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之父”塞戈维亚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传奇古典吉他演奏家朱利安·布里姆

  英国传奇古典吉他演奏家朱利安·布里姆(Julian Bream)娓娓讲述了关于一位改变了世人对西班牙吉他的传统观念并成为了真正的音乐大师的回忆。他的名字叫作安德列斯·塞戈维亚。和帕格尼尼之于小提琴、拉赫玛尼诺夫之于钢琴一样,塞戈维亚这个姓氏已然成为了吉他的代名词。
  “塞戈维亚的演奏风格有一种全然不同于他人的气质。”布里姆这样评价道。他本人在年轻时偶然得到了塞戈维亚的私人指导,并在多年后参加了多场塞戈维亚于英国举办的音乐会。“塞戈维亚的音色极其美妙和华丽,你可以一下子就辨识出他的演奏。而如今太多吉他手的演奏毫无辨识度,哪怕你听完了他一整场的演奏会。”
  布里姆提到,塞戈维亚的魔力还来自于他音乐会上精心策划的舞台效果。“他走上舞台,高举着他的吉他,用吉他的琴背对着观众。当他坐下后,他又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华丽地将吉他的正面展示给台下的观众。这样的行为可能显得有些自负,但这也让他在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大批古典吉他的粉丝。
  所以,是何种声音,又是何种魔力抓住了观众和发烧友的耳朵?塞戈维亚的学生,同时也是他音乐会搭档的克里斯托弗·帕肯宁(Christopher Parkening)认为其奥秘来源于塞戈维亚叹为观止的演奏技巧,而更令人难忘的,是“他那绝伦的乐感和他灌入音乐中的灵魂、激情与感觉,他的演奏散发出独特的美妙音色,并以此展现出音乐中无与伦比的多样色彩”。
  不计其数的吉他演奏者,无论专业或业余,都曾被塞戈维亚的演奏打动过。塞戈维亚的学生、美国吉他大师艾利奥特·菲斯克(Eliot Fisk)在七岁时就被塞戈维亚深深吸引。“我记得家里的唱机上放着一张塞戈维亚的老式密纹唱片,然后我就被迷住了。虽然我已经几十年没有听那张唱片了,但我现在仍清楚地记得唱片中的每一处细节:索尔的练习曲,罗德里戈的方丹戈舞曲等等。儿时的我就感觉到这声音可能会影响我的一生。”


弗拉门戈吉他大师帕科·佩尼亚


塞戈维亚的学生、美国吉他大师艾利奥特·菲斯克

  弗拉门戈吉他大师帕科·佩尼亚(Paco Pena)因塞戈维亚而燃起了对吉他的热情,他认为塞戈维亚是“吉他的皇帝,甚至是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佩尼亚参加了塞戈维亚在皇家节日音乐厅(Royal Festival Hall)举办的音乐会。“在那场伦敦的音乐会上,观众对塞戈维亚演奏的惊叹显而易见。我在那之前不曾考虑过成为一名独奏家,但当我看到观众对塞戈维亚演奏的反应时,我认为我也有可能在弗拉门戈吉他领域中做到。”
  尽管如此,塞戈维亚的重要程度依然需要一些具体的证明来体现。塞戈维亚有些自负,他视自己为将吉他从民谣和弗拉门戈的泥潭中拯救出来的人。诚然,古典吉他的爱好者们也不会忘记那些前塞戈维亚时代的先驱者,如费尔南多·索尔(Fernando Sor)、安托尼奥·托雷斯(Antonio de Torres)和有“吉他界的帕格尼尼”之称的弗朗西斯科·塔雷加(Francisco Tarrega)。而在爱好者眼中,塞戈维亚同时代的演奏家中也有一批佼佼者,如米格尔·廖贝特(Miguel Llobet)、埃米里奥·普约尔(Emilio Pujol)以及法国吉他大师伊达·普列斯蒂(Ida Presti)。
  塞戈维亚多年的好友,英国吉他演奏家约翰·杜阿尔特(John Duarte)在塞戈维亚生前就大胆地通过媒体宣称:塞戈维亚强烈地渴望获得世界对他本人与对吉他这件乐器的认可。受助于有影响力的音乐会代理商和唱片公司,塞戈维亚最终被带领到一个新的台阶。正如詹姆斯·高威(James Galway)于长笛,当听众面对一件缺乏“公众认知”的独奏古典乐器时,有一种独特的方式能让人们更快地接受它,那就是一位有代表性的演奏家。而塞戈维亚,你可称呼他为,“吉他先生”。


