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保卫孩子的童年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243435dsfsdfq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规定从那天开始,老师每天早晨到校后,必须在教学楼前集中学习做儿童广播体操。
  我们正随着音乐伸臂、弯腰、踢腿,忽然,楼上传来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抬头一看,脑袋“轰”一下炸开了,自己班的孩子不好好“呆”在教室早读,竟然都跑到阳台上看起热闹来了。我连忙向孩子们打手势,暗示他们快进教室——别在阳台上探出这么多小脑袋,影响多不好。这时,其他老师也都开始议论纷纷:
  “这些孩子纪律观念真不强,真是想干嘛就干嘛!现在可是早读课时间呀!”
  “现在的孩子一点规矩都没有了,这个班的风气真是差。”“早读课不上,竟然跑出来看老师做操!”
  没过两分钟,导护老师已经跑上阳台去制止这帮“好事”的孩子了。
  我顿觉面红耳赤,老师们的议论虽然不是针对我,可我毕竟是这个班的班主任,现在孩子出了纪律问题,这一切可都是我班主任的责任呀,而且全校也只有我们一个班的孩子出来看热闹。我真是越想越气,惭愧自己治班无能,内心也憋了一肚子的怒火,准备上去好好地“整治”一下这些惹“事”小家伙,同时也好好地“整顿”一下班风。
  早操结束后,我快速地奔向教室,发现闹事的孩子们都已端着书在一板一眼地读了,显得格外认真,好像是为了弥补刚下犯下的“错误”。看来他们小小年纪,就已经学会”察言观色”了。看着他们一个个悔改的样子,我也心软了……
  下课时,我无意中听到两位学生正在聊早操的事。
  “老师们做操真认真。我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认认真真做好每节操。”
  “是呀,是呀,老师的举手投足都那么有力,非常精神。”
  “没想到老师们也要天天做操,我以后还要更认真地做。”
  我灵机一动,平时,孩子们做操总是无精打采的,懒懒散散,训斥了几次总不见成效,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呢?
  随即,我在班上布置了一个作业,每一位同学就自己早晨的所见、所感写一份“心灵独白”。
  第二天晨会课上,同学们都拿着自己的“心灵独白”走上讲台,与大家交流。
  小王说:“昨天我们违反了早读课纪律,跑出去看老师做操是不对的,我们应该乖乖地呆在教室里读书。”
  小翠说:“每个人都有好奇心,我们看到老师也在楼下做操,只是好奇罢了,所以忍不住想去一饱眼福,所以一时间就把纪律给抛之脑后了,希望老师原谅我们。”
  最令我震惊的是小雨的自白:“平时,我最讨厌做操了,一板一眼,沉闷透了,所以我总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可昨天老师们的做操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为了集体的荣誉,再难受的操,我也会认真地去做。”
  同学们的发言还在继续,说话一个比一个深刻。听了他们的诉说,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应该反省的不是那群天真、单纯的孩子,而是我们——为人师表的老师。
  孩子因为好奇而看老师做操,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却要受到我们的制止,孩子习以为常的看热闹要被我们妄加叱责,甚至视为闹事,孩子的一切孩子式行为要被我们无休止地扼杀……
  长久以来,我们标攮着自己是孩子的引路人,我们经常告诫自己要“蹲下来”看学生,高喊“用孩子的思维看世界,让孩子保持一份童心,一份童真”。可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儿童,用成人的思维约束儿童的思维。
  尼尔·波兹曼在《消逝的童年》一书中曾断言童年的消逝不可挡。童年的消逝表现为好奇心的消失。好奇心使儿童沉浸在充满未知和神秘的世界,它是教育中最珍贵和最微妙的领域,儿童与好奇心的消失相伴的是价值标准的失衡。
  儿童过早地被成人世界所包围的时候,也就是他们被逐出儿童乐园的时候,他们成了“成人化的儿童”。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懂得“讨大人喜欢”,这样的孩子有多虚伪,这样的儿童行为有多可怕!
