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茶文化意识形态差异的对比研究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j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物质偏好及社会文化底蕴的不同,中法茶文化在意识形态上具有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对中法两国茶品喜好、茶具喜好及茶会举办形式的差异分析,总结出中法茶文化分别以和敬与归真作为主要意识形态。
  关键词:中法茶文化;意识形态;差异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的国家。在漫长的利用茶的历史中,人们慢慢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现象。茶文化自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延伸,以可触、可见、可品的茶物质文化为出发点,向可感、可思、可悟的茶精神文化延伸。最终形成不仅具有一般表象,更能表现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思想碰撞的独特文化。其中茶文化意识形态,以对茶相关具象事物的理解、认知为基础,演化为对茶的感官思想,受社会存在影响,在茶文化精神层面上,可以体现出群体的认知倾向及思维认知。
  随着茶及相关产物通过陆上茶叶之路及海上茶叶之路向世界的传播,茶以独特的魅力与世界人民结下不解之缘,茶文化同时传播到世界各国。继印度、土耳其、日本等国,茶于17世纪,由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引入欧洲,自此开启了中国茶叶及其衍生出的茶文化在欧洲的发展史。
  其中,法国接触茶叶较早,1636年茶经荷兰首先传入了巴黎。起初茶叶以治疗痛风的药物形式出现,并在贵族阶层被广泛接受。但由于价格昂贵,最终没能成为国民性饮料扎根于法国。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增加,这种古老的饮料重新进入法国并逐渐流行起来。现在法国已成为欧洲的第四大饮茶国家,茶叶消费量连年递增。而在茶叶消费的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法国茶文化,其文化意识形态由于物质偏好及社会文化底蕴的差异,与中国茶文化意识形态有明显差异。
  1中法茶品喜好差异分析
  中国利用茶已有4、5千年历史,自采食鲜叶、茶以入药、茶做羹食发展至茶为饮品。由于中国四大茶区种植面积广阔,栽培条件优越,种质资源丰富,茶叶种类很多,划分依据各有不同,分类标准并不统一,但总体分为初制茶类与再加工茶类。其中初制茶类分类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陈椽教授提出,他按茶类制法与品质为基础,以茶多酚氧化程度为序,将初制茶叶分为六大类,并沿用至今。
  六大茶类中栽培面积最广、花色品种最丰富、饮用人数最多的当属绿茶。绿茶作为我国最大出口茶类,广销海外,为各国人民接受喜爱。日常饮茶过程中,由于加工时最大限度保留了多酚类物质,使得绿茶风味鲜、香、醇、爽,同时茶汤清澈绿明,以玻璃器皿冲泡,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红茶作为全发酵茶,品质特征为红叶红汤。鲜叶中多酚类物质发生酶促反应,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氧化产物,使得红茶香气、滋味成分较绿茶更为复杂,最终形成红茶独特的品质特征。红茶按种类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与红碎茶三种,品质特征皆有不同。其中小种红茶为世界红茶鼻祖,品质特优。但由于价格昂贵,世界茶叶市场上销售更多的则是工夫红茶与红碎茶。其中销往欧洲的红茶主要来自斯里兰卡、印度和中国三大产区,分别为工夫红茶中的祁门红茶及红碎茶中的大吉岭红茶与乌沃红茶。
  在法国,人们最常饮用的便是红茶。相较于绿茶的清鲜,红茶更为醇厚并且茶性温和,有非常好的兼容性,即可清饮,也可调饮。浪漫的法国人在饮用红茶时,会加入不同的辅料。比如可用作冰饮的柠檬与蜂蜜,用作热饮的牛奶与肉桂,甚至是朗姆酒,都可以与红茶融合地恰到好处,满足不同口味需求。
  而随着中法两国茶文化交流的加深,更多茶叶种类为法国人所接受。继2004年首届中法茶文化交流会江西婺源绿茶与庐山云雾大放异彩后,2009年南昌女子职业学校“白鹭原茶艺表演团”进行的潮汕工夫茶艺表演“将进茶”,又将乌龙茶这一特有茶类带入法国普通民众视野。
  乌龙茶为中国特有茶类,主产于我国华南地区。发酵度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故品质特征兼具绿茶的清鮮及红茶的醇厚,以香气复杂多变著称。近年来乌龙茶出口量增长较多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俄罗斯、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可见其独特的风味正逐渐赢得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的喜爱。
