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gig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素有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之称。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考试成绩,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写作水平是今后学生步入社会所需的重要技能之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为作文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对作文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新理念,加强技巧指导,让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写出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作品来。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在强调兴趣在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世界中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写作时东拼西凑,结果是内容空洞、语言干瘪,无法写出好的作文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第一步。学生只有产生兴趣,才能真正走进写作世界,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叶圣陶先生曾提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生活就是写作不竭的源泉。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源于生活,只有细心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人或物,认识到写作就是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述自己的情感,描写身边的人物或景物,才会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作文就可以有真情实感、有新意,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二、从模仿写作中寻找灵感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它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但是,“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秋”等作文題目。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了。
  三、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话不假,学生脑中如果没有好的素材,写作文就像挤牙膏一样,皱着眉头,想一句写一句,写出来的文章不是前言不搭后语,显得笨拙,就是思路不清晰。
  其实,如果我们做一个有心人的话,会发现生活处处有语文。如果说作文是朵花,那么,它是盛开在生活的土壤之上的花。叶圣陶先生曾经在《作文论》中明确指出:“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案。”因此,尽可能地充实自己的生活。如参加研究性学习,小记者活动,尽可能多读书读报,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增加阅历和人生体验,都能够自己的写作积累好的素材。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若对生活进行感悟,那么也将有不小的收获。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逐渐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社会现象、自然生态,大都蕴含着一种哲理,一种思想。看到流水,就想到时间一去不复返。看到飘落的花瓣,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蚂蚁运食,就想到“团结的意义”等等。要及时定格对生活的感悟,并把这些感悟随时记下来,这样也可以逐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簿,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记下来”。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作文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作文教学要重视生活,从实际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四、从修改中提升,师生共同参与作文批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经过长时间修改成稿的。文章的修改、批改不仅是教师的教学任务,而且是师生共同提高经验的机会,师生的共同合作是作文水平提高的关键。作文的修改必须经过思考,发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从而完成作文的修改。具体可以通过教师批改或抽查批改、学生分组互批、学生自批等多种方式交叉修改学生作文,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总结批改的内容,珍惜批改中的反馈信息,使学生真切地获得写作的经验,在不断自我否定中提升写作水平。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写文章,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需要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习落实新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其他文献
介绍了阿尔及利亚Berkine盆地Trias Argilo-Greseux Inferieur(TAGI)油藏中部欠饱和程度大、易挥发油油藏溶解气驱项目的研发和实施过程。最初,人们认为溶解气驱风险大,经济
MEOR技术的现代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进行过许多研究以便检验生物采油系统的概念、过程和技术效果的可信度。尽管报道了一些成功的实例,但是MEOR技术没有作为开采残余
有人曾说, 未来社会必备的两大技能就是合作与交流,合作意识与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是我们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也是英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的一种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
摘要:情感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发挥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情感在影响人的认识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政治教师发挥情感教学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要做到树立情感教学的思想观念、创造情感和諧的师生关系、创设情感快乐的教学课堂、运用情感温馨的教学评价。  关键词:情感教学 潜能 传统教学模式 语言含情 情感评价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适当的流体和支撑剂充填是成功压裂增产措施的关键。即使采用了有效的压裂充填,油井动态产能经常受到不完全破胶和压裂液不彻底返排的影响。目前使用一系列环保技术——与压
语文情感教育以情感为灵魂,以体验为本体,以言语实践为媒介,这是其重要特性。语文教育是情感的天地,无论是在教科书中,还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必须坚持情感教学。  一、情感教育须在课堂上饱含热情和激情,深筑学生真情实感的导流渠  语文教育教学建立在情感教育的基础之上应该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情感的熏陶与融合,沟通是无法进行的。讲课不能是一种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现实情况是:学生总感慨作文难写,一上作文课,学生就犯愁,看着老师出的题目,唉声叹气,无从下笔;老师也感慨作文难教,一批改作文,老师就犯愁。学生写的文章词不达意,且大多是“假、大、空”,這就是当前农村作文课“教”与“学”的两难窘境。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弊病。  1.教师忽视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以往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与讲评经常是许多教师的特权。在进
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的发展,使数学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的应用意识既是数学教育的课程目标,也是社会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作为中学数学教学,应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活用教材实例,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实践,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
课程改革对所有的教师,是一次猛烈的冲击。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素质教育便成为当今教学的主旋律,如何上好每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成绩,这是每个数学老师必须面对必须去解决的问题。  一、钻研教材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