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历史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对于实施素质教育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譬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個人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提升历史教师自身的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本身就要具备较高的素质。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培训,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课堂上,历史教师在熟练驾驭教材的同时,还要运用科学的授课方式,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讲出需要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并能创设情境为学生展开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学生感知历史、认识历史,受到教育、受到启迪。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言出必行、以身作则,要尊重、关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努力消除学生对自己的畏惧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良好的心境、饱满的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会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因此,教师要德才兼备、率先垂范,用自身的行动去感染学生,努力创建和谐课堂、高效课堂,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基础。另外,教师还要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能够创设出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各方而取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人品质
对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人品质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人品质我们责无旁贷。初中历史教材中不乏激励学生建立健全人格的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应加以合理利用。如在讲到儒家思想的内容时,可以借用孔子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来教育学生做人要光明磊落、心地正直;在教育学生要有坚定的信念时,可以引用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启发学生;在教育学生:互助友爱时,可以借用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来启迪学生;在教育学生要弘扬爱国精神时,可以引用孔子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来引导学生……
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教材中爱国人物的言行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介绍名人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事迹培养学生不怕磨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如此,学生在学到历史知识的同时,也会受到历史人物的熏陶,会对自身要求更加严格,会为今后报效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人品质的培养要“以人为本”,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安排教学进程,合理构建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是互动的,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如何认知历史、如何在学习中吸取历史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教师应该在恰当的历史情境中对有学习价值的历史人物进行宣扬,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将现代化教学技术融入教学
培养面向21世纪的专业人才,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古板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了。时下,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已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参与可以使历史课堂由平面向立体、由抽象到形象、由静止向动态转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让学生更加感性地学习历史知识。如在讲一些年代比较久远、学生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就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历史画面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抽象的事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初中历史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帮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人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总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将课堂变成塑造学生的精神家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个家园里健康成长,成为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一、提升历史教师自身的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本身就要具备较高的素质。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培训,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课堂上,历史教师在熟练驾驭教材的同时,还要运用科学的授课方式,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讲出需要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并能创设情境为学生展开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学生感知历史、认识历史,受到教育、受到启迪。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言出必行、以身作则,要尊重、关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努力消除学生对自己的畏惧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良好的心境、饱满的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会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因此,教师要德才兼备、率先垂范,用自身的行动去感染学生,努力创建和谐课堂、高效课堂,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基础。另外,教师还要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能够创设出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各方而取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人品质
对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人品质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人品质我们责无旁贷。初中历史教材中不乏激励学生建立健全人格的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应加以合理利用。如在讲到儒家思想的内容时,可以借用孔子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来教育学生做人要光明磊落、心地正直;在教育学生要有坚定的信念时,可以引用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启发学生;在教育学生:互助友爱时,可以借用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来启迪学生;在教育学生要弘扬爱国精神时,可以引用孔子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来引导学生……
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教材中爱国人物的言行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介绍名人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事迹培养学生不怕磨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如此,学生在学到历史知识的同时,也会受到历史人物的熏陶,会对自身要求更加严格,会为今后报效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人品质的培养要“以人为本”,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安排教学进程,合理构建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是互动的,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如何认知历史、如何在学习中吸取历史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教师应该在恰当的历史情境中对有学习价值的历史人物进行宣扬,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将现代化教学技术融入教学
培养面向21世纪的专业人才,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古板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了。时下,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已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参与可以使历史课堂由平面向立体、由抽象到形象、由静止向动态转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让学生更加感性地学习历史知识。如在讲一些年代比较久远、学生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就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历史画面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抽象的事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初中历史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帮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人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总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将课堂变成塑造学生的精神家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个家园里健康成长,成为高素质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