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藏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大多数人视为重点与难点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摩拳擦掌之欲、有跃跃欲试之感。在藏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会碰到一个同样的问题;为使学生的藏语文写作能力提高,给学生布置作文,学生总是紧皱眉头,一副绞尽脑汁的样子。似乎写作已成为学生的负担,并且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没有新意,甚至有雷同之处。在学生当中也流传着“作文难,因为没有话可说,没有词句可用,提起作文就心烦”的困扰。可见,作文在学生的心中是处于“讨厌”的地位。所以一接触作文就“谈虎变色”,要么廖廖几笔、草草收场;要么就闭门造车、乱搬乱造;要么就抄袭范文,生搬硬套。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与学生交流,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的经验,谈谈我在藏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藏语文写作能力的几点看法:
一、题材选择——让学生有话可说
作文训练的形式有大作文、小作文、随笔、片断练习等,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见闻、感想用文字明白流畅地表达出来,可自赏,可交流。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不必用“记一件往事”、“我的_____”、“谈_____”等陈旧刻板的题目,完全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写出真情真意来。尤其是小作文、随笔,题材更可以自由活泼一些。比如,学生喜欢崇拜偶像,就可以让他们写“喜欢_____的理由” “爱你没商量”;学生喜欢幻想未来,就可以写“二十年后的我”;学生喜欢谈论同学、老师,就可以写“我们班的热点人物”、“眼中老班”;学生喜欢小说,也可以让他们尝试写武侠小说,富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而不是干巴巴地叙述。练笔之后,可以进行全班的交流,进一步巩固成果。总而言之,进行写作指导时不能把那些写作的方法、技巧简单化,笼而统之地作为知识灌输给学生,那样只会让不会写的学生更加一头雾水。写作指导应当重在平时,让学生一点点地学习和接受,一步步地学会,逐渐地取得写作上的进步。
二、作文评价——激励学生有话想说
初中阶段的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但如果在某个方面总是得不到肯定,就会渐渐地对此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反之,如果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往往会产生自信心理,并且学习起来会越来越投入。因此,在进行作文评价的时候,把握分寸就很重要。要用精细的眼光去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即便是一句话、一个词写得好,也应该加以肯定,给学生们及时加油、鼓劲。我把每一次学生作文中的优秀句段都摘录下来,标明作者,公示在教室的墙上,并在讲评作文的时候引导学生共同揣摩、赏析。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被肯定的学生被大大激励,另一方面,同龄人的榜样作用和激励作用本身就远远超过佳作本身的效果,班里其他的学生也同时受到了激励。此外,评价学生的作文不仅要横向比较,更要纵向比较,也就是说要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与过去的一些微变化,即使是不显眼的进步,也应当予以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关注、被肯定,这样才能使他们逐渐增强写作的信心。
三、课外阅读——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读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于中学生的知识积累、智力培养还是思想发展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他们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读多了,看多了,自然而然积累的也就多了,自己写起作文来也就有了活水之源了。“新课标”要求学生:“有较大的阅读量和较广的阅读面。”要让学生做到大量阅读,应确保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材料,力求做到人人有书读,时时有书看。
做好课外阅读工作方法很多,下面略举几例:
1、课内外结合,推荐读物。按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规定推荐一些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给学生。日本教育学家认为:学生不进行课外阅读,就不可能学活、学深、学好。课外阅读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开展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大有裨益。
2、帮助学生订购读物,设立班级图书角。为了满足学生阅读需要,教师要指导学生购买、订阅适合的刊物。发动学生节约零花钱,购买一些好的书刊。同时在班级设立图书角,配备班级图书管理员,鼓励学生把零散的图书集中起来,供学生在班级里借阅。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手中图书的作用,让每位学生能增加阅读量,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能力。
3、鼓励学生经常到阅览室、图书室。阅览室、图书室的规模大,藏书丰富、阅读气氛浓厚。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借阅课外读物,腾出阅读时间,保证让学生能更广泛地参与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这样,让学生在广阔的书籍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觅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作文教学是漫长的逐渐推进的过程,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进行,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方面多动脑筋。
筋,变换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题材选择——让学生有话可说
作文训练的形式有大作文、小作文、随笔、片断练习等,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见闻、感想用文字明白流畅地表达出来,可自赏,可交流。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不必用“记一件往事”、“我的_____”、“谈_____”等陈旧刻板的题目,完全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写出真情真意来。尤其是小作文、随笔,题材更可以自由活泼一些。比如,学生喜欢崇拜偶像,就可以让他们写“喜欢_____的理由” “爱你没商量”;学生喜欢幻想未来,就可以写“二十年后的我”;学生喜欢谈论同学、老师,就可以写“我们班的热点人物”、“眼中老班”;学生喜欢小说,也可以让他们尝试写武侠小说,富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而不是干巴巴地叙述。练笔之后,可以进行全班的交流,进一步巩固成果。总而言之,进行写作指导时不能把那些写作的方法、技巧简单化,笼而统之地作为知识灌输给学生,那样只会让不会写的学生更加一头雾水。写作指导应当重在平时,让学生一点点地学习和接受,一步步地学会,逐渐地取得写作上的进步。
二、作文评价——激励学生有话想说
初中阶段的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但如果在某个方面总是得不到肯定,就会渐渐地对此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反之,如果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往往会产生自信心理,并且学习起来会越来越投入。因此,在进行作文评价的时候,把握分寸就很重要。要用精细的眼光去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即便是一句话、一个词写得好,也应该加以肯定,给学生们及时加油、鼓劲。我把每一次学生作文中的优秀句段都摘录下来,标明作者,公示在教室的墙上,并在讲评作文的时候引导学生共同揣摩、赏析。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被肯定的学生被大大激励,另一方面,同龄人的榜样作用和激励作用本身就远远超过佳作本身的效果,班里其他的学生也同时受到了激励。此外,评价学生的作文不仅要横向比较,更要纵向比较,也就是说要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与过去的一些微变化,即使是不显眼的进步,也应当予以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关注、被肯定,这样才能使他们逐渐增强写作的信心。
三、课外阅读——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读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于中学生的知识积累、智力培养还是思想发展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他们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读多了,看多了,自然而然积累的也就多了,自己写起作文来也就有了活水之源了。“新课标”要求学生:“有较大的阅读量和较广的阅读面。”要让学生做到大量阅读,应确保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材料,力求做到人人有书读,时时有书看。
做好课外阅读工作方法很多,下面略举几例:
1、课内外结合,推荐读物。按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规定推荐一些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给学生。日本教育学家认为:学生不进行课外阅读,就不可能学活、学深、学好。课外阅读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开展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大有裨益。
2、帮助学生订购读物,设立班级图书角。为了满足学生阅读需要,教师要指导学生购买、订阅适合的刊物。发动学生节约零花钱,购买一些好的书刊。同时在班级设立图书角,配备班级图书管理员,鼓励学生把零散的图书集中起来,供学生在班级里借阅。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手中图书的作用,让每位学生能增加阅读量,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能力。
3、鼓励学生经常到阅览室、图书室。阅览室、图书室的规模大,藏书丰富、阅读气氛浓厚。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借阅课外读物,腾出阅读时间,保证让学生能更广泛地参与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这样,让学生在广阔的书籍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觅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作文教学是漫长的逐渐推进的过程,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进行,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方面多动脑筋。
筋,变换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