塞戈维亚的签名照

  1893年2月21日(日期待考证),安德列斯·塞戈维亚出生于利纳雷斯省的安达卢西亚城,一座如今以国际象棋锦标赛而闻名的城市。塞戈维亚的父亲为儿子规划了一条从事法律工作的職业道路,然而这个年轻人从很小的时候就被吉他所深深吸引,对父母安排好的钢琴和大提琴课程全然没有兴趣。由于在当时还没有一所艺术院校会教授古典吉他的课程,塞戈维亚自学并掌握了一种独特的弹奏技巧:同时使用指尖与指甲拨动琴弦,以此得到了广阔的音色。
  由于其惊人的音乐天赋,塞戈维亚少年时期便在西班牙小有名气。接下来,他准备将自己的音乐脚步扩展到乌拉圭和阿根廷,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乱了他走向国际的步伐。据塞戈维亚的儿子卡洛斯说,对塞戈维亚而言,没有一场音乐会比得上他1924年在巴黎的首演。“他觉得那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巴黎是国际音乐的中心,音乐会的观众中有许多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在我父亲演奏完他自己改编的巴赫《恰空舞曲》后,那些人对吉他这件乐器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这首曲子的吉他版本也因此而闻名于世。那场巴黎的音乐会为我父亲开拓出了新的音乐版图。”紧接着的音乐会,塞戈维亚如同冒险般地将目的地定在了苏联和日本。   伟大的小提琴家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促成了塞戈维亚1928年在纽约的首演。至此之后(在“二战”前期和“二战”期间有一段空缺期),美国成为了塞戈维亚的主要舞台。他音乐事业的推动者们经常将他安排在大得离谱的音乐礼堂中,一般而言没有经过扩音的吉他只能发出轻微的声响。但对于塞戈维亚这位能用吉他驾驭大礼堂的权威来说,这样的演奏却更让人神魂颠倒。此外,塞戈维亚还十分注重自我形象。一位美国的评论家说道:“塞戈维亚的风度和仪态像是一位梦想家或是学者。他有一头长发,戴着眼镜,穿着黑色的礼服大衣,系着复古的领结。”
  美国是塞戈维亚居住过的许多国家中的一个,尤其在西班牙内战时期。由于有着源源不断的委托作品和改编曲目赋予古典吉他以新的内容,塞戈维亚的巡演事业蒸蒸日上。很多作曲家特别为塞戈维亚创作协奏曲和独奏作品,尤其是西班牙的托罗巴(Torroba)、蒙波(Mompou)和罗德里格,墨西哥的曼努尔·庞塞(Manuel Ponce),意大利的马里奥·卡斯泰尔诺沃-泰代斯科(Mario Castelnuovo-Tedesco)以及巴西的维拉-罗伯斯。大量原本为其他乐器所谱写的乐曲被塞戈维亚自己改写为吉他曲,其中最为流行的当属巴赫、阿尔贝尼兹和格拉纳多斯的作品了。
  塞戈维亚本质上的那种浪漫气质深刻地印刻在了他的作品中,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不过,朱利安·布里姆却担心作品的时代风格可能会被忽视,“塞戈维亚所演奏的西班牙作品总是那么可爱,比如阿尔贝尼兹的《塞维利亚》,他将作品中的喧闹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在另一些作品中,塞戈维亚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就可能不是那么恰当了。比如他会将巴赫的作品演释成西班牙的风格,在一些他认为需要强调的地方做更多的停留,从而失去了对整个乐段的把控。”


