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克印象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sfsfsdfsdfsdf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拉尔区哈克镇位于海拉尔东郊,距市区三十公里。无论是驾车出行,还是乘坐火车远行,人们会经常经过这个看似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子。如果不是特意停车观看,它在人们视线里总是一掠而过,甚至忽略了它的存在。然而,哈克镇的淳朴民风和一草一木随着岁月流逝,都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
  哈克镇的地势和小气候环境都很有特点。在东北,一般村庄的地势在选择上都是依山傍水,背靠高山,面南而居,以抵挡来自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而哈克却是依水傍山,就是背依河流,面依南山。“哈克”为蒙古语,即为低洼草甸子上的“塔头墩”之意。北、东、西三面开阔,南面是长着优质牧草的山岭。其东南侧为大兴安岭山脉向呼伦贝尔草原过渡的低洼丘陵地貌。这样的地势,造就了哈克独特的小气候环境。春夏季节,温和湿润的海拉尔河湿地升腾起温润的夏季风笼罩哈克镇,浸润着南山广袤的草原,富有丰硕营养的牧草养育着膘肥体健的哈克牛、三河马、草原绵羊;秋冬季节,肆虐的东北风时常光顾这里。深冬,凛冽的寒流疾风,经常裹挟着大雪席卷而来,横跨过毫无遮挡的海拉尔河川,在镇前山坡上受到抬升,跨过哈克镇这座“桥头堡”,在镇南面形成“白毛风”,与相隔不远的海拉尔相比,简直是两个世界。隆冬时节,由于这里独特的地形地貌,就像一位老农迎风高高托起的“簸箕”,使哈克镇南山一带形成了强烈的“风口”,而山的东西两侧几公里却风平浪静,让人觉得非常奇特。
  记得2013年1月3日那天早晨,301国道哈克路段突遇大风天气,风吹积雪形成了强烈的“白毛风”,大雪横飞,道路能见度不足50米,严重时不足20米。大风卷起的积雪阻断了301国道数公里长的路段,许多车辆被滞留在301国道哈克收费站以东路段。交警第一时间展开救援行动。记得我当时肩挎相机跟随交警队大队长乘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随后赶到的扎罗木得中队交警一道顶风冒雪,不畏严寒,展开救援,逐一清理疏导滞留在路面的大型车辆。大家奋力拼搏,顶着狂风暴雪,奋力指挥疏导。我一下车就觉得耳畔嗷嗷作响,面颊被风雪抽打得生疼。大家克服重重困难,一直忙到中午,公路才恢复正常通行。据前来帮助救援的一位哈克镇村民说,这么大的风吹雪现象每年都有几次光顾这里。当时的救援场面我用手中的相机一一拍下,由于冒着狂风暴雪专心拍摄,结果把手冻伤了。那年哈克路段的艰难救援行动,还有让人睁不开眼迈不开腿的“白毛风”,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后来参加摄影大赛,我拍摄的这组《交警奋战“白毛风”》组照还获了奖。
  说起哈克镇,绕不开哈克文化。1985年,在距离哈克镇西北三公里处发现了属于新石器时期以细石器为代表的古遗迹、古墓葬。后来经过多次调查、挖掘,2002年经过专家论证,以哈克遗址为代表的呼伦贝尔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被正式命名为哈克文化。2016年哈克遗址正式挂牌为内蒙古考古遗址公园。在这一地区挖掘出土的室韦古墓群,进一步证明了呼伦贝尔地区是蒙古族的发祥地。哈克遗址的深入研究及开发,为探寻远古时期中国北方狩猎游牧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证实呼伦贝尔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遗址公园通过玉器、细石器、骨器、陶器和原始人的墓葬等实物的展出及场景还原,反映出呼伦贝尔地区最早的人类原始文化和生产生活情景。
