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经》中的文化空白及其英译的思考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典籍的英译受到越来越多学者专家的关注,而《道德经》作为中华典籍的杰出典范,也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以Arthur Waley 和许渊冲的两个英译本为依据,探讨了《道德经》中的文化空白现象及其翻译方法。
  [关键词]《道德经》英译文化空白翻译方法
  《道德经》作为中华典籍的典范,既是道家哲学的思想体现,又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在从其首译开始至今的一千多年里,《道德经》被公认为英译次数仅次于《圣经》的著作,对西方世界的哲学,宗教,文学和艺术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对其英译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化空白现象
  俄国翻译理论家I.Q.Sorkin 曾提出了文化空白的概念。他认为,文化空白主要指源语中那些对译入语读者来说不可理解或极易误解的文化信息。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众多学者曾经研究过文化空白现象,也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本文中,笔者试图从文化空白总的特征出发,将文化空白分为两种,即外延方面的文化空白和内涵方面的文化空白。外延方面的文化空白,即该文化在译入语中是完全缺失的,找不到对应的成分时出现的文化空白现象。内涵方面的文化空白是指虽然译入语中可以找到对应的文化因素,但其内涵方面却存在着某些差异。
  二、《道德经》中文化空白的翻译
  在《道德经》的翻译史上,曾出现过众多优秀的译本。笔者从公认影响较大的译本中挑选两本作为依据,对文化空白的翻译情况进行分析。第一部译本是由著名的英国译者Arthur Waley所译,另一部则是由我国北京大学文学翻译教授许渊冲先生所译。Arthur Waley是影响力极大的汉学家,他对《道德经》的英译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其译本于1934年在英国出版后,几乎每隔五六年就会重印一次,被誉为最佳英译本,学者们普遍认为Waley 的译本文字浅显、流畅,对原文的理解比较细微、精确。而许渊冲教授的译本则具有东方思维的特殊之处,由于译者本身就是中国人,其对很多文化现象的理解显得更为深刻和透彻。
  我们来看两位译者对外延方面的文化空白是怎样翻译的。举例来说。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
  Waley: The Way that can be told of is not an Unvarying Way
  许渊冲: The divine law may be spoken of, but it is not the common law.
  在这个译例中,Waley 将“道”译为“the Way”,而许渊冲教授则将其译为“the divine law”。“道”作为道教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有其特殊而丰富的含义,一般而言,它指的是以“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道”。Waley将这样一种概念翻译成了“the Way”,尽管他将表示道路的“the way”用首字母大写的方法加以了强调,但这样的译法显然是不太符合Bassnett与Lefevere 所提出的文化翻译理论的。因为这样的翻译无法将“道”这一文化因素正确而完整地介绍给译文的读者,从而也谈不上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许渊冲教授则采取了阐述的方法进行翻译,分别用到了“divine law”(神圣的天道)和“common law”(常道)来表述原文中的两个“道”的含义,“神圣的天道”不同于经验世界的“常道”。从含义方面来说,许教授的译本更易于被读者接收。笔者认为,干脆将其翻译为Dao或Tao,然后在其后使用注释的翻译方法将内含表述出来,应该更有益于将中华文化完整地介绍给世界。
  内涵方面的文化空白也是同样,Bassnett的文化翻译理论强调,翻译不是简单的译码重组过程,一定要重视其中文化交流的行为。举例来说。
  老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Waley: Heaven and Earth are ruthless; To them the ten thousand things are but as straw dogs.
  许渊冲: Heaven and earth are ruthless, they treat everything as straw or dog.
  两位译者对“刍狗”这一文化因素分别采用了“straw dogs”和“straw or dog”来进行对应。刍狗指的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后因用以比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很明显,两位译者仅仅将其翻译为“straw dogs”或“straw or dog”也是完全无法传递源语中的中华文化的。笔者认为,对于内涵方面的文化空白,最好能够采用一些音译、直译加注,阐释空白,或寻找对等语解释空白的方式进行翻译,另外格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内涵方面的文化空白在译语中是可以找到含义差不多的概念与之进行对应的,翻译必须注意不要让译语的读者将其与自身文化中已有的概念发生混淆,必要时需要进行额外的区别与阐释。
  结语
  文章从Bassnett与Lefevere 的文化翻译理论出发,对《道德经》英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空白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以Waley和许渊冲的英译本为依据,对不同文化空白的翻译方法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对于英译中的文化空白现象,我们一定要非常重视,为了达到文化功能对等的目的,可以采用增益空白,寻找对等语解释空白,直译、音译加注释等方式进行翻译,力图使源语的文化因素得以保留不受损害,从而完整地传递给译语的读者。
  参考文献
  [1]Waley, Arthur. Tao Te 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9.
  [2]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 2009.
  [3]费小平.《老子》六译本选评与中国传统文化名著重译探讨[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8-29.
  [4]许渊冲.道德经与神仙画[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5]王步臣.试论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空白问题[J] .中国俄语教学, 1994,(4):32-37.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在课堂上的交流学习以及自学质疑中的合作学习都是在教师的设计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担当起导学的角色,使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积极、快乐的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导学情感培养兴趣激发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教师的语言是学生成长的导航标,教师的一言一行有着榜样的力量,社会对教师寄托着崇高的期望,教师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思想的先驱
摘要:框架语义学是认识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一理论认为,“把握概念系统中任何一个概念的意义,必须首先理解它所适应的框架。” 翻译不仅仅是译者理解源语文本的过程,同时还是译者在译入语中再现源语文本场景或重塑源语文本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笔者提出了适用于科技英8语翻译的策略,并对案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为科技英语翻译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框架理论;科技英语翻译;翻译策略  一、引言  翻译是
[摘要]作为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活动,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已逐渐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关注。可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初中学生对学科知识认识较浅,活动的预见性、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选择方面,往往出现偏差,严重地影响了活动的实施与效果。为此,我从尊重学生主主体出发,既突出学生个性,又关注班级整体,对活动——尤其是选题予以适当的指导,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英语的学科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主要分为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则.通常我们所说的数学规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数学概念之间固有的关系的叙述,通常以经过严格论证的数学命题的形式呈现.新理念
当前高考英语试题覆盖面广、突出重点、强调应用、体现能力,而且灵活多变。 命题人常通过增加句子的复杂程度、改变句子的正常结构、省略句子的某些成分或创设迷惑性语境等手段,来设计干扰信息,误导学生的思维。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除了指导和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和正确运用考纲所列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的习惯用法,概括出题规律,总结解题经验和技巧,从而提高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正答率。纵观近年
研究了在可见光激发下 ,基质〔CdxMg6-xAl2 (OH) 16〕2 + 〔S·2H2 O〕2 -中Ni2 + 的发光性质 ,探讨了基质中Cd2 + 含量、Ni2 + 含量对样品发光性质的影响 . The luminescen
摘 要: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越来越重要的,但是相应地,建筑行业内部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为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就需要控制成本,这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工程造价就是对施工当中所造成的一切花费的总和,包括了人工费用、材料的采购、设备的采购、租赁等等。现在我国建筑行业内部的竞争压力在不断加大,所以成本管理也成为了各企业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成本控制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内容多并且要求学生会应用,通过对课程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改革方法,使学生学习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单词的学习是英语学习最为基础但同时也是最为艰难的部分。不能很好的学习好单词也就意味着不能学好大学英语。本文初步探讨了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授单词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高校进行就业指导的重要途径,为切实改进和加强就业指导课的真实实效性,本文就案例教学在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