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学术期刊影响力解析

来源 :现代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ewong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发现,期刊的数字化程度与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正相关,复合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网络侵权的现象越普遍;平均被引率和转载率指标与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正相关;本单位作者占比与期刊的影响力负相关。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力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期刊数字化;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复合影响因子
  2015年9月,教育部社科司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联合评选“百强期刊”时,首次将期刊的数字化列入评选指标。期刊的数字化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产生何种影响?影响程度如何?这些问题都值得办刊者探索。本文以40种权威社科期刊为研究对象,基于一手调查数据,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期刊数字化和非数字化因素与期刊影响力的关系。
  一、数据说明及评th"指标设定
  1.数据说明
  样本选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中的40种社科类权威期刊。考虑到评价报告主要来自2013年期刊的发展数据,结合文章的转引和转载周期,确定期刊的数字化数据采用目前期刊发展的最新数据,期刊文章信息采用2013年数据。数据主要来自CNKI(中国知网)网站、期刊网站、期刊纸质样刊、微信公共平台、四大文摘纸质样刊、百度搜索等,采集截至2015年9月20日零点。期刊影响因子数据来自《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4年版。
  2.评价指标设定
  本文认为,数字化背景下影响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数字化因素和非数字化因素。数字化因素包括在线投稿系统、网站互动平台、微博、微信平台、网络侵权;非数字化因素包括平均被引率、本单位作者占比、四大文摘转载等。考虑到篇幅有限,本文只罗列了最为关键的影响指标。关于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标,业界普遍采用影响因子来衡量,本文也采用该指标。为了深入分析,本文按照期刊复合影响因子的大小将研究样本分为2类,即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的期刊,共计17种,复合影响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共计23种。
  二、实证分析
  1.数字化与学术期刊影响力分析 在线投稿系统分析 表l说明,权威学术期刊有在线投稿系统的比例为57.50%。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的期刊中,建有在线投稿系统的比例为70.59%;复合影响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该比例为47.8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高出22.76个百分点。这说明影响因子高的期刊更加注重在线投稿系统建设,注重办刊效率。
  网络互动平台分析
  期刊网站建设了网络互动平台,方便读者、作者等用户与期刊互动。表1说明,权威期刊建有网络互动平台的比例为45.00%。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的期刊中,实现网刊合一的比例为58.82%;复合影响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该比例为34.7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高出24.04个百分点。说明影响因子高的期刊,更注重与用户的互动。
  微博分析
  统计数据说明,权威期刊建有微博的比例为30.00%。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的期刊中,建有微博的比例为35.29%,复合影响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该比例为26.0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高出9.21个百分点。不过,整体来说,权威学术期刊不太重视期刊的微博建设,可能是受到期刊微信平台的影响。相对来说,影响因子高的期刊拥有微博的比例也高。 微信平台分析 微信平台是指期刊通过应用微信、微刊和二维码等技术,实现移动终端查看和浏览期刊信息的功能。总体来看,权威期刊建有微信平台的比例为32.50%。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的期刊中,建有微信平台的比例为41.18%;复合影响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该比例为26.0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高出15.09个百分点。这说明,权威学术期刊使用微信平台的整体比例不是很高,影响因子高的期刊更加注重微信平台的建设。
  期刊网络侵权分析
  一些不法网站冒充期刊网站在网络上从事非法活动,干扰正常期刊网站运行,进而影响期刊的影响力。本文确定期刊侵权程度的统计方法如下:百度搜索输入期刊名称后,按照搜索结果中真正是期刊网址链接的排名顺序确定,排名第1为无侵权,排名2~5之间计为轻度侵权,排名6~10之间计为明确侵权,排名10以后的计为严重侵权。表2数据说明,权威期刊侵权均值为1.10,表示权威期刊存在轻度网络侵权现象。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的期刊,侵权均值为1.12,没有侵权的期刊有4种,占比为23.53%,轻微侵权的期刊有9种,占比为52.94%,明确侵权和严重侵权的期刊各2种,占比均为11.76%;而复合影响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侵权均值为1.09,低于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的期刊,说明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的期刊的侵权现象要高于复合影响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可能原因是学术影响力越大的期刊,其社会影响力越大,投稿者越多,非法网站获利的空间越大,不过这一现象与笔者2014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有了明显下降。
  2.非数字化与学术期刊影响力分析
  期刊平均被引率分析
  平均被引率是指期刊年发表文章被引的总次数与该年发文量之比。表3说明,权威期刊平均被引率均值为308.76%。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的期刊,其平均被引率为495.06%,而复合影响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其平均被引率为171.07%,两者相差323.99个百分点,说明期刊的平均被引率与学术期刊影响力成正比,期刊被引率越高,其学术影响力越大。
