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育是我国正规教育的最初学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工具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设计、组织、实施、落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成为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如何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提出了以下见解:
一、应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语文作为百科之母也不例外,单元目标约束篇目目标,又细化为课时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所以教师要在通读课标、熟读课文、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活动有章可循。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制定
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正如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学生的发展应是全面的,就是要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素质。这里要对语文素质作一全面理解。语文素质应包括:语文能力;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思维能力;中国和世界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弄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的目的任务。因为小学语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是工具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有效教学强调人对于探究过程的独特体验,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鼓励孩子个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首先,应注重学生主动的探究行为,而非被动的接受行为
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而不应该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教在学生不懂之处,而不是在大部分学生己有的知识点上喋喋不休。
其次,应注重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而非孤立无援的自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孤立无援,也不是让教师在课堂里不作为。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力,团队协作是一种精神,有利于论题的发掘、问题的解决,个性思维的发展,分工合作的开展。同一件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拓展提升。
最后,应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高级目标,也是一个隐性的目标,难以制定得精准和操作得量化。目标达成的效果也无法直接检测。但是,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的形成,所以这个目标的实现对于学生人格的影响具有长远意义。
二、选择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一)对话活动的有效性
语文作为实用性的学科,具有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作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形式的中小学,听与说课堂教学中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学生学习语文也应该具备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因此我们应当注重对话活动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在基础阶段形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在提升学生诵读能力上,我们要加强学生诵读训练,独白训聊和对话训练,通过实际的沟通与表达,实现学生诵读能力的提升。在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的方面,我们需要重点加强听辨能力,听记能力和听解能力,通过辩记解的训练实现学生在倾听中学习的目标,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以合理的小组设置为前提,以科学的运作过程为基础,以学生创造力的提升为归宿,以有效问题的探讨为保障的。有效分组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和教学内容而开展。通过分组学习实现学生之间的共赢,同时培养他们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三、落实有效的教学环节
有效的教学环节包括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我仅选出教学设计、媒体使用、教学反思三个重要环节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有效教学设计
首先要设立细化目标方便落实。教学设计中要重视课时目标的设置,因为课时目标是有效教学课堂实施的蓝本。虽然在课堂上有生成,即我们欲设不到的情况发生,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确立自己的教学目标,并细化到每一课时,落实到每一举措上
其次,要体现学科特点分层落实。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古人云“学文如积沙。”说的就是文科的学习要一点一滴地积累、日复一日地渗透、耳濡目染地熏陶。一些教师的语文课上常常贪多求快、容量太大,学生跟不上、学不会、效率低
最后,要将课堂主动权留给学生。要让学生学得有趣味关键在于让他们品尝参与的乐趣、体验探索的经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自问自答、自导自演,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扼杀了课堂生成的出现。
(二)有效媒体使用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和预设中充分考虑到的课堂生成制作带有超级链接的课件,消除课堂过重的引导痕迹。将带有统领性的问题出示在课件上,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一些零散的问题不必一一罗列。要让学生学会看课本,用课本,在文本中自主地提取有用信息,而不是直接在课件打出己经由教师甄选好的答案或语段。有效地利用语言直观、图片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不是不加选择只要跟文章沾边就放在课件,破坏语文课的语文味。四是课件的制作
和运用应该注重语文双基的落实、文本重难点的凸现,简简单单教语文,踏踏实实求落实。
(三)有效教学反思
反思的源头也许开始于《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修身,每日反思而有所得。教师树人,每日反思而有改进。那么教学反思什么呢?当然是针对自己的课堂或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事实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以求总结经验、形成参照、发扬优点、捕捉问题、改进缺点、综合分析、系统思考,指导自己的教学。
有效课堂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积累、听读的理解和说写的运用,而且在于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自学力、创造力等能力的开发,更加在于对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中集中体现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意志行为的影响和传承。小学语文教育为教育的基础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更加努力的探索推进其发展的道路。
一、应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语文作为百科之母也不例外,单元目标约束篇目目标,又细化为课时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所以教师要在通读课标、熟读课文、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活动有章可循。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制定
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正如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学生的发展应是全面的,就是要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素质。这里要对语文素质作一全面理解。语文素质应包括:语文能力;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思维能力;中国和世界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弄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的目的任务。因为小学语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是工具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有效教学强调人对于探究过程的独特体验,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鼓励孩子个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首先,应注重学生主动的探究行为,而非被动的接受行为
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而不应该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教在学生不懂之处,而不是在大部分学生己有的知识点上喋喋不休。
其次,应注重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而非孤立无援的自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孤立无援,也不是让教师在课堂里不作为。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力,团队协作是一种精神,有利于论题的发掘、问题的解决,个性思维的发展,分工合作的开展。同一件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拓展提升。
最后,应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高级目标,也是一个隐性的目标,难以制定得精准和操作得量化。目标达成的效果也无法直接检测。但是,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的形成,所以这个目标的实现对于学生人格的影响具有长远意义。
二、选择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一)对话活动的有效性
语文作为实用性的学科,具有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作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形式的中小学,听与说课堂教学中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学生学习语文也应该具备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因此我们应当注重对话活动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在基础阶段形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在提升学生诵读能力上,我们要加强学生诵读训练,独白训聊和对话训练,通过实际的沟通与表达,实现学生诵读能力的提升。在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的方面,我们需要重点加强听辨能力,听记能力和听解能力,通过辩记解的训练实现学生在倾听中学习的目标,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以合理的小组设置为前提,以科学的运作过程为基础,以学生创造力的提升为归宿,以有效问题的探讨为保障的。有效分组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和教学内容而开展。通过分组学习实现学生之间的共赢,同时培养他们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三、落实有效的教学环节
有效的教学环节包括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我仅选出教学设计、媒体使用、教学反思三个重要环节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有效教学设计
首先要设立细化目标方便落实。教学设计中要重视课时目标的设置,因为课时目标是有效教学课堂实施的蓝本。虽然在课堂上有生成,即我们欲设不到的情况发生,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确立自己的教学目标,并细化到每一课时,落实到每一举措上
其次,要体现学科特点分层落实。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古人云“学文如积沙。”说的就是文科的学习要一点一滴地积累、日复一日地渗透、耳濡目染地熏陶。一些教师的语文课上常常贪多求快、容量太大,学生跟不上、学不会、效率低
最后,要将课堂主动权留给学生。要让学生学得有趣味关键在于让他们品尝参与的乐趣、体验探索的经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自问自答、自导自演,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扼杀了课堂生成的出现。
(二)有效媒体使用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和预设中充分考虑到的课堂生成制作带有超级链接的课件,消除课堂过重的引导痕迹。将带有统领性的问题出示在课件上,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一些零散的问题不必一一罗列。要让学生学会看课本,用课本,在文本中自主地提取有用信息,而不是直接在课件打出己经由教师甄选好的答案或语段。有效地利用语言直观、图片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不是不加选择只要跟文章沾边就放在课件,破坏语文课的语文味。四是课件的制作
和运用应该注重语文双基的落实、文本重难点的凸现,简简单单教语文,踏踏实实求落实。
(三)有效教学反思
反思的源头也许开始于《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修身,每日反思而有所得。教师树人,每日反思而有改进。那么教学反思什么呢?当然是针对自己的课堂或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事实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以求总结经验、形成参照、发扬优点、捕捉问题、改进缺点、综合分析、系统思考,指导自己的教学。
有效课堂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积累、听读的理解和说写的运用,而且在于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自学力、创造力等能力的开发,更加在于对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中集中体现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意志行为的影响和传承。小学语文教育为教育的基础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更加努力的探索推进其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