  笔者曾在茶文化对外交流课程中,针对50名法国留学生开展简单调查。选取绿茶、红茶及乌龙茶三大类茶各四种茶品,共计12种茶花色品种,简单调查每种茶花色品种的偏好人数。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知,绿茶类中,法国留学生喜好较多的为洞庭(山)碧螺春及安吉白茶;红茶类中则较为偏好祁门红茶与斯里兰卡红碎茶;乌龙茶中则是对安溪铁观音情有独钟。笔者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由于生长环境、茶树品种及加工过程差异,四种绿茶花色品种品质表现有所差异。其中安吉白茶因高氨基酸低多酚类物质的品种特征,品质最为清鲜,适宜初接触绿茶的人群。洞庭(山)碧螺春因特殊的茶果间作方式及优异的群体种特性,具有独特的花香果味,接受度最高。
  由于欧洲主要消费茶类为红茶,故在选择偏好茶叶时,留学生有经验可依循。斯里兰卡红碎茶品质优异,冲泡后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强,香气馥郁。偏好祁门红茶的人数紧随其后,则是因为作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祁门红茶特有祁门香,滋味醇爽,较易接受。
  相较于肉桂、水仙与武夷大红袍,安溪铁观音具有特殊兰花香,汤色透澈黄明,滋味醇和中不失鲜爽,接受度较高。
  将三大茶类中的偏好茶品进行综合分析不难发现,香气表现是影响留学生偏好的重要因素。在对陌生茶类进行偏好选择时,他们会依循经验,选择香气表现最好的茶,滋味则倾向于清爽。
  2中法茶具喜好差异分析
  茶具作为茶叶的载体,伴随着茶叶的发展,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茶食同源时,茶具与食器互相通用;茶为药饮时,茶具多为粗陶制成,无特殊形制;盛唐饮茶风行时,茶圣陆羽在《茶经》专辟一章,列举28件所用茶具,同时专为皇室所用的鎏金银茶具应时而生;宋朝斗茶盛行时,唐时所用“青则益茶”的越窑瓷逐渐减少,建窑黑釉碗、兔毫盏因更适合观赏汤花一时风头无两;至明清二代景瓷宜陶则走上了舞台。   茶具分类依据较多,根据用途可分为主泡与辅泡器具;根据材质可分为玻璃器具、瓷器、陶器、竹木器具、金银器具等;根据外形特征又可分为碗、盏、壶、杯等。一般采用材质分类的依据较多。
  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玻璃杯,瓷质盖碗及紫砂壶,皆为主泡器具。中国传统礼仪讲究客来敬茶,绿茶为最常见茶类,又因玻璃杯具有透明、散热性好、便于观赏的特点,能够最好展示绿茶品质特征,使用最为广泛。瓷质盖碗多用于茶室中,造型优美,寓意深刻,蕴含天地人合一思想。材质胎薄有釉,聚香效果好,且便于出汤,适宜各种茶类的冲泡。紫砂壶则因其聚热效果好,壶身表面无釉,具有一定吸附性,更适合嫩度较低香气高扬的茶类冲泡。由紫砂壶冲泡的茶汤,滋味更为醇厚,水中藏香。同时由于壶身表面的吸附性,在品茶之余,如何养好一把紫砂壶也成为了流行。
  相较于中国茶具的多样性,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至欧洲,已成为中国代名词的瓷器,则更受到法国消费者的青睐。他们偏爱具有传统法国贵族气息的瓷壶,造型优雅高贵,极具有设计性。在使用瓷壶时,他们会根据口感来控制茶叶在壶中的浸泡时间,但由于会佐以辅料的原因,通常茶叶浸泡时间都会较长,仅饮用一次。如果需要再喝一道茶,會在壶中添上新茶,继续冲泡。同时在饮茶时,他们会选择相对较大的茶杯,慢慢品尝。
  3中法茶会差异分析
  茶会于中国古已有之,是一种以茶及茶点接待宾客的集会。最早从饮酒宴席及适茶宴席演变而来,至唐宋时期,逐渐演变为由官方、文人或僧侣组织而成的茶会,其中由皇家组织的新茶品鉴会——“清明宴”最为豪华。宋代文人时常在茶会进行“斗茶”,以较茶与茶技孰优孰劣。明清以来,茶会更为普及,参与人群更多。发展至今形成了多种形式,例如无我茶会、雅集茶会。其中无我茶会源自台湾,参加的茶人皆席地而坐,无分尊卑,共享佳茗。而雅集原指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现在多在中国传统文化范围内推行,如古琴雅集或品香雅集。参加雅集时,需穿得体茶服,化淡妆,尚雅而不落俗套。雅集茶会通常注重茶品的特征,给予茶人交流的空间与可能。
  法国则通常以下午茶形式饮茶,这与他们的作息习惯有关。人们参加下午茶会时,或是刚从工作中抽离享受茶歇,或是以聚会形式享受茶品与茶点。这两种下午茶会的不同表现形式在本质上其实是一致的,所注重的都是茶为饮品的直接功能,以饮茶为切入点,享受生活。
  4和敬与归真——中法茶文化意识形态差异分析
  综上所述,中法两国在感知物质偏好上出现的差异,对茶饮的认知差异,直接导致了茶文化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可总结为和敬与归真两词。
  和敬:和,可通合,有许多意义,一说状态平和,心态和美;一说是和诚相结,天人合一。敬,则是茶敬客,客敬茶。将两个字结合起来,则是中国茶文化所表现的意识形态。中国文明起源于农耕文明,讲究敬天地敬自然所赐予的生长万物,遵循自然规律,以与自然和谐共处。而茶这一字,本意人在草木中,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茶文化无形中将茶与自然联系地更加紧密。在饮茶时,超越世间的束缚,感受自然所馈赠的佳茗。
  归真:法国的茶文化中,体现着一种个性化却返璞归真的价值观。在举办下午茶会时,可以是工作之余的简单休息,也可以是以家庭为单位举办的小型聚会,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在茶会中配以美味的茶点,以此配合醇厚的茶汤。他们在饮茶时所思所想不像中国人那么复杂,茶即是茶,是佐餐的饮料,是休憩时光的最佳陪伴,与生活息息相关,享受茶却并不刻意强调茶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回归茶的本源。
  参考文献:
  [1]角山荣,玉美,云翔.茶入欧洲之经纬[J].农业考古,1992,(04):257-262.
