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ding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探讨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结构特点,采用多种策略变学生不愿学为想学,主动学习。
  关键词:活动 方法 主动性
  很多老师都为语文课堂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苦恼。纠其原因,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语文生活化。
  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韵律,"教"是指挥,"学"是用不同种类的乐器演合奏出的和谐美妙的乐曲,"教"是灯塔,"学"是摇动舵浆划向那太阳升起的地方;"学"是主人,"教"是引爆主人思维活力的引线,"学"是创造,"教"是开启创造心扉的向导, "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融化为流动的和谐的音符,勾描出"回头一笑百媚生"的动人的美。语文教学是活化思维的韵律学识,智慧,解放,——张扬了个性,抒写了充满生命活力的美丽。仁爱,宽容,民主,——激活了思维,催生了质疑和探究的欲望。活力是美,创造是美;活化"学"的思维是美的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我们要不断给予养分,为她浇水,为她施肥,让美的语文茁壮成长。
  语文教学又是审美的韵律美,需要发现,用淳厚的文化涵养去发现,发现"祥林嫂之死"背后的传统沉淀与人性悲情,阿Q身上流淌的哲学思辩,以及透视宋江传统的君臣意念而触摸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值得思考的一面,美,需要感悟,需要用心去感悟,感悟北京四合院的封闭与祥和,感悟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豪情下的无奈,以及在传统人情价值取向包围下的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物不同也不公平的评价际遇,美,需要创造,需要冲出习题的淹没、展开思维的翅膀去创造;需要挣脱"标准"的锁链、释放个性潜能去创造。用无拘无束的遐想去开拓,用纵横驰骋的思辩去探究,用火热的真情去挥洒,——夸张的法国"守财奴"在新时期中国土壤上滋长,孙悟空身上折射出的另类文化的矛盾冲突,汪国真笔下的感性和理性撩动起的遐思,余秋雨的深邃哲理流淌出的清新而富有生命力的语言,多美的韵律,多美的语文阿!有朝一日,我们一定会唱道:“美丽的你阿!你让我倾倒,我要拥着你直到永远,”生活是语文课堂蹦跳出的欢快的小河多年来,我们沉心耕耘"功利语文"这块方塘。然而,昔日"枝繁叶茂稻花香,蛙唱莺歌人欢笑"的胜景却如远方天边的白云愈远愈淡。不知何时,语文也只得无奈地消受"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滋味。我们只能寄望于辛勤耕耘,只能祈求上天"喜雨" 的恩赐。"问渠哪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没有想到,语文原本并不缺"活水",恰恰就是我们自己堵死了语文活水的源头,而这个源头就是生活。
  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去想方设法地、千方百计地设计、上好每一堂课,力争将自己的课新颖、精巧地设计而上出特色,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将语文课堂演绎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识的迷宫”,使学生陶醉在你的彩虹似的、绚烂多姿的语言艺术和课堂设计里而乐不思“蜀”、乐不思归、乐而忘忧。这样的语文课,谁又能否认它是最有趣、最富魅力的语文课呢?我们还可借助时政新闻激活语文课。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鲜活的语文“活水”已流到了语文课堂的门前,我们再紧闭大门,让学生钻“故纸堆”,让学生“嚼蜡”式地闷“死”在你的课堂里,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全部。身边的小事;国内、国际大事都可以引入语文课堂,和课文里最恰当的情节、内容组接起来,激活沉闷的、乏味的、教师独角戏式的语文课堂。
  二、 强调发现探究学习,激发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人文性兼备的学科,内容广泛,内涵丰富,许多问题的答案并非只有一个,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去探究、去寻求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如教课文《伟人细胞》一文第三部分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提问题。生1:“那些高中生都是干些送报纸的杂活,贾里为什么要去大工厂打工?请某某同学回答。”生2:“因为他想一举成名。” 生1:“回答不全面,请某某补充。”生3:“贾里认为伟人从小出手不凡,走在潮流的前头,去大工厂打工说是走在了那些干杂活的人的前头。”生4:“贾里为什么把鲁智胜笑的时间记得那么准确?”生5:“想突出鲁智胜的优点,重义轻财。”……这些一问一答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这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只要言之有理,我们都应予以肯定。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思维,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学生的经验,以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1、以生活的反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实践表明: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例如《捕蛇者说》一课,捕蛇者陈述了蛇毒之厉害,祖辈父辈都死于这差役,为何还甘冒生命之危?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使他们产生了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着他们认真阅读课文。通过思考讨论后,才知道原来当时的苛税比这蛇毒更严重。这样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之间的反差,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2、以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生活相似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如以《端午日》为例,龙舟竞赛这一情景中的“热烈场面”,很多同学都体验过,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一下当时的热闹情景。许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发挥着,结果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作者的情感体现出来。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
其他文献
摘 要:微课,是微型课的简称, 它是一种新兴的授课手段。微课的特点是教学时间短,但是内容是完整的,精炼的。它微而不小,微而不慢。高中英语语法特点是知识点多,但是分布零散。运用微课能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就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中的应用做粗浅的研究。并以if虚拟语气的讲解为例呈现一节微课。  关键词:微课 高中英语 语法  1 关于微课  1.1 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微型课的简称, 它是一种新兴的授课手段
期刊
摘 要:创新能够带动教育的发展,是教育事业前进的推动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更需要创新出新的教学方法,使英语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播的地方,更能萌发出新思维,新思想的殿堂。英语教学在学生眼中往往是较难的一门学科,因为它是一种新的语言,有很多的语法,句式,同中国的语言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创新更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引言:由于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很多学生认为它是
期刊
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作业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数学作业的评价。有效的作业评价,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其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惯等。 长期以来,教师们通常认为作业评价就是“作业批改”,事实上,他们都没有把批改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作文教学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作文教学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几种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途径  0.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受到了教师及学生家长的广泛重视。学生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这一要求更为突出,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强化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包含着全新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选择探究的策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解决问题的一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积极的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得这种理念更好的实施,本文围绕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解说,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微课应用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体,教学设计、课堂反思及练习测试为辅助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幼稚,比较愿意接受新的知识,积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微课的方式,可以降低数学在他们心中的难度,培养
期刊
摘 要: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善于模仿模仿的小学生,其工作关系着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因此,班主任要示范带头,直观引导;关爱学生,亲近学生;严格纪律,建设良好班风;重视常规,培养习惯;注重实践,培养集体荣誉感。  关键词:率先垂范 关爱学生 培养习惯 严格纪律 德育  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十分平凡甚至十分繁琐的工作,但正是在这平凡和繁琐之下,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就是要唤醒人性的崇高,唤醒生命的品质,唤醒人性的和谐。把儿童看做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个体,用赏识的眼光发展地看待儿童,通过赏识的方法把对儿童的尊重和关爱化作具体的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的行为,让儿童找到“好孩子”和“我能行”的感觉,在“赏识”中教育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
期刊
一、国际意识教育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提出在于区分旧时期的应试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纠正的是过去的历史教学中片面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将历史教育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中学的历史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课程,使学生获得相应的人文素质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无一不是让学生对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这些条件也证明了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教育是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如何使师生间的情感更融洽为研究目标,通过讨论情感沟通的基础、准则和技巧,得出结论: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是教师工作的基石,也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师生 情感沟通 素养 热爱学生 聆听  教育工作中,师生之间情感是否融洽,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效果的好坏。而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首先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因为爱在师生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它沟通师生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