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师生关系即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和谐、民主、融洽的相互关系。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正确认识什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准确把握目前高校学生的特点;最后是灵活运用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建立 良好 师生关系
高校师生关系表现为师生间教与学的教育关系、高校师生间的心理关系和双方应履行的道德义务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本文就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正确认识什么是良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概念,《辞海》没作解释,只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解释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 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据此,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可以定义为: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和谐、民主、融洽的相互关系。
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与学生搞好关系,不得罪学生,有的甚至与学生吃吃喝喝,拉拉扯扯,发展到与女学生开房,走向违法犯罪道路。所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任务是正确认识什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何正确理解什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应当明确,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脱离教育教学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无从谈起;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间和谐、民主、融洽的相互关系,而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更不是庸俗的相互利益关系。
二、准确把握目前高校学生的特点
目前高校学生的主要群体为“80后”、“90后”。具有以下特点:
1、自我,缺乏团队精神
目前的大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备受宠爱,比较自我,凡事都喜欢以自己为中心,很少考虑到他人的感受,缺乏团队精神。
2、现实,个性张扬
他们从一出生就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不少是在“穿名牌、听iPod、吃麦当劳”中长大的。他们消费观念超前,受社会风气、媒体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大都有着张扬的个性,乐于表现自己。
3、生活自理能力差
这是孤独的一代。他们虽然有家人的宠爱,但是没有兄弟姐妹,更多的时候是与老人家呆在一起,或者是一个人打探这个新奇的世界。什么事情都被家人代办,虽然被浓浓的亲情包围,而当他们真正离开家,来到学校后,才发现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他们当中有些甚至连衣服都不知道怎么洗,生病了只知道打电话或者要求请假回家,而不知道如何就医,不知道该如何去与老师和同学沟通。
4、反叛意识强
这是聪明的一代。他们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敢于对一切自认为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挑战权威,过惯了自由散漫的生活,对学校规律的三点一线的生活,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存在一定的不适应。
5、对网络依赖重
作为与网络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手机、宽带、MP3、MP4、平板,成了他们的最爱。一个时代的人肯定有一个时代的特点,我们不能因上述特点把他们归类到“问题青年”,而应该从另一种角度,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适宜场合予以针对性的表扬和鼓励,主动与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灵活运用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必须讲究方式方法,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
1、人格引导,实力说话
人格引导,实力说话,具体来说包括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质,较强的能力。高校学生正处于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高校教师的一举一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渊博的知识,广阔的知识面,让他们感觉到深不可测,进而好奇、钦佩,与你接近,并结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2、宽严相济,把握分寸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何况是学生。对于他们身上存在的一些小毛病,对于他们的缺点,老师应该有一颗包容的心,相信学生一定会改掉这些小毛病,不要究其一点,不计其余。但是,也不能为了搞好与学生的关系就一味地迁就,对于大是大非问题,当严的还得严。这就要求老师把握好分寸,能宽则宽,当严则严。
3、赏识才能,不偏不倚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学生在有些方面是很有才能很优秀的。老师如果赏识他们的才能,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会产生“英雄识英雄”的奇特效果。但是,也不能产生偏爱,偏爱某一个学生,会影响老师与其他学生的关系。要做到赏识才能,不偏不倚。
4、维护自尊,尊重人格
现在的高校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从尊重学生开始,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使人性向善,使人心胸开阔。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自以为是地开展工作,尤其是对待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我们不能打着爱的旗号,冠冕堂皇、理直气壮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5、平等对话,民主集中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处理好教师应有的权威和学生推崇的民主之间的问题,这也是师生之间的主要矛盾所在。平等对话可以消除“教师压迫学生”,民主集中杜绝“学生目无师长,肆意妄为”等问题。
综上所述,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首先要正确认识什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是要准确把握目前高校学生的特点;最后是灵活运用人格引导,实力说话;宽严相济,把握分寸;赏识才能,不偏不倚;维护自尊,尊重人格;平等对话,民主集中等方式方法建立起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希希.论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0,(5).
[2]尹文光.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J].高等教育改革与实践,2001,(10).
[3]燕国林.素质教育概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4]田国秀.当你陷入三种师生关系[N].中国青年报,2002-04-11.
[5]张淑珍.牢记为人师表的准则[N].人民日报,2003-9-28.
