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16排螺旋CT增强特点与对比剂的剂量\ 流速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2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16排螺旋CT增强特点与对比剂的剂量以及流速的关系。方法:对于平扫肝脏单发占位性病变的不同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流速作对比增强扫描,提取72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为原发性肝癌,并对照当时增强扫描时的剂量、流速记录,与16排CT增强影像学表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注射对比剂剂量为60~75ml,流速2.5ml/秒时,原发性肝癌多呈动脉期弥漫不均匀增强,门脉期及实质期逐渐变为低密度;在对比剂剂量为80~90ml,流速2.5ml/秒时,原发性肝癌动脉期呈不均匀增强,门脉期及实质期往往亦呈不均匀增强,影像学特点不典型,与肝血管瘤不易鉴别;而当对比剂剂量低于60ml时,则增强特征不明显,诊断意义不大(72例病例未包含)。结论:原发性肝癌16排螺旋CT增强特点与对比剂的剂量、流速相关。
  关键词 癌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剂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63
   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在我国是居第三位的肿瘤,每年患者达11万之多,预后甚差[1],螺旋CT强化方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2],然而由于CT对比剂的剂量、流速选择对影像学表现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对比剂的剂量、流速选择不当,将导致更多不典型影像学特点,从而造成不确定性诊断和误诊较多。
   为了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影像学特点与对比剂剂量、流速的关系,笔者在行肝单发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时,在流速固定的情况下,在考虑到患者的体重、循环状态之外,适当增加和减少剂量,观察病变强化特点,旨在认识原发性肝癌强化不典型表现可能部分与对比剂剂量、流速相关。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经超声或CT平扫时发现为肝脏单发类圆形病变的病例实行CT增强扫描,为了便于研究,在增强时,所有患者保持2.5ml/秒的注射速度不变,随机抽取患者,在标准剂量基础上(参考患者的体重、循环状态),部分患者适量增加对比剂剂量(80ml以上),部分适量减少对比剂剂量(60ml以下),作肝脏三期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实质期)。后期随访,选取72例经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病例作回顾性研究。其中男48例,女24例;年龄36~81岁,平均52岁。
   方法:CT检查均使用GE brightspeed elite select 16排螺旋CT机,美国ACIST E-Z-EM双筒高压注射器,使用对比剂为优维显(300mg/ml)。常规准备后,先行平扫,然后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60、180秒,必要时追加延迟扫描。扫描类型为螺旋,扫描时间为0.8秒,探测器开放排数为16排,层厚5mm,螺距1.75:1,床速35mm;对比剂经肘前静脉团注给药,注射速度2.5ml/秒,剂量依标准适当增减,最后推注10ml生理盐水,将采集图像减薄为1.25mm并重建图像进行分析。
  图1 肝内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其中肝右叶病变中心区见斑片状更低密度影
  图2 动脉期显示肝右叶病变边缘呈不完整环形强化,内见条索状明显强化影
  图3动脉期肝内另一低密度影(↑)亦呈边缘结节样强化,肝左叶外缘结节呈轻度环形强化
  图4 门脉期显示肝右叶病变其强化逐渐向中心推进,强化部分接近于同期肝实质,同时主动脉内仍有较高浓度对比剂
  结果
   平扫时上述病例均单发,呈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模糊,长径2.3~9.2cm,内部密度均匀者39例,中心为更低密度者33例,位于肝左叶27例,肝右叶45例,1例伴发2个血管瘤,6例伴发肝囊肿。
