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历史成本计量在物价变动环境中,既不能反映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一般物价变动,也不能反映计量对象的个别价值变动,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难以兼顾,特别是用传统的资产计价模式衍生金融工具时,一度被认为相关性与可靠性惧失。这些都促使我国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这种计量模式。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
2006年2)1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规定:“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从而确立了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及内涵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是准则中的一大亮点。“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从公允价值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其涵义主要有三点:
(一)公允价值是在公平的交易中形成的
交易双方是自愿的,彼此熟悉情况,交易金额公平,是双方一致同意的。在强迫的交易或清算过程中形成的金额不能算作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对象是全面的
即公允价值是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不仅资产有公允价值,负债也同样具有公允价值。
(三)形成公允价值的市场是普遍存在的
只要在市场环境下存在公平交易,那么不管是在活跃的市场中或不活跃的市场中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
二、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必然性。
(四)公允价值自身的优越性决定其必须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l、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2、符合会计相关性、配比原则稳健性和一致性等会计原则要求。3、能合理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更确切的反应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4、能提高财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
(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公允价值的引入提供了现实的土壤。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特别是2003年中央做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由初创逐步转向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宏观环境基本成熟。
(六)公允价值的引入是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加AwTO后,我国经济日益融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要求会计标准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主要经济国家趋同。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面临的问题
公允价值在应用中仍具有主观随意性、可靠性难以保证、实际操作难度大等缺点。
(七)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公允价值建立在众多的估计和假设基础上,并受会计执行人员的主观意愿影响较大,可靠性不足。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和负债在是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参考的价格,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面临很大困难。有不少报表项目如一些没有相关市场的资产或负债,其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运用现值技术,而现值计量的复杂亦是公允价值计量的的难点。
(八)公允价值计量的收益问题
由于公允价值的确认仍是一个难点,公允价值很多时候是估计的结果,在现阶段的实务操作中容易被利用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在交易双方定价时,故意扭曲公允价值,虚增或虚减利润。为企业管理人员控制利润提供了便利,损害股东权益。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导致利润操纵问题的并非公允价值本身,而在于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和运用。
四、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相应的对策
(一)、加快会计准则的制定。积极推进我国市场信息化建设
信息的充分与否对公允价值计量至关重要,我国应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必须建立容量大、时效性强的行业数据信息系统,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公开化,形成良好的市场价格信息体系。能极大的方便企业财务人员及专业估价人员在资产定价时选取适当的参数数据。
(二)、加强会计人员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
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以及娴熟而讲求诚信的评估队伍是正常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使用公允价值的保证。尽快出台准则的相关指南,井大范围开展专业培训,努力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此外,在加强诚信建设的同时,应加大对专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三)、引入全面收益报表,逐步实现披露垒面收益的报表模式
传统的损益表只反应已确认已实现的损益,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只在表外披露。随着公允价值的引人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日益增多,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将会大幅增加,对企业整体损益情况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包含企业所有损益的全面收益报表的引入成为必要,通过全面收益报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企业真实情况。通过在全面收益报表将两种损益分而置之,这时企业利用公允价值确认了巨额利润也不能说明这个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确认了巨额亏损也不能说明这个企业濒临倒闭。
表 垒面收益表
1、净利润
2、加:持产利得其中:
存货公允价值一存货账面价值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金融资产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一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在建工程公允价值一在建工程账面价值
其他项目
3、加:确认为所有者权益的全面收益
其中:接受捐赠
债务重组利得
非货币性交易利得
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其他项目
4、全面收益
(四)、制定公允价值计量的操作指南
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制定一套如何采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的操作指南,在指南中尽可能详尽的规定有关现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例如,在估计某一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时,指南中应明确规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现值,对于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折现率的选择以及折现方法的选择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操作指南制定的越详细,就越能为在市场信息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应用公允价值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五)、加强上市公司对会计准则执行的监管,对于利用公允价值操控盈余的行为,要严加惩处,以做效尤。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会计选择权的监管力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减少企业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平滑利润。一经发现要严加惩处。
公允价值的引入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定程度上相一致,增加了国际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我国企业的海外发展。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活跃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公允价值计量将日益显示出其台理性和必然性,也必定会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我国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进一步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促进企事业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更加有效地利用经济垒球化带来的潜在的经济机会,融入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
