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1839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班级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班级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技师学院的班级管理中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之处,直接影响班级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本文主要对技师学院的班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近几年,我国教育得到飞速的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但在技师学院的班级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技师学院的校园文化、学生教育及学生自身,对其进行解决是现阶段技师学院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技师学院的学生来源比较广泛,其自身的基础知识水平相对较差,很多学生比较活跃、叛逆,所以班级管理具有较大的难度,这是技师学院班级管理长久以来面临的重要问题,并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凸显出新的元素。以下对现阶段技师学院班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班级缺乏凝聚力
  要管理好班级,就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与责任意识,让其认识到自身属于班级的一员,具有集体荣誉感。但在很多技师学院的班级管理中,学生对这一点缺乏正确的认识,通常是以寝室为主体,班级凝聚力较差,学生之间的心理依存性更是严重缺乏。技师学院班主任是班级管理者,也是组织者,但技师学院的学生除了正常的知识学习外,很少会有集体活动,班主任没有对班级活动进行正确的运用。也有一部分班主任组织班级集体活动,但缺乏规划性,直接影响班级的风气,这不仅会影响班级的凝聚力,而且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日后就业与发展。
  (二)对学生身心发展重视程度不足
  很多技师学院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环节对学生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旦学生出现问题或者错误,教师常用的方式就是批评教育,这种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难以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需求,且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长期如此,会导致学生与教师处于对立的局面,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同时,班级管理工作不是教师独立完成的,需要师生之间的配合才能开展,还需要相关的任课教师积极配合,但很多技师学院的任课教师比较重视自己的教学任务、进度完成状况,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完全是不关心,对于学生迟到、早退及旷课等现象不闻不问,这种态度为班级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对课堂纪律的重视。
  (三)缺乏对学生的引导
  技师学院的学生对自身的能力、就业方向等缺乏有效的认识,思想方面也不成熟,所以很容易受到不健康价值观的影响。在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学生的三观容易出现扭曲,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是改善学生这一问题的重要基础。相对来讲,班主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等比较密切,教师及时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避免学生误入歧途。但在实际班级管理环节中,很多班主任对这一点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学生的发展状况不够重视,造成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盲目、目标模糊。技师学院的班主任如果对班级缺乏管理,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为其未来的规划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二、针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新教改要求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学校发展中应该以学生的发展方向为主要基础,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讲,班主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技师学院的教师在对班级管理环节中所肩负的责任更是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三观形成及就业等诸多方面,所以应该不断优化班主任的管理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一)构建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可以为班级营造良好的氛围与风气。教师在对制度进行制定的环节中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如学生的个性特点、班级人数、专业要求等,班级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班级管理的效果,约束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并不是完全的束缚学生发展。所以班主任在对制度进行制定的时候可以集思广益,让学生与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制度的制定,真正实现民主化、公平性的特点。同时,班级制度可以制定相应的模块,如出勤、奖罚等,以此保障班级制度的执行效果,提高班级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与严格性,并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这样才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此外,班主任还应该注重集体活动的策划,保障活动具有意义,体现出班级学生的素养与集体意识。
  (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技师学院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加强学生行为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耐心,在不断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同时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应该提出处理措施,不是一味地批评,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改正,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技师学院的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学生自身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有耐心,在反复的教育中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会遇到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加强关注,并通过自己的管理与努力帮助学生改正,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从根本上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柏佳传.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2]季苏利.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4(07).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制定和出示学习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关系教学质量及学生能否很好地掌握所传授的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将学习目标真正落实,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以小学高效课堂如何制定和出示学习目标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学习目标 小学高效课堂 制定方法  学习没有目标,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如果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班级学习成绩,就必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人,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可见教师的有效引导是学生探究科学的脚手架,是活跃课堂氛围的催化剂,引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对学生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适时引导,灵活调控,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迸射创新
摘 要: 教育的课堂组织形式从最初的一对一指导,到后来的班级授课,再发展到今天的共同体,经历了一个漫长、反复的历史演化过程。小班化教学的理想生本课堂组织形式是异质化共同体。文章分析了异质化共同体作为生本课堂组织形式的具体特点和构建途径,认为它具有生态化、平等性、合作化与个性化的特征,可以通过德性化班级文化、动态化师生关系和多元化课堂评价等方法构建完善。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 生本课堂组织形式 生
摘 要: 美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就在苏北农村支教期间所见所闻所感,针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完成美术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农村中小学 教学模式  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
摘 要: 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小结,而是要以丰富多样的小结向学生展现教学的魅力,音乐的活力,以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前进。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学环节 小结 运用  一节好的音乐课,除了拥有一个引人入胜、激发学习兴趣的开场白,一段和谐愉悦、生动活泼的音乐教学活动外,还要有一个起到画龙点睛作
摘 要: 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通过美术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民间美术作为小学美术课程教育中重要的课外补充资源,在美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这一点对民间美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 民间美术 小学 美术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而美术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自古以来
摘 要: 在生活中,如何教育智障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并且抓住美欣赏陶冶呢?根据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作者认为可以通过生活、环境、生命等,选择美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陶冶,讲述如何通过生活、环境、生命等方面对智障孩子进行美学陶冶。  关键词: 智障学生 美学能力 陶冶方法  有人问:怎么智障孩子的审美这样差呢?怎样才能改变现状,让他们融入社会呢?这真是让人揪心的话题。从特殊教育的过程来看,现在德智体都
摘 要: 本文从广义角度探讨前置性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的统筹设计。基于有效备课,设计难易适中、体现层次性、开放性、价值性的前置性作业;课堂作业设计目标制定要适度、具体。依托教学内容设计,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层次化”,使用好课后习题,整合教辅资源,倡导课堂中学生自己出题,重视解决课堂中生成性问题。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学习内容的总结与相互交流,注意复习课、练习课、讲授课习题差异,要
摘 要: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基础教育,一项公民教育。古今中外历来把爱国主义视为凝聚民族精神、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最鲜艳的旗帜。基于初中音乐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更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素材,结合近期国内外重大的爱国主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有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 初中音乐课堂 爱国主义 教育  2014年12月13日我国举行了首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