   动脉期为等密度或高密度,门脉期密度逐渐减低,边界趋向清晰45例,动脉期病灶呈边缘不规则强化,门脉期强化逐渐向中心推进者18例。动脉期呈不均匀斑片状强化,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者9例,其中2例出现肿瘤血管(走向不规则,管腔大小不规则的肝动脉伸入病灶内)[3]。
  图5延迟3分钟扫描,肝右叶病变其强化部分较同期肝实质密度减低,中心见不规则无强化区
  图6 延迟3分钟扫描,肝内另一低密度影(↑)密度接近于同期肝实质,肝左叶外缘结节环形强化较门脉期明显,后经上级医院证实肝右叶病变为原发性肝癌,余病变为肝血管瘤。
  
  图7 6个月后复查,肝右叶病变明显增大,内斑片状高密度影系介入栓塞治疗后碘油沉积,同时同层面胸椎出现转移瘤。
  病灶强化特点与对比剂的剂量、流速的关系,45例动脉期为等密度或高密度,门脉期密度逐渐减低的病例,其对比剂的剂量均为60~75ml,而27例在门脉期仍明显强化,甚至延迟扫描亦强化明显者对比剂剂量均>80ml。
   典型病例:患者,男,60岁,无自觉症状,自述有多发肝血管瘤病史,多年经超声监测无明显变化,近期发现肝右叶病变增大。CT平扫情况,结果见图1~7。
  讨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CT分型[3]:动脉供血型(动脉期病灶强化或出现肿瘤血管)、门静脉供血型(动脉期病灶无强化,门脉期病灶强化)、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型(动脉期病灶强化,门脉期病灶CT值不降低,呈等或高密度)、少血供型(动脉期和门脉期均呈低密度)。本组所选病例未按其分型归类,但充分考虑到所选72例病例中应该包含上述多种供血类型的病灶,部分病例所呈现的CT图像特点应该是不同血供的病灶强化表现[4]。
   原发性肝细胞癌16排螺旋CT增强特点与对比剂的剂量、流速的相关性:早期慢速CT扫描机多采用手推法静脉推注对比剂,目的是确保相对连续的,尽管不是最大的血液水平。随着螺旋CT的普及,特别是多层螺旋CT机的应用,允许在单次屏气期间数据的快速获取,加之高压注射器的应用,可以通过准确控制增强的峰值、时间和持续时间来获取感兴趣区的的最佳效果。然而由于多层面螺旋CT档次不同,导致其扫描和重建影像的时间不同,故所需的对比剂剂量和注射速度亦不同。基层医院多由于在近几年才引进多层面螺旋CT,增强扫描参数和对比剂的剂量、流速多参考上级医院。由于上级医院设备更先进(多是64排以上机型),扫描速度更快,对于他们来说应用成熟有效的增强技术搬到下级医院(多是16排以下机型)却不一定适宜。笔者在工作当中发现,应用16排螺旋CT和高压注射器之后,对于肝脏单发病变特别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不典型征象明显增多,与血管瘤及其他病变鉴别困难。经过仔细分析,在充分考虑到不同血供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有着不同的强化特点[4],其强化特征主要与病变本身的病理变化有关的基础上,并在确认CT扫描参数无误的情况下,考虑可能还与对比剂的剂量、流速相关。
   当对比剂剂量为85ml时,以2.5ml/秒的速度注射,完成注射需要34秒以上,而动脉期延迟时间30秒,即如果注射剂量为85ml时,动脉期扫描完成后对比剂仍在注入,导致门脉期时动脉内仍有较大浓度对比剂,动脉、门静脉双重显影,从而使得原发性肝细胞癌(动脉供血型、门静脉供血型、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型)强化特点不典型,甚至在延迟扫描时仍有较明显强化,部分类似血管瘤表现,造成诊断上的困难。而当选择对比剂剂量为70ml时,仍以2.5ml/秒的速度注射,注射完成需要28秒,正好接近于动脉期扫描完成时间。也就是说动脉期扫描之后再无对比剂注入,至门脉期扫描时动脉内已几无对比剂,只是单纯门脉显影,此时动脉供血型肝细胞癌因密度迅速减低较易诊断,至于门静脉供血型、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型肝细胞癌则通过延迟扫描加以鉴别,延迟扫描时因对比剂总体注射剂量减少,二次强化效果明显减弱,故在70ml剂量延迟扫描时肝细胞癌多呈低密度。如此,对于肝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总之,由于肝细胞癌的CT表现呈现多样化[5],快进快出是肝癌的典型征象,此外还有周围强化征象、假包膜征象、渐进性强化、延迟时呈等密度征象[6],诊断时对于肝脏单发类圆形病变的强化特点,不光要考虑肿瘤的供血类型,还要对一些不典型征象要考虑到诸如影像设备和检查技术的影响,特别是对比剂的剂量、流速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表现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余顺章.肝癌流行病学与预防[M].//:汤钊猷,余业勤.原发性肝癌.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86-112.