2006年2)1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规定:“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从而确立了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及内涵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是准则中的一大亮点。“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从公允价值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其涵义主要有三点:
(一)公允价值是在公平的交易中形成的
交易双方是自愿的,彼此熟悉情况,交易金额公平,是双方一致同意的。在强迫的交易或清算过程中形成的金额不能算作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对象是全面的
即公允价值是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不仅资产有公允价值,负债也同样具有公允价值。
(三)形成公允价值的市场是普遍存在的
只要在市场环境下存在公平交易,那么不管是在活跃的市场中或不活跃的市场中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
二、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必然性。
(四)公允价值自身的优越性决定其必须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l、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2、符合会计相关性、配比原则稳健性和一致性等会计原则要求。3、能合理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更确切的反应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4、能提高财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
(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公允价值的引入提供了现实的土壤。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特别是2003年中央做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由初创逐步转向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宏观环境基本成熟。
(六)公允价值的引入是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加AwTO后,我国经济日益融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要求会计标准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主要经济国家趋同。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面临的问题
公允价值在应用中仍具有主观随意性、可靠性难以保证、实际操作难度大等缺点。
(七)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公允价值建立在众多的估计和假设基础上,并受会计执行人员的主观意愿影响较大,可靠性不足。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和负债在是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参考的价格,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面临很大困难。有不少报表项目如一些没有相关市场的资产或负债,其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运用现值技术,而现值计量的复杂亦是公允价值计量的的难点。
(八)公允价值计量的收益问题
由于公允价值的确认仍是一个难点,公允价值很多时候是估计的结果,在现阶段的实务操作中容易被利用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在交易双方定价时,故意扭曲公允价值,虚增或虚减利润。为企业管理人员控制利润提供了便利,损害股东权益。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导致利润操纵问题的并非公允价值本身,而在于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和运用。
四、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相应的对策
(一)、加快会计准则的制定。积极推进我国市场信息化建设
信息的充分与否对公允价值计量至关重要,我国应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必须建立容量大、时效性强的行业数据信息系统,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公开化,形成良好的市场价格信息体系。能极大的方便企业财务人员及专业估价人员在资产定价时选取适当的参数数据。
(二)、加强会计人员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
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以及娴熟而讲求诚信的评估队伍是正常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使用公允价值的保证。尽快出台准则的相关指南,井大范围开展专业培训,努力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此外,在加强诚信建设的同时,应加大对专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三)、引入全面收益报表,逐步实现披露垒面收益的报表模式
传统的损益表只反应已确认已实现的损益,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只在表外披露。随着公允价值的引人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日益增多,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将会大幅增加,对企业整体损益情况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包含企业所有损益的全面收益报表的引入成为必要,通过全面收益报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企业真实情况。通过在全面收益报表将两种损益分而置之,这时企业利用公允价值确认了巨额利润也不能说明这个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确认了巨额亏损也不能说明这个企业濒临倒闭。
表 垒面收益表
1、净利润
2、加:持产利得其中:
存货公允价值一存货账面价值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金融资产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一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在建工程公允价值一在建工程账面价值
其他项目
3、加:确认为所有者权益的全面收益
其中:接受捐赠
债务重组利得
非货币性交易利得
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其他项目
4、全面收益
(四)、制定公允价值计量的操作指南
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制定一套如何采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的操作指南,在指南中尽可能详尽的规定有关现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例如,在估计某一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时,指南中应明确规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现值,对于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折现率的选择以及折现方法的选择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操作指南制定的越详细,就越能为在市场信息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应用公允价值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五)、加强上市公司对会计准则执行的监管,对于利用公允价值操控盈余的行为,要严加惩处,以做效尤。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会计选择权的监管力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减少企业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平滑利润。一经发现要严加惩处。
公允价值的引入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定程度上相一致,增加了国际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我国企业的海外发展。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活跃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公允价值计量将日益显示出其台理性和必然性,也必定会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我国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进一步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促进企事业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更加有效地利用经济垒球化带来的潜在的经济机会,融入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