  我看着那些从地层深处挖掘出土的来自七千多年前的制作精美的玉器、细石器、骨器、陶器等远古文物,目睹静静地安放在博物馆展柜里的大小陶片,眼前仿佛浮现出新石器时代人们生活的场景。那时的哈克气候温暖湿润,海拉尔河水在山下蜿蜒流淌。兽腾鱼跃,百鸟啁啾。温润的气候条件,使雪线北移,哈克区域广袤的草原成为优良的牧场。这块河湖边缘台地逐渐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繁衍之地。各种适宜生存的动物、植物生息繁衍,生存在这里的早期人类,以高于各类动物的智慧、能力和群体力量,在河水普遍回落、深度便于猎食的优越条件下,成为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具有多种能力的顶级消费者和生产者,在自身发展道路上完成着从自然王国到必然王国的飞跃。那时在哈克台地还没有农耕文明,“射猎为务,食肉衣皮,凿冰没水而网取鱼鳖”,人们以传统的狩猎、简单的畜牧为生,善于使用威力较大的弓箭,“其箭尤长”,“多貂皮”,逐水草而居。穿着用兽皮作材料以纯手工缝制的衣物,以鱼虾和动物肉为食。男人女人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男人们逐渐掌握了用动物骨骼制造打磨箭镞的技术,将原来的石头打磨的箭簇换下,围猎效率大大提高。女人则学会了织鱼网。他们成群结队出去围猎,或者夫妻共同摇着小船到海拉尔河里捕鱼。那时候河里的鱼特别多,有鲤鱼、鲫鱼、狗鱼、鲶鱼等,遇见大鱼他们就用骨叉叉鱼,那有力的臂膀总是能叉到大鱼。每次打鱼,每次狩猎都有收获,并且有了剩余,他们逐步学会了晾晒肉干、鱼干技术,使食物储存时间延长,甚至储存了一些越冬食品,遇到恶劣天气可以不用外出渔猎。然而,到公元十二世纪初期,即南宋、金时期,中国大陆气候突然加剧转寒,成为当时一千年来最冷的时期,甚至导致南方福州地区生长的荔枝全部冻死。那次的寒潮影响范围广,波及地域大,为历史罕见。然而,哈克人早已经学会了建筑土木结构房屋,房顶采用人字架形式,用茅草盖顶,也不存雨水,保暖性好。漫长寒冷的夜晚,他们依靠室内生火取暖,顺利度过了严寒期。七千多年前的哈克,还没有农耕文明的迹象。而今天发现的细石器遗存,正是当时渔猎经济和畜牧业生产、生活的器具。这里的大森林、大草原、大湖泊,多河流、多湿地的自然环境,则造就养育出了一代代森林狩猎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
  一段段过去我们从不知晓的历史,就这样一步步向我们展现。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和深入,随着文化工作者的研究和挖掘,这些远古时期多民族波澜壮阔的文明碎片,终将会一点点地被拼接起来,展现给人们一幅描绘哈克文化的壮美画卷。
  上苍是最富想象力创造力的造物主和绘画大师,它大笔一挥,哈克湿地跃然映入人们眼帘。千百年来,蜿蜒曲折、廊腰缦回的海拉尔河在哈克镇以北惬意舒朗地长袖善舞,脉脉含情地挥洒自如,日夜不息地流淌。她从大兴安岭款款走来,一路过草原,涉险滩,攒行到哈克附近,才终于舒展一下筋骨。那美丽的身姿,几度迎着春风,踏着欢快的节奏穿过宽广碧绿的大草原,像一条洁白的哈达飘进了哈克人的怀抱;更像一位满怀豪情的汉子,突然遇见一位纯情少女,热情奔放的他变得温情脉脉,用他宽阔的臂弯将哈克镇一把搂进怀中。经过悠长岁月砥砺,这里逐渐雕刻出一件惊世之作——哈克湿地。正是由于海拉尔河水的灌溉、哈克湿地的滋润,才有了哈克田园菜蔬的水嫩、良种土豆的硕大、三河骏马的膘肥体壮。这湿地河流早已经演变成呼伦贝尔一个醒目的文化符号,流动在哈克人历史与文明的血脉中,凝结在华夏传统的脉动里,成为呼伦贝尔人慰藉心灵的栖息宝地。夏秋时节,绿色天书般的湿地景观堆青叠翠、生机盎然。我行车经过哈克南山坡,举目北望,哈克湿地尽收眼底。忽有薄雾缥缈于河川沟谷,层层叠叠,像姑娘素柔的纱巾,温柔地披在白亮的河水之上,显得格外妩媚。河畔是一丛丛、一簇簇茂密的灌木丛,有圆圆树冠的柳树、榆树,恰到好处地点缀着河岸湿地。偶尔有几个蒙古包掩映在树丛中,让人产生些许好奇和向往。辽阔的湿地景观和北山、南山绿油油的草原遥相辉映,使人们心醉神迷、流连忘返。这片湿地,一直以来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摇篮,每年在这里栖息的常见鸟类有近二十种。