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爱讽刺人
“语文老师今天把头发卷了,真难看,像个卷毛狮子一样!”我的好友小忆早上又开始讽刺老师了。旁边还有很多人,有的在附和着,有的在哈哈笑。我也在旁边。我觉得这样不好,但还是忍不住跟着起哄,说:“是挺难看的!数学老师今天穿的衣服也比较奇怪,一点都不搭配。”说完了,又有些后悔。
这样的事情在我身上发生过很多次。我经常不自觉地讽刺别人,对象有时是老师,有时是同学,有时是好友。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做,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直接就说出口了。我该怎么办呢?(瑶瑶)
小米姐姐的回答
不管对他人还是对自己,讽刺也好,幽默也罢,很多人那样说话,是把它当成一种缓解压力的娱乐方式,并没有伤害他人的意图!
绝大多数人的内心中,都对别人存在某种或隐或显的不满,这些不满又因为自身道德感的压抑而不能得到充分表达。当听到别人以某种讽刺的方式表达了这种不满的时候,我们自己在感到释然的同时,也避免了自身道德的谴责——于是群起而和之——这其实是一种替代性表达。
其实,讽刺是一种心理的投射,即自身不愿接受的缺点,会被投射到别人身上,然后以讽刺别人的方式折磨自己。喜欢讽刺别人的人,自己往往并不快乐;对自己欣然接受的人,也很少为此感到伤害。
如果不顾别人的人格尊严,有意讽刺别人肯定是不好的。如果你周围有这样的人,当看到他在讽刺人的时候,你要不附和,不要一起哈哈大笑,让当场的气氛冷下来,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伤害。如果你做不到,不妨也借机想想——是什么刺激了你对他人的不宽容。
如果你自己是这样的人,当你沉浸在讽刺他人的自娱自乐中时,也许应该稍加留心,观察其他人的反应,考虑场合是否合适。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你自己被讽刺、你的自尊心被伤害了,你会怎样?
如果因为你爱讽刺人而麻烦连连,你要做的,就是坚决不再去讽刺别人!对被讽刺的人做真诚的赔礼道歉,从今往后,多看别人的优点,多赞美人,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教授先生的回答
讽刺有恶意和善意之分。恶意的讽刺往往是抓住他人的生理缺陷、某些行为失当,不顾他人的尊严和心理承受能力,不怀好意地肆意挖苦、嘲笑、讽刺取乐,以获得自己内心的满足,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善意讽刺实际上是一种幽默,是友好的玩笑,婉转地批评和劝告,或者完全是相互间善意地寻开心而已。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喜欢恶作剧、开玩笑、作弄人,往往是释放压力,缓解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只要无恶意,有分寸,都不必在意,即使对老师也没关系。
无法控制的自满
小米姐姐,你好!我是一名初一的男生,成绩也是数一数二的。可我总是抑制不住自己骄傲自满的情绪,甚至不愿与学习差的学生为伍,这也许是我的人缘不太好的原因。
在学习方面,我总是认为自已不用再努力,但往往会因此被人赶上,却总记不住教训。每次成绩下降时,我上课便像没了魂似地,一直责怪自己,好在最终还是可以控制的,但成绩常常下降使我十分苦恼。我平时不喜欢看书本,只爱看一些课外书。对于课内知识,总是做到达标即可,没什么上进心。这也是我苦恼的地方。
小米姐姐,我该怎么办呢?(米谜:刘成)
小米姐姐的回答
刘成你好!自称“米谜”,小米姐姐很开
心呢!
你的成绩在班级里数一数二的,真令人羡慕,不过骄傲自满确实不是好现象。这让我想起了古希腊哲学家捷诺曾讲过的一则有趣的故事。
一个学生问他的老师:“老师,你所掌握的知识比我的多许多倍,可是为什么你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有点怀疑呢?”老师用手杖在沙地上画了个大圆,又画了个小圆,然后说:“大圆的面积代表我掌握的知识,小圆的面积代表你掌握的知识,这两个圆以外的地方就是你和我未知的部分。因为大圆比小圆大,因而接触的未知部分也比小圆多,这就是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捷诺的话提出一个让人深思的哲理:已知的东西与未知的东西往往成正比。小米姐姐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接触一些专家,甚至是院士级别的人,他们都很谦虚呢!我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向他们请教,他们都很乐意给我解答:如果遇到一些新鲜的东西,或者是他们专业以外的知识,他们都会很谦虚地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不清楚。想想你现在只不过是在班级里数一数二,就自我感觉如此良好,真是不应该。
“让人觉得无知,往往是最大的睿智”,这是西班牙作家古拉西安的名言。从一个人能否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可以看出其知识含量的多寡。意识到自己“知之甚少”的人,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中国古代也有“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诗句,想想看,你虽然在班级中名列前茅,但并不是遥遥领先,时不时还被别人赶上呢。即使你在班级一直是第一名,你能保证你在年级中的成绩就是最好的了吗?即使你是全校的第一名,那全市的比较呢?全省的比较呢?