  后来,我领着那群可爱的孩子,来到了老师做操的地点,痛痛快快地看一回老师们做操。
  接下来的几天,同学们排队、做操,勿须我多说,体育委员一声令下,同学们的胸膛挺起来了,一招一式都显得那么精神,效果出奇地好。
  (作者单位:海门实验学校小学部)
其他文献
由于新课程的亮点之一是对学生学业评价观念的转变,为了能使学习新课程的学生学业学分管理及评价落到实处。并保证其可操作性及实效性,我校新课程研讨小组在参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本校特色的《苏州十中高中学生学业评价管理办法》、《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办法及评价方案》、《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办法及评价方案》等。方案实施前,广泛向专家、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征求意见和建议。并于2005年秋季新高一开学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轮教研活动,指导一位青年教师执教苏教版国标本“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试教的效果与当时的预设有相当一段距离。仔细推敲发现,是由于很多细节没有处理好。于是,我们立即对一些细节进行改造,结果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改造的有关情况列举如下:    细节改造一:教材的呈现    [教学环节]平行四边形的引入  [原教法]根据教材的编写,依次从伸缩门图、楼梯栏杆图、篱笆图引入平行四边形,引
[摘 要] 初三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历来是每年中考冲刺的关键一环,以专题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此时学生已经过一轮复习,各知识点已基本了然于心,故怎样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每位初三教师须直面的问题.文章以“共顶点正方形中的线段关系”为例,探究初三数学专题复习课如何高效进行.  [关键词] 共顶点;自主编题;核心素养  初三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历来是每年中考冲刺的关键一环,以专题的
[摘 要]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基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教学、展开教学,要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逻辑,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基本经验.  [关键词] 平行线;学生立场;设计  浙教版“1.3 平行线的判定(2)”是学生对平行线有了初步认识及学习“三线八角”之后引入的. 它不但加深了对“角与平行线”的认识,而且为继续研究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石”,是几何说理的重要
近年来,随着A校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每年都会招聘数位新教师。这些新招聘来的教师大多尚未成家,所以他们往往都住在学校宿舍过集体生活。由于生活在同一校园里,他们同吃、同坐、同娱乐,慢慢地越走越近,形影不离。其中的十位篮球爱好者自发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取名为F10,相约“有难同当,有福共享”,“苟富贵,无相忘”。每天放学后他们总要在一起打打球,放松一下筋骨,每到周末他们总要例行聚餐、打牌、有时酒喝多了也免
[摘 要] “授之以渔”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诠释,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怎样捕鱼,还要启发学生自主发现捕不到鱼的原因,以及捕不到大鱼的原因,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方法;思想;价值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几何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性质解决与之相关的几何问题是常见的解题思路. 在几何问题中,有些全等三角形在图形中会直接呈现,而有些全等三角形则比较隐蔽,或找不到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化,2007年3月20日晚上7点,浙江省上虞市小学科学网络研修班的近40位学员与省内外20余位科学教师再次相聚在QQ研讨阵地上,举行“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教育叙事网络主题研讨活动。其中“送我两个小灯座好吗”是讨论得最为热烈的一个。    故事呈现  送我两个小灯座好吗?  下课铃响了,我满意地收拾实验器材,几位男同学围过来一边问这问那。一边热情地帮我整理器
[摘 要] 对于和谐课堂,从情感的角度来看,其除了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之外,还能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和谐课堂中的学生更容易让自己的思维从低阶走向高阶. 和谐不仅是情感上的,更是思维上的. 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的节拍能够跟随数学知识生成的节拍,那学生的思维就能够与数学知识的生成与运用形成共振效果,学生也就能够更加顺利地建构与运用数学知识.  [关键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对学校工作的管理中,首先的是实现教育思想的领导,尤其是校长,要以一个教育者的思想在学校的每一个领域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将他的思想变为全体教师的思想,进而推动各项工作的进行。”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我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在常规管理方面提出了“给教师以平台,还学生以空间”这一指导思想,实践下来,收到了初步成效。下面就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谈谈我们学校在常规管理方
《江苏教育》2008年6月小学教学版,刊登了一篇“追求效益”的文章。文中主人公江苏省已退休特级教师翟裕康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三“不”四“了”做法,给我很深的印象和启迪。    印象一:二十年前的精妙言论,至今放射着智慧的光芒    启迪:教育需要继承  翟裕康老师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必须做到3个“重视”。  1、重视内容选择。尤其是把握教材重、难点的突破。他认为,改革结构、提高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