  2 黄伟鹏,陈洁容,许建生,等.螺旋CT强化方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1:50-52.
  3 黄娟,周翔平,刘荣波,等.原发性肝癌血供特点的螺旋CT表现及其与病理学特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11:753-756.
  4 姚红霞,张国富,李新民.肝细胞癌CT强化类型与病理、MVD、VEGF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4:516-519.
  5 赵红,蔡祖龙.肝的恶性肿瘤[M].//: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448-454.
  6 张劲松,杨勇,魏梦绮,等.肝脏单发不典型强化病灶的CT征象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1:66-6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3粒,日3次;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片3粒,日3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治疗前后观察记录症状变化,并进行心电图检测及肝肾功能化验,对相关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自觉症状及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
期刊
关键词 油漆 高压注射 中药冲洗灌注 手外伤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28   正压力喷漆工艺在船舶制造行业广泛应用,高压油漆注射伤时有发生。但是因为该病既往并不常见,早期症状轻,患处创面小,很容易造成患者和医生对该病的严重程度及后果认识不足,延误其治疗,严重者发生软组织感染与手指坏死[1]。手的高压油漆注射伤的治疗十分棘手,后遗症严重,常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利用超声骨密度检测仪对教职工的骨密度情况进行监测,以掌握教职工骨密度情况。方法:采用Densitometer型超声波骨密度仪对1800名教职工进行超声定量骨密度监测。结果:1800例教职工中,30岁以下41例,体重59.6±12.4kg,身高167.8±6.6cm,体重指数19.34±3.15kg/m2,BMD值0.514±0.102g/cm2;31~45岁712例,体重59.6±8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治疗、病程动态观察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渗透法(GLA)对234例脑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早期诊断脑梗死的发生及进程了解有一定价值,可作为纤溶功能亢进及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对血栓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34   慢性心功能不全即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多种疾病引起的多种心脏疾病的中末期,是指心脏搏出血量相对或绝对减少,不能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的病理状态。B型尿钠肽即脑钠肽,脑钠肽(BNP)是利尿钠肽家族的一员,是近年发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脏激素,它是由心室细胞分泌的脑钠肽前体(NT-proBNP)降解形成,同时脑钠肽前体的降解也产
期刊
摘要目的:提高腹膜结核性性脓肿(冷脓肿)的认识和准确诊断率,探索新的诊治方式。方法:分析20例腹膜冷脓肿的彩超声像表现(大小、形态、质地、血流等)和彩超介入诊治效果。结果:20例腹膜冷脓肿声像有特征性改变,超声介入诊治效果明显,准确率100%。结论:彩超是诊断腹膜冷脓肿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腹膜 冷脓肿 超声诊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31
期刊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病毒PreS1蛋白 乙肝病毒PreS1蛋白抗体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42   传统乙肝血清标志物是目前我国用于乙肝检测与筛查的普及指标,但其在检测病毒复制等方面尚有不足。文章分析前S1抗原(PreS1)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关于PreS1、抗Pr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配合艾灸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桂枝茯苓丸配合艾灸三阴交、足三里、关元、中极治疗50例卵巢囊肿患者,清淡饮食,适当食用豆制品。结果:桂枝茯苓丸配合艾灸显效率84%,总有效率96%,1个月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统计有效,共计3个疗程。结论:桂枝茯苓丸配合艾灸以温通经脉、活血通络、消癥散结,疗效显著。  关键词 良性卵巢囊肿 桂枝茯苓丸 艾灸 临床观察  doi:1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在18F-FDG(氟脱氧葡萄糖F18)PET/CT检查中血糖浓度对肝脏摄取FDG的影响。方法:分析30例行18F-FDG PET/CT全身扫描的健康体检者肝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血糖浓度、年龄及肝脏CT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肝脏的SUVmax与血糖浓度具有明显相关性(r=0.61,P<0.05),肝脏SUVmax与年龄及肝脏CT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糖浓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5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均治疗15天。两组治疗前、后采用心脏彩超测定评估心功能,血流变仪测定血液流变指标。观察心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指标改变情况以及心功能不全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血流变以及临床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