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虽然你学习比别人好,可别人的体育可能比你好,朗诵比你棒,书法很漂亮,比你更有人缘,组织能力比你强,等等。连孔子都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呢!
人都在变化,现在成绩好,不一定永远好;现在成绩差,不一定永远差。这已经被许多事实所证明。况且,成绩并非是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你也没必要每回都拿第一名。不过,你花一些时间精力去更广泛地阅读,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做法!
和负面情绪说拜拜
小米姐姐你好!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现在我的学习和生活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其实我以前的成绩还是挺好的,到了这学期,成绩下降了不少。我很伤心。爸爸妈妈因为我成绩的下降,对我态度没有以前好了,他们为此还经常吵架。我想好好学习,摆脱这样的情况。可是当上课的时候,心里总会莫名地烦躁。回到家后,听到爸妈唠唠叨叨督促我学习的话语,我更是郁闷!
以前我还看看电视、听听音乐,现在回到家后,我就直接坐到书桌前看书,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我感觉很无助,很孤单,害怕下面紧接着的考试又考不好,真不知该怎么办?总感觉有很重很重的压力压着我。
小米姐姐,你说我该怎么做呢?(漠漠)
教授先生的回答
在心理学上,害怕、难过、生气、挫折感、失望、后悔、不愉快和孤独等情绪被统称为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出现后往往会压在我们心里,并形成“负面能量循环”,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如果你的状态符合下面列举的任一情况,那就说明你已经进入了“负面能量循环”了。
睡眠:难以进入熟睡状态,总是浅睡,而且会莫名惊醒。
关系:和家人、同学或老师冲突不断,这种冲突既包括吵架等现实冲突,也包括总看着别人不顺眼,对别人总是不满意等隐性冲突。
情绪:会突然感觉莫名其妙,没由来地焦虑。
自我评价:对自己做过的错事、犯过的错误,不能平静地接受,常常内疚、自责。
如果你正处于这个“负面能量循环”中,该怎
“语文老师今天把头发卷了,真难看,像个卷毛狮子一样!”我的好友小忆早上又开始讽刺老师了。旁边还有很多人,有的在附和着,有的在哈哈笑。我也在旁边。我觉得这样不好,但还是忍不住跟着起哄,说:“是挺难看的!数学老师今天穿的衣服也比较奇怪,一点都不搭配。”说完了,又有些后悔。
这样的事情在我身上发生过很多次。我经常不自觉地讽刺别人,对象有时是老师,有时是同学,有时是好友。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做,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直接就说出口了。我该怎么办呢?(瑶瑶)
小米姐姐的回答
不管对他人还是对自己,讽刺也好,幽默也罢,很多人那样说话,是把它当成一种缓解压力的娱乐方式,并没有伤害他人的意图!
绝大多数人的内心中,都对别人存在某种或隐或显的不满,这些不满又因为自身道德感的压抑而不能得到充分表达。当听到别人以某种讽刺的方式表达了这种不满的时候,我们自己在感到释然的同时,也避免了自身道德的谴责——于是群起而和之——这其实是一种替代性表达。
其实,讽刺是一种心理的投射,即自身不愿接受的缺点,会被投射到别人身上,然后以讽刺别人的方式折磨自己。喜欢讽刺别人的人,自己往往并不快乐;对自己欣然接受的人,也很少为此感到伤害。
如果不顾别人的人格尊严,有意讽刺别人肯定是不好的。如果你周围有这样的人,当看到他在讽刺人的时候,你要不附和,不要一起哈哈大笑,让当场的气氛冷下来,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伤害。如果你做不到,不妨也借机想想——是什么刺激了你对他人的不宽容。
如果你自己是这样的人,当你沉浸在讽刺他人的自娱自乐中时,也许应该稍加留心,观察其他人的反应,考虑场合是否合适。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你自己被讽刺、你的自尊心被伤害了,你会怎样?