  本单位作者论文比分析
  表3说明,权威期刊本单位作者论文比的均值为18.65%;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的期刊,本单位作者论文比为13.94%;复合影响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该值为28.26%,两者相差14.32个百分点。说明复合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本单位稿件的比例越低。如《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社会学研究》等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很高,本单位作者占比均为0。
  期刊文章的转载率分析
  三大文摘转载率是指期刊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科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的比例;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率是指期刊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比例。通过表3可知,权威期刊三大文摘转载率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率的平均值分别为4.16%和19.43%。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的期刊,三大文摘转载率为4.29%,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率为20.99%;复合影响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三大文摘转载率为4.07%,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率为18.27%。比较发现,复合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其三大文摘转载率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率均高于复合影响因子低的期刊。如复合影子因子高的期刊《社会学研究》,三大文摘转载率高于15.00%。总之,统计数据表明,文摘转载率对学术期刊影响力产生了直接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第一,期刊的数字化程度的确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产生了明显影响,数字化程度高的期刊,其影响力也高,数字化程度低的期刊,其影响力也低。期刊的网络侵权现象还比较普遍,越是影响力大的期刊,网络侵权现象越严重。为此,要进一步推进期刊的数字化建设,建立期刊网络互动平台,及时解决用户提出的问题;加强期刊的微信平台建设,扩大期刊学术成果的传播;加强期刊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与相关搜索网站沟通,申请备案和注册,减少不法分子的侵权行为;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期刊数字媒体新技术,紧跟世界期刊发展的新步伐。
  第二,期刊平均被引率与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正相关,本单位作者占比呈现负相关。要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必须要分析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主、客观因素,找出问题,尽可能提高期刊的被引率,降低本单位作者的占比,积极倡导开放式办刊。
  第三,三大文摘转载率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率与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三大文摘转载率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率均高的期刊,其复合影响因子也高。文摘转载代表着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影响,代表着社会的关注方向。为此,期刊需要掌握业界发展的学术前沿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及时邀约知名专家的稿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摘转载率的提高,进而扩大期刊的社会影响。
其他文献
我国正处在伟大的变革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牢记解放思想,实事
创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与一般企业有所不同,创业投资家需要针对创业企业的成长风险构建特殊的风险跟踪管理机制.创业企业成长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诊断和风险
期刊
伴随中国出版业的转制,急需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出版人才.但是,目前的出版教育却滞后于出版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对现代出版产业缺乏理性认识、学科地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生产及产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人口高质低速增长;而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又激发了人们对知识生产的深入研究.两种生产的辩证
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出售等项改革,符合我国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要求,国企大规模股份制改革不会动摇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从产权结构改革而言,所有制为国企改革指
文化即"人类意义化实践的观念凝结",其核心乃是价值体系,文化的变迁主要体现为价值体系的转换.而作为文化本体外显的符号,又可分为近价值符号和远价值符号.近价值符号必然随
摘要:新媒体时代,大学出版社应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借鉴国际著名大学出版社的经营管理经验,坚持“专业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之路,紧跟国家科技创新步伐,积极适应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借助新技术手段,加快转型步伐。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出版;发展路径  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开发的书问平台检索“新媒体”,可以得到100万个页面级搜索结果,即在书问的全文图书中,有100万页提到了新媒体。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也从侧
王仰晨(1921-2005),生于上海,早年辗转重庆、桂林、大连等地,担任过排字工、印厂工务主任等职,后长期就职于人民文学出版社,为《鲁迅全集》修订以及《茅盾全集》《巴金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