,小鱼也死了。通过这一组对照实验,学生总结出了阳光是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在这一探究活动中,所有活动都是学生们自己独立完成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实验教学是学生准确获取科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在实验活动中,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互相合作,无形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就提高了。从而加快推动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大力倡导有效的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注意分散研究[J]. 杨先通,高爽,王强.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23)
[2]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韩智伟.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06
湖南长沙航天学校 4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