如果因为你爱讽刺人而麻烦连连,你要做的,就是坚决不再去讽刺别人!对被讽刺的人做真诚的赔礼道歉,从今往后,多看别人的优点,多赞美人,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教授先生的回答
讽刺有恶意和善意之分。恶意的讽刺往往是抓住他人的生理缺陷、某些行为失当,不顾他人的尊严和心理承受能力,不怀好意地肆意挖苦、嘲笑、讽刺取乐,以获得自己内心的满足,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善意讽刺实际上是一种幽默,是友好的玩笑,婉转地批评和劝告,或者完全是相互间善意地寻开心而已。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喜欢恶作剧、开玩笑、作弄人,往往是释放压力,缓解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只要无恶意,有分寸,都不必在意,即使对老师也没关系。
无法控制的自满
小米姐姐,你好!我是一名初一的男生,成绩也是数一数二的。可我总是抑制不住自己骄傲自满的情绪,甚至不愿与学习差的学生为伍,这也许是我的人缘不太好的原因。
在学习方面,我总是认为自已不用再努力,但往往会因此被人赶上,却总记不住教训。每次成绩下降时,我上课便像没了魂似地,一直责怪自己,好在最终还是可以控制的,但成绩常常下降使我十分苦恼。我平时不喜欢看书本,只爱看一些课外书。对于课内知识,总是做到达标即可,没什么上进心。这也是我苦恼的地方。
小米姐姐,我该怎么办呢?(米谜:刘成)
小米姐姐的回答
刘成你好!自称“米谜”,小米姐姐很开
心呢!
你的成绩在班级里数一数二的,真令人羡慕,不过骄傲自满确实不是好现象。这让我想起了古希腊哲学家捷诺曾讲过的一则有趣的故事。
一个学生问他的老师:“老师,你所掌握的知识比我的多许多倍,可是为什么你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有点怀疑呢?”老师用手杖在沙地上画了个大圆,又画了个小圆,然后说:“大圆的面积代表我掌握的知识,小圆的面积代表你掌握的知识,这两个圆以外的地方就是你和我未知的部分。因为大圆比小圆大,因而接触的未知部分也比小圆多,这就是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捷诺的话提出一个让人深思的哲理:已知的东西与未知的东西往往成正比。小米姐姐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接触一些专家,甚至是院士级别的人,他们都很谦虚呢!我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向他们请教,他们都很乐意给我解答:如果遇到一些新鲜的东西,或者是他们专业以外的知识,他们都会很谦虚地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不清楚。想想你现在只不过是在班级里数一数二,就自我感觉如此良好,真是不应该。
“让人觉得无知,往往是最大的睿智”,这是西班牙作家古拉西安的名言。从一个人能否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可以看出其知识含量的多寡。意识到自己“知之甚少”的人,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中国古代也有“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诗句,想想看,你虽然在班级中名列前茅,但并不是遥遥领先,时不时还被别人赶上呢。即使你在班级一直是第一名,你能保证你在年级中的成绩就是最好的了吗?即使你是全校的第一名,那全市的比较呢?全省的比较呢?
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虽然你学习比别人好,可别人的体育可能比你好,朗诵比你棒,书法很漂亮,比你更有人缘,组织能力比你强,等等。连孔子都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呢!
人都在变化,现在成绩好,不一定永远好;现在成绩差,不一定永远差。这已经被许多事实所证明。况且,成绩并非是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你也没必要每回都拿第一名。不过,你花一些时间精力去更广泛地阅读,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做法!
和负面情绪说拜拜
小米姐姐你好!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现在我的学习和生活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其实我以前的成绩还是挺好的,到了这学期,成绩下降了不少。我很伤心。爸爸妈妈因为我成绩的下降,对我态度没有以前好了,他们为此还经常吵架。我想好好学习,摆脱这样的情况。可是当上课的时候,心里总会莫名地烦躁。回到家后,听到爸妈唠唠叨叨督促我学习的话语,我更是郁闷!
以前我还看看电视、听听音乐,现在回到家后,我就直接坐到书桌前看书,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我感觉很无助,很孤单,害怕下面紧接着的考试又考不好,真不知该怎么办?总感觉有很重很重的压力压着我。
小米姐姐,你说我该怎么做呢?(漠漠)
教授先生的回答
在心理学上,害怕、难过、生气、挫折感、失望、后悔、不愉快和孤独等情绪被统称为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出现后往往会压在我们心里,并形成“负面能量循环”,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如果你的状态符合下面列举的任一情况,那就说明你已经进入了“负面能量循环”了。
睡眠:难以进入熟睡状态,总是浅睡,而且会莫名惊醒。
关系:和家人、同学或老师冲突不断,这种冲突既包括吵架等现实冲突,也包括总看着别人不顺眼,对别人总是不满意等隐性冲突。
情绪:会突然感觉莫名其妙,没由来地焦虑。
自我评价:对自己做过的错事、犯过的错误,不能平静地接受,常常内疚、自责。
如果你正处于这个“负面能量循环”中,该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