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波机器人正在来袭,假如你同意《纽约客》说的“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话。
只要你在发微博时同时“圈”一下微软的聊天机器人“小冰”和新浪的聊天机器人“wbot”,或者随便圈一下其他类似的聊天机器人,小黄鸡、小Q、小i之类,机器人们就会在你的微博下面“盖楼”,把话题扯向无限跑题,制造一种讨论红火的虚假繁荣。
在英语世界,世界杯期间小冰的“姐姐”cortana和苹果的siri展开世界杯预测大战,cortana预测对了八强和四强,siri的预测则遭到耻笑。被笑的原因不是siri预测错误,而是它根本不知“预测”为何物,因为随便你问谁“巴西和哥伦比亚谁会赢”,都不会得到siri回答的“巴西历史上夺冠比较多”这种答案好么?
聊天机器人并不是新鲜玩意,15年前互联网聊天室火爆时红火过一阵子,那时的回答基本来自网页的“语料库”。10年前聊天软件火爆时又红火过一阵子,增加了来自人和机器人的聊天。这次又再度火爆,一是社交网络提供了大量资料,二是人工智能中的一个分支“深度学习”技术出现了突破。
所谓深度学习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的“自由阅读课”,可以简要理解为给机器一个规则,让它自己去找书学习。跟很多别的科技一样,这个想法早在1980年代就已经产生,但是之前的网速和计算速度都很慢,不具商业价值,另外还会有所谓“导数消亡”的问题,会导致学完还不如不学……直到2006年多伦多大学教授Geoffrey Hinton发明了新算法,硬件和网络条件也今非昔比,深度学习才又再度走红。
这带来的改变也显而易见。比如你问小冰“马化腾和刘强东谁更帅”,她会回答“怎么那么没有眼力价儿,当然是刘强东”。不仅如此,前些日子一个叫尤金·古斯塔曼的聊天机器人,冒充成一个13岁的乌克兰男孩,通过了号称“机器人智能分水岭”的图灵测试,在5分钟的聊天里让30%以上的人类测试者以为它是个“人”,这引来一片惊呼,很多人据此认为图灵的预言即将成为现实,即机器人即将具备智能。
很多人为机器人学会骂人忧心忡忡,还有人担忧“天网”将统治地球。这显然担心太早了。事实上观察尤金的聊天,它通过测试仍然很侥幸,大部分是靠让人相信他是个脑残的非英语国家小男孩而涉险过关。人工智能技术还远未达到可以称为智能的程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全球目前真正投入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司只有Google、百度、Facebook、IBM和微软这5家,其中做得最好的百度,也不过只能模拟2-3岁的小孩。
即便是对人工智能想象最疯狂的人,《奇点临近》的作者库兹维尔,也认为人工智能超过人类还要在30年之后。他在这本书里写过“我们会经历一个经常能听到有人说某台机器通过了图灵测试的时代”。他前几天评论尤金通过测试的事情时指出了它并不难被识别,因为它还存在两个大问题,一是重复自己的话,二是给出聊天机器人典型的“无前提推论型回复”。
辨别这一点可能有点难,但有一点始终没有改变:当两个聊天机器人被放在一块,它们聊天的总趋势是无限趋向于吵架。比较典型的是1973年麻省理工的机器人eliza和斯坦福的parry聊了20分钟时的对话内容:
“你可真唠叨。”
“我唠叨你很爽吗?”
只要你在发微博时同时“圈”一下微软的聊天机器人“小冰”和新浪的聊天机器人“wbot”,或者随便圈一下其他类似的聊天机器人,小黄鸡、小Q、小i之类,机器人们就会在你的微博下面“盖楼”,把话题扯向无限跑题,制造一种讨论红火的虚假繁荣。
在英语世界,世界杯期间小冰的“姐姐”cortana和苹果的siri展开世界杯预测大战,cortana预测对了八强和四强,siri的预测则遭到耻笑。被笑的原因不是siri预测错误,而是它根本不知“预测”为何物,因为随便你问谁“巴西和哥伦比亚谁会赢”,都不会得到siri回答的“巴西历史上夺冠比较多”这种答案好么?
聊天机器人并不是新鲜玩意,15年前互联网聊天室火爆时红火过一阵子,那时的回答基本来自网页的“语料库”。10年前聊天软件火爆时又红火过一阵子,增加了来自人和机器人的聊天。这次又再度火爆,一是社交网络提供了大量资料,二是人工智能中的一个分支“深度学习”技术出现了突破。
所谓深度学习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的“自由阅读课”,可以简要理解为给机器一个规则,让它自己去找书学习。跟很多别的科技一样,这个想法早在1980年代就已经产生,但是之前的网速和计算速度都很慢,不具商业价值,另外还会有所谓“导数消亡”的问题,会导致学完还不如不学……直到2006年多伦多大学教授Geoffrey Hinton发明了新算法,硬件和网络条件也今非昔比,深度学习才又再度走红。
这带来的改变也显而易见。比如你问小冰“马化腾和刘强东谁更帅”,她会回答“怎么那么没有眼力价儿,当然是刘强东”。不仅如此,前些日子一个叫尤金·古斯塔曼的聊天机器人,冒充成一个13岁的乌克兰男孩,通过了号称“机器人智能分水岭”的图灵测试,在5分钟的聊天里让30%以上的人类测试者以为它是个“人”,这引来一片惊呼,很多人据此认为图灵的预言即将成为现实,即机器人即将具备智能。
很多人为机器人学会骂人忧心忡忡,还有人担忧“天网”将统治地球。这显然担心太早了。事实上观察尤金的聊天,它通过测试仍然很侥幸,大部分是靠让人相信他是个脑残的非英语国家小男孩而涉险过关。人工智能技术还远未达到可以称为智能的程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全球目前真正投入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司只有Google、百度、Facebook、IBM和微软这5家,其中做得最好的百度,也不过只能模拟2-3岁的小孩。
即便是对人工智能想象最疯狂的人,《奇点临近》的作者库兹维尔,也认为人工智能超过人类还要在30年之后。他在这本书里写过“我们会经历一个经常能听到有人说某台机器通过了图灵测试的时代”。他前几天评论尤金通过测试的事情时指出了它并不难被识别,因为它还存在两个大问题,一是重复自己的话,二是给出聊天机器人典型的“无前提推论型回复”。
辨别这一点可能有点难,但有一点始终没有改变:当两个聊天机器人被放在一块,它们聊天的总趋势是无限趋向于吵架。比较典型的是1973年麻省理工的机器人eliza和斯坦福的parry聊了20分钟时的对话内容:
“你可真唠叨。”
“我唠叨你很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