  [2]黄华涛.法国茶风,茶文化周与茶展[J].茶叶,2004,(04):239.
  [3]江西茶艺再次轰动法国[J].农业考古,2004,(04):8-9.
  [4]第二届“巴黎中国茶文化周”在巴黎13区举行[J].农业考古,2009,(02):279-283.
  作者简介:
  郝姗(1987.1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江苏南京;毕业院校:南京农业大学;毕业专业:茶学;学历: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茶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而逐步达到平衡,东部与西部的经济水平差距也有所减小。但是对于东、西两部的经济上的不均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长期战略的实施从而使其效果不断显现。“一带一路”的战略可以推动我国的区域经济平衡的发展,对其格局亦有积极地重塑作用。笔者对“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格局的重塑进行探究,同时给出相应的提议,以供借鉴。  关键词:“一带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支付被人们广泛应用。进而在当前的高校内开设了电子支付这门学科的教学,并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本文主要就电子支付教学方法、电子支付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模式创新方法这几方面内容进行相关论述。  关键词:电子支付;教学模式;教学创新  近些年,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而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当前各高校内都开设了电子商务课程。作为电子商务教学中的核心课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产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成为了时代的宠儿。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也不例外,它在为我们生活提供便利时,也导致了问题的产生。最为突出的是,在网络时代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关键词:网络时代;学生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当然高等学
“从前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孝子贤孙跪倒一片,千感万谢。”  “如今呢?没人再拿这些当回事儿了。”  ——《百鸟朝凤》  当最后一抹残阳渐渐隐没于黄土地之中,焦三爷的身影也随之而远去,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这是影片《百鸟朝凤》中的经典一幕:苍颓的老者,没落的传统文化,究竟该何去何从?  于是我们开始悔恨不已,辗转反侧。曾经视为珍宝的传统,如今都去哪了?盛世里,又留下了多少遗珠呢?  当现代迪斯科
摘 要: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新型教学方式,在高校各个适应的专业领域内都得到了有益的探索,在导播专业中的应用也不例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但是由于项目教学法在导播专业的应用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难题,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深化项目教学法的推广和应用,本文从项目教学法在导播专业应用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出发,最后给出了降低制约因素的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将立足于情景教学,分析初中语文情景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究初中语文情景化教学有效实施方法,希望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有所帮助。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景化教学;实施方法  恰当的情景教学的展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知识。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等。基于此,应当将
摘 要:图书馆是海量资源的数据库,是人们进行搜集和整理,以及收藏图书资料供人参阅和研究、参考和学习的机构。虽然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当代图书馆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信息、开发信息资源和参与社会教育职能方面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突出作用。  关键词:当代图书馆;读者服务;特点;问题;未来发展  目前当代图书馆在读者服务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服务的态度和手段与国外的图书馆建设相比,都有
摘 要:教师课堂话语作为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途径之一,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英语课堂当中,教师话语不仅仅是教师知识能力及课堂掌握力的体现,更是对学生今后英语的學习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更是需要教师合理使用适当的教师话语,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提供语言表达能力。本文的目的在于发现使用教师课堂话语对英语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英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信息技术的时代已经到来,电影电视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大量的数字信息技术全面进入影视制作过程,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高效影视制作类课程中,却缺乏一定的实践教学,影响了数字媒体人才的培养。本文就高效影视制作类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影视制作;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影视制作类课程是属于实践性课程,在影视制作
摘 要:余华小说前期带有显著的先锋文学特征,在中后期逐渐转入温情叙事,但始终脱离不了一个关键主题“苦难”,其小说中的温情和救赎,均建立在苦难之上,本文对此进行了探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余华小说;温情;救赎;苦难  先锋文学的开端为20世纪80年代革命后的“新时期”,余华在其中是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多部长、中、短篇小说,如《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等。余华被国外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