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听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感触颇深。老师的设计匠心独运,关注表达,凸显语用。但老师将语用的训练支解成一个个细碎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例如在引导学生领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一句的表达特点时,老师一共问了五个问题:“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新月比作什么?”继而出示新月图片问:“新月怎么样?”“小艇怎么样?”“把新月比作小艇是因为?”一个个琐碎的问题禁锢了学生思维,没有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