塞戈维亚

  同样的,你在塞戈维亚的作品中很难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前卫音乐。他拒绝过诸如弗兰克·马丁(Frank Martin)和达律斯·米约(Darius Milhaud)为他写的作品。塞戈维亚真的那样不食人间烟火吗?“他只是单纯地不喜欢那些先锋派,”艾利奥特·菲斯克说道,“他不是对巴托克或斯特拉文斯基那类的试验型作品有什么微辞,他只是不能享受那样的音乐罢了。”
  塞戈维亚在推动古典吉他战略上的一大特征就是鼓励在艺术学校开展吉他课程,这是他为吉他艺术留下的巨大遗产。塞戈维亚自己也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授课,用一种非常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他的脾气可谓臭名昭著。克里斯托弗·帕肯宁依然记得,他在1964年塞戈维亚开办的大师班上,斗胆弹奏了精简了指法的塞戈维亚改编的巴赫《恰空舞曲》。“突然,塞戈维亚面色通红,在舞台上直跺脚,这真的吓到了我。他咆哮着问我,‘你为什么要改变指法?’我颤颤巍巍地回答道,‘我的老师是这么教我的’。他怒视着我说道,‘明天就给我改回来!’第二天,当我用原来的指法演奏时,塞戈维亚就显得轻松了许多。”
  菲斯克经常会弹奏给塞戈维亚听,他通过严格遵守塞戈维亚的模板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责难。“我不希望我的演奏是他的翻版,但我渴望为他演奏!我只在他的课上按照他的方式进行演奏,为的是能融入他那华美的音乐宇宙中去。”
  塞戈维亚的魅力,从他晚年依旧一票难求的音乐会就可见一斑,即使那时塞戈维亚的演奏已然垂垂老矣。我有幸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次去英格兰北部的旅行中,听到了那著名的“塞戈维亚的静默”(Segovia Hush)。想象一下,这就好像你侧耳听到楼下有个夜行贼,而你又不敢发出一丝声响哪怕是呼吸的感觉。在哈德斯菲尔德的礼堂里,塞戈维亚让声音在一个巨大的空间里凭空蒸发了,却让人感觉到对寂静的崇敬之心。
  塞戈维亚几乎是在工作中去世的。当他在纽约的巡演中得病后,就被带回了位于马德里的家。几周后,也就是1987年的6月,他离开了人世。为什么在那样的高龄还要一直演奏?“他的生命離不开演奏。”卡洛斯·塞戈维亚解释道,“他住过很多地方,有过三次婚姻,育有不少儿女,但吉他就像是他纷繁复杂的一生中的一座港湾。”
  克里斯托弗·帕肯宁和艾利奥特·菲斯克认为塞戈维亚的遗产——那种浪漫主义的风格,在他死后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现今的演奏有一种疏离魅力、温暖和歌唱性,而趋向于冷静和机械化的趋势,”帕肯宁说道,“吉他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劣等的‘简单化的键盘’,而不是被正视为一件浪漫而又充满诗意的乐器——这才是它原本应该有的样子。”
  “我觉得时代的指针总是会来回摇摆的,”菲斯克补充道,“我告诉我的每一个学生,不要仅仅成为一个毫不犯错的演奏者,而要看得更远一些,好比塞戈维亚,只用三个音符就能让听者升入天堂。”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传播媒介空前的多样化,电视、电影的出现使舞台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不论是美国的百老汇音乐剧还是欧洲的各个歌剧院都相比二十世纪初的演出减少了一半多。这些严峻的问题使我们当代的艺术家甚至是舞台美术家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戏剧的意义:“什么是戏剧?戏剧的特点是什么?歌剧、音乐剧、话剧该怎样做?什么是舞台戏剧能做而电影與电视都不能做的?”  环境戏剧(Environmental Theat
期刊
并非所有的钢琴家都用双手演奏,当代最杰出的左手钢琴演奏家尼古拉斯·麦克凯西(Nicholas McCarthy)认为,正是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单手演奏先驱者以及开明的作曲家,才使得今天的左手钢琴作品的数量如此惊人,内容如此丰富。左手钢琴演奏家麦克凯西  追本溯源,左手的名声一直欠佳。代表左手的拉丁语词汇sinister同时也有“厄运”的意思。千百年来,左手一直无法摆脱这个不幸的污名,直至近代。在英国,
期刊
