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读书品质的培养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ysk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渗透读书方法,思辨读书内容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技巧,使学生在阅读上更自觉、更主动、更有效。
  关键词:读书意识;阅读兴趣;积累;阅读量;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1-0033-02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缺乏,知识储备刚刚开始,这就需要借助于书籍来间接的获取。由于小学生认知的局限性和思维的不成熟性,致使他们在读书时普遍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品质。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使学生读书更自觉、更主动、更有效。从而达到读书识记,读书益智,读书明理,读书怡情之目的。
  
  一、激发问题意识,使学生想读书
  
  有了读书的意识,学生才会去读书。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培养学生的读书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读中思考、探究、品味、理解。问题设计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进而形成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解答的读书意识和读书习惯。如:教学《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文时,首先,让学生自己思考题目的意思,再想一想读书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然后再带着问题去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最后再合作学习和交流,在不断的读书活动中确立读书意识,进一步扩大学生有疑而问,想读愿读的影响面。
  
  二、培养读书兴趣,使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读书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引导学生常读书。
  利用晨读时间,进行朗读、阅读、默读、速读、略读、背读、摘读等方面的指导。指导学生开展读书阅览活动,开办读书角,写读书笔记和读书日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经常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读课外读物,历史、地理、人文、自然百科,只要内容健康,无所不读。我认为:不管是否理解,不管是否记住,读了就是积累,读了就会思考。从一年级开始,我就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文章,不要求他们会背,也不要求句句精通,只要大体知道什么意思就可以。到了二年级家长们就反映孩子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也能写一些语句通顺的片断了。
  2.引导学生比读书。
  经常开展读书展示、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等活动。我把每周的兴趣活动课改为班级的读书课。或诵读名人名篇,或欣赏一些学生自己的佳作,或开展诗歌朗诵活动,结合他们平时的表现,我们每月评出班级的“阅读小能手”、“讲故事小能手”等。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3.鼓励学生爱读书。
  不管哪个班级中,都有爱读书的学生,教师应利用优势资源,通过这些爱读书的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感染其他的学生,调动其他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使他们爱上读书。在课堂上,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句子时,我就抓住时机给予表扬。当有学生说出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时,我就因势利导,让他充当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知识的出处,并推荐相关的书籍。在课外,我及时关注班级中爱读课外书的同学,树立典型,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同时给予爱读书的同学一些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一段时间以后,在班级中逐渐形成了喜欢读书的学习氛围。
  
  三、渗透读书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想读书,学生具备了读书的意识;爱读书,学生具备了读书的愿望。但是,读书如果仅仅依靠这些条件还是不够的。如果只是盲目的去读书,虽然能够获取大量的读书信息,但是,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这个角度去看,要想提高学生的读书效果,培养良好的读书方法十分必要。教师在读书指导中,要引导学生会读书:既要有读书技巧方面的指导,又要有读书情感方面的指导,还要有读书感悟方面的指导。在读书品质的训练指导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1)读通文章。读书要先做好识字扫除读书障碍的工作,再把文句读顺当。(2)读懂文章。通过逐句逐段的细读,重点的地方反复的重读,理解文句的意思,体会文句的意境,感悟文句的感情。(3)读书积累。读书之后,撰写读书笔记,摘记好词佳句,写出读书体会,积累材料,拓展知识面。(4)读书运用。读书是学习的途径,运用是读书的目的。学习了典范作品,可以进行段落和篇章的续写、仿写、改写训练,提升读书品味。如:在学习了《泥姑娘》一文之后,我就让他们以《泥姑娘醒来之后》为题写一篇想象文章。使学生在想象作文中升华感情,深化对泥姑娘美好品质的理解。
  四、思辨读书内容,使学生善读书
  为了实现读书识记,读书益智,读书明理,读书升情之目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同时,“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要引导学生会读书,多读书,还要能分辨书中内容的质量,荡涤不良信息的影响,尽情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如:教师多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好文章、好文集,去感召学生,使书籍真正成为熏陶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进步的阶梯。
  总之,通过激发问题意识,培养阅读兴趣,渗透读书方法,思辨书中内容。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责任编辑:王开贵】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知识有别于社会学科的知识,它是关于自然规律的学科,对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自然客观规律尤为重要,本文从教学设计、解放思维、拓宽视野、教学氛围、评价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科学课务实创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务实;创新;科学课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8)12-0055-03    义务教育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科学课”,目的是让小学生从小
血站的护理工作有其重要性和特殊性,服务对象不是病人而是众多无偿献血的健康公民及"血液"这一物品。献血者和受血者能否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关键在于护理人员的服务。因此,护理
摘要: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相比,有许多优点,但在我国现阶段学校条件下大面积推广探究式教学又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扼要阐述了目前中学地理学科实施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9-0041-02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地理
在语文教学中坚持用“巧”引“悟”,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情境里,巧妙地加以指导,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地乐学、肯学、会学,从而提高学
目的通过现患率与同期医院感染率及年感染率的比较研究,评价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以改进昆明地区医院感染监测现状。方法开展昆明市32家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率横断面研究,现患率与同期
颈椎管狭窄与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1],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颈椎及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肿瘤、后纵韧带骨化症及黄韧带肥厚钙化等原因所导致的颈椎管狭窄症发病率日趋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农业产业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推进现代化进程,正因为如此,我国农业机械化逐渐向信息化
摘 要:在探究性教学中,解决活动开展与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使活动在有限时间内适时、适度开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极为关键。  关键词:探究活动;教学时间;矛盾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9-0051-02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启智,在活动中反思”这是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活动需要时间,一堂
从1882年Forlanini首创人工气胸术治疗肺结核至20世纪40年代抗结核药物的出现,外科手术曾经是治疗肺结核唯一的手段。随着高效抗结核药物,如链霉素、对氨水杨酸、异烟肼(I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