人们可以目睹千百只水鸟展翅翱翔的壮美景观,拍摄人鸟相依的画面,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感受。据老人讲,过去哈克比邻的海拉尔河里鱼多得惊人,河边经常有大鱼游上来晒太阳,有的鱼眼睛像茶杯口大,像小胖娃娃一样逗人喜爱。河里大小鱼黑压压拥挤不堪,套马杆插下去都不倒。由于有很多摇头摆尾的鱼干扰,使牛羊不敢近前饮水。牧民们就想出了一个土办法,用做蒙古包的“哈栅”圈成一个圆筒形立在河里,这样就避免了鱼的干扰,牛羊才能放心地饮水。我们暂且不去考证这个故事的真伪,一些哈克人都知道,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这条河上打鱼的人都不敢抡开膀子撒网,否则,网里的鱼太多,会重得让两个人都拉不起来。
  从哈克湿地沿301国道向东三十公里,就是哈克镇下辖的扎罗木得村。扎罗木得,蒙语意为有小鱼的地方。可见这里与河水也有着不解之缘。扎罗木得村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这里的群众有着丰富的饲养奶牛经验。一次,在镇、村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村里的现代化暖牛舍,看到了一些新型设备,包括挤奶器等。据两位书记说,这些牛已经基本被人们驯化,它们有自己的铺位,挤奶时也会自动排队,找准位置,从不拥挤。果然,我们看到,一队吃饱喝足的奶牛正排着队,慢慢从门外踱著方步回到牛舍。它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头都朝一个方向,慢慢趴下,悠闲地反刍着,动作很有次序,我们看着都笑了。
  许多人还不知道,哈克镇扎罗木得村和三河马是有渊源的。三河马是优良马种,原产于呼伦贝尔北部的额尔古纳三河镇。因为1960年的大开荒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一些养马技术人员被实施专政或者劳动改造,使当时的三河马育种工作遭受重创。一些人不懂三河马的重要性,将马场仅有的一些马匹卖掉。就这样,三河马的主要繁殖、育种基地消失了。后来得知,扎罗木得村一王姓村民一直饲养培育三河马,并逐渐形成了两百匹的规模。扎罗木得人自古以来就有爱马、育马的传统,三河马这个著名马种历尽坎坷,最终得以延续,这是三河马之幸,也是扎罗木得之幸。相信三河马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我举目远望,突然看到村北山下的草原上,一群骏马正翻蹄亮掌地奔腾而来。夕阳辉映下,骏马长鬃飞扬,海潮般势不可挡地从苍茫的草地上席卷而来,几百匹骏马聚集在一起,呼啸奔腾。长长的马鬃马尾在抑扬顿挫地飘动,大地在摇动,那是奔腾的美,一幅力量与美交织的壮美画面展现在我面前。扎罗木得,不只是传说。
  写到这里,我感觉还是没有把哈克镇说清说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您还是来一趟自己体验吧。
   责任编辑 冬至
其他文献
燕子回来的时候  天气就暖和了  寒冬消退  晚风中候鸟在空中拍打几下翅膀  在北方青蓝色玻璃般纯粹的空中  欢叫旋转  15岁那年  我在这天地间种下一座无悲山  并借着飞鸟的翅膀  在每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  将它召唤  在过去和未来之间  我看到了你  我还记得你和我15岁时的月光  我在黑夜的群山上空飞翔  四周静谧无声  无悲山下  星河在湖面倒映  饮下这混着星辰的湖水  清凉的感觉便融
期刊
现状:没有灵魂内核的“诗歌”大行其道  谈到对当下中国文学的看法,有一点不可否认,争议最大的莫过于新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新诗已经陷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误区:相当一部分诗歌只是一味地玩弄语言,只有看似花哨的躯壳,而失去了灵魂的内核。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曾经当面冒昧地问过国内一家重要诗歌刊物的一名编辑,“对于贵刊编发的诗歌,你都能看得懂吗?”可能没有想到初次见面我就提出如此突兀而尖锐的问题,