当作曲家彼得·沃洛克(Peter Warlock)和作曲家莫伦(Ej Moeran)一同搬入乡间小屋后,便开始了混乱不堪的生活。基于一份最近刚刚被发现的采访,理查德·威斯特伍德-布鲁克斯(Richard Westwood-Brookes)揭露了他们的放纵生活,并探究了两人间不可思议的友情。彼得·沃洛克  彼得·沃洛克和他的好友欧内斯特·约翰·莫伦的音乐优美又时而天真无邪,折射了他们的生活充满着田园
期刊
这是首个由理工科院校举办的音乐比赛。  这是首个全部由“非专业选手”参与的钢琴比赛。  二十多所院校,近三百位参赛选手,超越“专业比赛”的精彩度,全程网络直播互动,万余人参与投票……  这项由上海理工大学承办的“沪江杯”上海大学生钢琴才艺大赛,打破了无数个“惯例”和“框架”,让学霸们在音乐舞台上大显身手!  2016年末,上海“沪江杯”钢琴才艺大赛落下帷幕。历时半年之余的“沪江杯”在社会各界人士的
期刊
安妮·帕森斯(Anne Parsons)是交响乐团界为数不多的女性领导者,在担任底特律交响乐团执行总裁之前,她也曾在多个不同的艺术机构担任领导人的职务。十三年前,她离开了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将底特律作为了自己的新家。“为什么会选择去底特律?”你也许会问。的确,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如果你将这个问题抛给安妮·帕森斯,她会回答说,因为她爱上了底特律人的热情、好奇心和创造力。伴随乐团走过最艰难的岁月,领
期刊
如果说罗伯特·弗莱厄蒂(Robert Flaherty,1884-1951)在1920至1921年间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Nanook of North)开创了纪录片与人类学联姻的话,那么德本·巴塔查亚Deben Bhattacharya,1921-2001)的影视音乐民族志则促成了纪录片与音乐人类学的结缘。  我们的主人公德本·巴塔查亚出生于印度一个婆罗门家族,他的家乡就依傍着恒河的传奇圣城瓦
期刊
指挥丹尼尔·加蒂  2016一整年,我的汽车音响里都装载着布鲁克纳《第四“浪漫”交响曲》的唱片,我启动马达,它便开始运转。有时候在高速路上,有时候暴雨如注,有时候野花从窗外扑入,“布四”如同一曲浪漫,只要我愿意,就会在远方遇见它。  2012年,我在柏林爱乐数码厅里听过一场蒂勒曼指挥的“浪漫”,也是在那一年,蒂勒曼带领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来沪演出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2011年,塞蒙·莱托率柏林
期刊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1824年3月2日-1884年5月12日),捷克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捷克古典音乐的奠基人。1874年不幸耳聋,继续坚持创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由六部独立交响诗组成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  斯美塔那的音乐创作,以反映捷克民族的光荣历史和斗争事迹,颂赞捷克大好河山,描繪捷克的风土人情,表现捷克人民的喜好性格、伦理观念、生活理想为特征。尽管古典乐界普遍
期刊
1956年3月15日,音乐剧《窈窕淑女》(My Fair Lady)在美国纽约马克·黑林格剧院(Mark Hellinger Theatre)拉开首演的帷幕,并在百老汇连演两千七百余场,获得1957年托尼奖九项提名,并最终斩获最佳音乐剧、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编舞等六项大奖。  这部剧由弗莱德里克·罗伊维(Frederick Loewe)作曲,埃兰·雷纳(Alan Lerner)担任编剧与歌词
期刊
奥帕蒂亚(Opatija)是克罗地亚共和国的海滨小镇,位于该国西部亚得里亚海畔,是欧洲最古老的海边度假胜地。来自地中海的阳光及温和气候眷顾着奥帕蒂亚,这里深受茜茜公主的眷恋,她和丈夫曾在这座城市度过和煦温暖的冬日假期。这里还曾是哈布斯堡王朝和欧洲贵族以及文化界名人最青睐的度假胜地,海滨大道、鸟语花香、优美别墅、缤纷建筑,令人心旷神怡。奥帕蒂亚  奥地利指挥家迈克尔·芬德赫(Michael Fen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