[6]张峰.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建立新型和谐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6,(7).
关键词 建立 良好 师生关系
高校师生关系表现为师生间教与学的教育关系、高校师生间的心理关系和双方应履行的道德义务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本文就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正确认识什么是良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概念,《辞海》没作解释,只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解释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 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据此,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可以定义为: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和谐、民主、融洽的相互关系。
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与学生搞好关系,不得罪学生,有的甚至与学生吃吃喝喝,拉拉扯扯,发展到与女学生开房,走向违法犯罪道路。所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任务是正确认识什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何正确理解什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应当明确,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脱离教育教学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无从谈起;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间和谐、民主、融洽的相互关系,而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更不是庸俗的相互利益关系。
二、准确把握目前高校学生的特点
目前高校学生的主要群体为“80后”、“90后”。具有以下特点:
1、自我,缺乏团队精神
目前的大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备受宠爱,比较自我,凡事都喜欢以自己为中心,很少考虑到他人的感受,缺乏团队精神。
2、现实,个性张扬
他们从一出生就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不少是在“穿名牌、听iPod、吃麦当劳”中长大的。他们消费观念超前,受社会风气、媒体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大都有着张扬的个性,乐于表现自己。
3、生活自理能力差
这是孤独的一代。他们虽然有家人的宠爱,但是没有兄弟姐妹,更多的时候是与老人家呆在一起,或者是一个人打探这个新奇的世界。什么事情都被家人代办,虽然被浓浓的亲情包围,而当他们真正离开家,来到学校后,才发现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他们当中有些甚至连衣服都不知道怎么洗,生病了只知道打电话或者要求请假回家,而不知道如何就医,不知道该如何去与老师和同学沟通。
4、反叛意识强
这是聪明的一代。他们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敢于对一切自认为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挑战权威,过惯了自由散漫的生活,对学校规律的三点一线的生活,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存在一定的不适应。
5、对网络依赖重
作为与网络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手机、宽带、MP3、MP4、平板,成了他们的最爱。一个时代的人肯定有一个时代的特点,我们不能因上述特点把他们归类到“问题青年”,而应该从另一种角度,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适宜场合予以针对性的表扬和鼓励,主动与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灵活运用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必须讲究方式方法,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
1、人格引导,实力说话
人格引导,实力说话,具体来说包括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质,较强的能力。高校学生正处于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高校教师的一举一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渊博的知识,广阔的知识面,让他们感觉到深不可测,进而好奇、钦佩,与你接近,并结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2、宽严相济,把握分寸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何况是学生。对于他们身上存在的一些小毛病,对于他们的缺点,老师应该有一颗包容的心,相信学生一定会改掉这些小毛病,不要究其一点,不计其余。但是,也不能为了搞好与学生的关系就一味地迁就,对于大是大非问题,当严的还得严。这就要求老师把握好分寸,能宽则宽,当严则严。
3、赏识才能,不偏不倚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学生在有些方面是很有才能很优秀的。老师如果赏识他们的才能,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会产生“英雄识英雄”的奇特效果。但是,也不能产生偏爱,偏爱某一个学生,会影响老师与其他学生的关系。要做到赏识才能,不偏不倚。
4、维护自尊,尊重人格
现在的高校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从尊重学生开始,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使人性向善,使人心胸开阔。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自以为是地开展工作,尤其是对待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我们不能打着爱的旗号,冠冕堂皇、理直气壮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5、平等对话,民主集中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处理好教师应有的权威和学生推崇的民主之间的问题,这也是师生之间的主要矛盾所在。平等对话可以消除“教师压迫学生”,民主集中杜绝“学生目无师长,肆意妄为”等问题。
综上所述,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首先要正确认识什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是要准确把握目前高校学生的特点;最后是灵活运用人格引导,实力说话;宽严相济,把握分寸;赏识才能,不偏不倚;维护自尊,尊重人格;平等对话,民主集中等方式方法建立起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希希.论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0,(5).
[2]尹文光.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J].高等教育改革与实践,2001,(10).
[3]燕国林.素质教育概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4]田国秀.当你陷入三种师生关系[N].中国青年报,2002-04-11.
[5]张淑珍.牢记为人师表的准则[N].人民日报,2003-9-28.
[6]张峰.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建立新型和谐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