期刊
1  我从地缝中救出这只绵羊的唯一结果是:让它在世上多受一些罪。这些进口羊的后代,无法改变自生自灭的命运。  “大哥,麻烦您帮我把这只羊拉出来好不好!”我请求路过的村民。“羊?哪家的羊掉进去了?呀!这是牧场的羊,牧场的羊我一点心肠都没得!”“麻烦你帮我一下!它是一条命!”“呀!啷支命哦!牧场人都划给旅游公司了,牧场的羊这两年无王管了,生五号病差不多死球完了!”略微犹豫过后,这位称自己没得心肠的男人
期刊
这期推荐阅读军事题材小说《九百码》。作家刘长庆以现实主义精神重返历史、重塑英雄的文字,再现了抗日联军三路军三支队的英雄群像。  作家本身就流着红色的基因,其父亲是博克图机务段的老火车司机和老地下党,曾经释放过八路军战俘,驾驶军列去博林红剿匪(《博克图的红色记忆》),是电影《军列杀出重围》的火车司机原型。作家也曾是一个猎人,对军事和历史痴迷,受到父辈熏陶有着强烈的英雄情结,同时也不乏对现实的批判和反
期刊
春  风邮寄去我的一枚亲吻,我站在时光的车辙里,等你的回信。也许是初融冰雪的一串呢喃,也许是春光串起的几朵笑靥,也许是春风翻开书卷抚摸过的文字,记忆的碎片折射着思念的光芒,在熠熠生辉。月光缠绕微风,分花拂柳,唤醒丛丛绿意。霜华流淌,层层丝露,悬于叶脉的迷宫中。深绿、浅绿、长绿、短绿,层层叠叠的生命,互相掩映着焕发着生机,莺啼柳浪,万千柳丝浅浅地撩拨着春天。  夏  云牧放着风,热得卷边的夏天粘在了
期刊
冬  1960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天总是阴沉着脸,整日不见太阳,空气中欲动非动、欲飘非飘、欲静非静地飘浮着一种灰白色的冰雾,地面上白毛风嘶嘶地吼叫着,卷起阵阵雪龙,翻江倒海似地旋转着,贴着地面闪电般地疾驰而过。  这是我全家人从山东到呼伦贝尔所经历的第一个寒冬,一来不知道酷寒的滋味,没有越冬经验,二来没有条件筹备越冬的物资。这个时候,还是物资计划供应时代,市场上是不能随意买到所需物资的,同时也没有
期刊
三十三年,高中同学第一次聚会。他是全班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他的席卡被安排在东道主杨晨虎的旁边。入座,大家把尊敬的目光投了过来。得知他上了一个月大学被劝退,有人感慨,有人唏嘘,有人调侃。  “你要是徐三金多好,那聚会就不需要每人出资五十元。这是徐三金分店。可惜,你是林三金!”  “他要是徐三金,市长都会赶过来!”  “徐三金,全国知名企业家!他向希望工程捐款一千万,向受灾人民献爱心三千万。这人特低
期刊
我曾在月下見过你,身着华服的姑娘  你站在敖包下望着远处的草原  不知在思念着谁  可你不知  再美的风景都不及你的一个回眸  我曾在天边见过你,身着短袍的姑娘  你穿梭在羊群中脸颊被烈日晒得通红  可你不知  丰收的喜悦都不及你眼中的点点星光  我曾在蒙古包里见过你,身披霞光的姑娘  你慈善地喂养着幼小生命  可你不知  脆弱的生命都不及你温柔的抚摸半分  直到我的半截身子埋进了土里  我才恍然
期刊
年关将至,各种骗术层出不穷。父亲担心单纯的佳秀上当受骗,每天在她上班之前总要叮嘱几句。  这天,佳秀正在上班的路上,手机骤然响起。她从手提袋里掏出来一瞧,是个陌生号码。想起早上临出门前,父亲再三叮嘱她:“最近骗子的手段越发高明,据说只要一接听他们打来的电话,手机上的支付宝密码就被他们知道了,绑在一起的银行卡里的钱也会不翼而飞。”佳秀立即把电话摁灭了。  到达单位后,手机又响了,佳秀从手提袋里摸出来
期刊
在呼伦湖,请忘掉良辰美景  忘掉青梅竹马,我的心  正以鸟的姿势飞翔  大兴安岭高高的屏障  挡不住我的翅膀  这两只迷途的鸟儿  沿着湖面低飞  芦苇,就是它的家乡  叶子黄了,风改变了家乡的模样  飞起来,让我仰视  让蓝天和碧水一色  飞起来,让明月照彻  2000平方公里的湖面  最好再高一点,让我能够看清  南方的花朵,北方的荒漠  我仰慕它们,两只鸟  越飞越快,陡立的双翅  如山峰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