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扩句的意义和方法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TTK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扩句是在最简短句子的基础上,添上一些修饰词语,写成表达具体的长句子。巧用扩句,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彩。
  [关键字]扩句;文采;作文我们知道,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句子的好坏事关作文的成败得失。学生只有写好了每一句话,才有可能写好每一段话,进而写好一篇作文。而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又是词语,所以,要写好一个句子,首先要从训练学生用词造句开始。
  一、扩句的作用
  造句是学生练习写作文的开始,是作文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我们发现,学生写出的句子,除了病句之外,不是“短小精悍”,就是内容空洞。
  如用“鸦雀无声”造句,学生会这样说,“教室里鸦雀无声”,或者说“上课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室里为什么鸦雀无声,教室里又是怎样鸦雀无声的?学生没有说清楚,也没有说具体。如果我们要求学生扩句,那么他们写出的句子就可能大不一样。请看下面几个句子(括号里为学生补充的内容):
  [1] 考场上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答卷,笔在纸上沙沙地写着,草稿纸用了一张又一张……)
  [2] 天还没有亮,窗外鸦雀无声。(大地就像一个熟睡的婴儿,轻轻地打着鼾声。)
  [3](这时,老师突然走了进来。)一时热闹的教室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同学们看着他那一张严肃的面孔,个个吓得目瞪口呆,有的甚至连大气也不敢呼出。)
  从学生补充的内容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例[1]写出了考场上同学们认真答卷的紧张气氛;例[2]形象地写出了屋外环境的静寂;例[3]采用的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老师不在教室和老师走进教室那一瞬间的变化。这样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生动了。
  二、扩句的方法
  扩句的最基本形式是添加修饰成分,即在句子的主干位置添加定语、状语或补语。常见的形式有:
  (一)想象扩句法
  想象扩句法,就是抓住句子中叙述的人或事物,想象他们(它们)的形象,用比喻的方法把句子的意思描述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
  如:“你要爱护它”可扩成“你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它”。
  (二)描述扩句法
  描述扩句法,就是抓住句子要说的人或事物进行具体的描写、叙述。
  如:“水珠飞腾着”可扩成“(一串串晶莹的)水珠飞腾着。”
  (三)说明扩句法
  说明扩句法,就是指导学生对句子中所说的人或事物的有关情况进行说明性的叙述,使句子的意思更详细、明确。
  如:“李时珍是药物学家”可扩成“李时珍是(我国明朝一位伟大的)药物学家”。
  扩句一般采用局部扩句法,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先扩充前面部分,再扩充后面部分。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四)围绕一个意思(或一个话题)写话
  1.请以“潇洒”为例,写几句话。
  (1)潇洒是六弦琴上流动的音符,是无边碧野中那一朵含羞的小花,是亭亭玉立于水中“天然去雕饰”的芙蓉,是亮丽晚霞簇拥的那轮醉透了的夕阳,更是一只苍鹰,浑身充满着傲视群雄的勇敢。
  (2)珠光宝气,浓妆艳抹不是潇洒;盲目从众,追逐时髦不是潇洒;自命不凡,炫耀自我不是潇洒;逞强好胜,哗众取宠不是潇洒。潇洒是落花独立的凄美,是“采菊东篱下”的恬淡,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刚烈,是“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
  2.请围绕“放弃意味着获得”的意思写一两句话。
  落叶未曾枯萎便放弃了生命的绿,果断地飘落、飘落,将生命的精华与所有的真情化作春泥,以待来年再次长出辉煌。昙花放弃了在绚烂的白天与群芳争奇斗妍的机会,在漫漫长夜里跳动生命的音符,为人们送去清幽的芬芳,获得世人的青睐。
  扩句训练是提高学生作文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它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如何超越原有的“实境”(即已提供的文字信息)的限制,从容地进入另一个更为宽阔的自由空间——“虚境”,将实与虚结合起来,把虚的部分写实,那么句子自然精彩。
  责任编辑 一 觉
其他文献
[摘 要]训练语文能力就是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短暂的四十分钟,要阅读经典文章,把写挤进课堂,这就要做到整体教学。具体方法是找到本组课文的共同点展开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紧扣“景美情浓”,分为:预习课文、欣赏风光、感悟风情、积累运用、复习拓展五个模块。在整体教学中,通过画面美的冲击、语言美的引导、朗读美的提升使文本的美得到诠释与跨越;通过自主学习,扎实训练学生的语文能
[摘 要] 文化产业以其低能耗高附加值优势正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但其发展过程中的有效高效供给不足也制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提供更多正能量、高品质、积极引导社会风气的文化产品成为文化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将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属性摆放在文化发展的突出地位,合理统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应为文化供给侧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形象塑造;社会效益  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经
[摘 要] 动作体验为先的节奏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亲身体验,在听觉的引导下,让身体的、生命的运动节奏与音乐节奏产生共鸣。该教学模式融游戏理念入节奏教学,通过身体部位之间、身体与物体之间的拍打,变幻出丰富的声响,使节奏教学向游戏化、生活化、身体化和乐队化转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节奏、声响和音乐各要素的主动性,用长短、张弛、动静、平衡等训练,发展学生的音响节奏与肢体节奏的通感,在音
[摘 要] 作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8个任务群之一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它区别于一般消遣性或为学术研究的读整本书,有着课程标准的规定性,必须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属于教学性阅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能有效地培育以言语为起点的兼及思维、审美与文化的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获得言语经验,养成良好的言语品质、思维品质,形成基于正确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课程实施 
[摘 要] 互联网与各领域融合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随着国家“互联网 ”行动计划的不断推进,互联网将推动新旧产业加快融合或者跨界发展,催生大量的“互联网 ”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经济社会的新变化、新趋势,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在原先“双师型”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 教育观念”、“ 教育内容”、“ 教育专业”,从而成为“双师型 ”教师,以适应经济社会变化、推进高职
[摘 要] 逻辑思维能力是对事物进行有条理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它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学好其他学科以及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备的能力,也是小学数学学科的关键能力之一。本文以《千米的认识》教学为例,通过“感知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想象能力”“理解概念:发展学生的分析、抽象、概括能力”“运用概念:发展学生的判断、推理、综合能力”等方法,对如何在概念教学
[摘 要] 有人认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无关,这实际上是一种偏见。“探究与分享”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重要栏目,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学序曲》为例,在“探究与分享”活动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努力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关键词] 探究与分享;学生;思维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除了“运用你的经验”“阅读感悟”“相
[摘 要] 大学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双失语现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随机访谈以及对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对青岛三所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调查和访谈,发现教师层面、教学管理层面、课程设置层面以及教材编撰层面是导致学生中国文化双失语的主要原因。根据上述问题,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双失语  大
[摘 要] 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自主优化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掌握问题式教学法的一般步骤,即:提出提问,启发思考—边读边议,讨论交流—解决疑难—练习巩固。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时机,寻找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学会用分析历史问题的方式去思考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关
[摘 要] 史料实证作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口述史在近几年也备受学术界关注。将口述史引入历史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文章将对口述史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史料实证;口述史;历史教学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史料实证”被列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它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