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学科教学效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452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学生正处于学知识、长才干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放大学科教学效用,催生学生学习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善学、乐学、勤学”,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情感教育;放大效用
  初中思品课教学,新课改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投身于学习活动,让他们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学习,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学习的效率。
  一、融洽关系,创设情境,在激情引起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1.教师要尊重学生。思品课教学,教师在传授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要把建立融洽、愉悦的新型师生关系、催生学生学习情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现实社会以及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为例,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把时政热点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探究,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教师要关爱学生。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铸造者,在教学过程中要用自己规范的言行举止、精湛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人文素养,感染和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动手实践,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思想道德品质。笔者在平时的思品课教学中,主动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熟悉、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值得信赖、乐于倾诉”的良师益友。
  3.教师要激励学生。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中肯、善意、科学的评价,评判学生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督促学生在学习上不断提高,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与热情。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创新精神、素质提高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挖掘学生的爱好、长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的意识和成长动力。
  二、优化方法,灵活施教,在挖潜增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注重以事激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提问等方法,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不断探究、认真学习,培养创新能力,从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中,根据课时目标和任务、围绕教学要求,经常补充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等内容,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产生浓厚、强烈的兴趣。
  2.注重以理激情。思品课有些概念、观点理论性很强,有的知识点比较抽象枯燥、生涩难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具体事例来学习相关知识。笔者在教学“追求公平”这一框题的内容时,先为学生讲解公平概念,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结合公平概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探究学习,明确在日常交往中,对不同的人一视同仁;在商品买卖中,公平交易等都是公平的表现。引导学生要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自觉把“公开、公平、公正”作为为人处世价值标准和道德素养。
  3.注重以身示范。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创造性的灵活施教,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又要以自己的文化学识、道德水准、行为习惯,影响和带动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充满时代气息,从而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加深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思品课教学的绩效,努力促进教学相长。
  三、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在学以致用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1.教学兼顾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感体验、认知能力、价值观念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围绕知识与能力目标组织教学,也要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如笔者在讲解“情系祖国”时,我结合“爱我中华”、“复兴中华”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让学生认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而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2.教学兼顾个性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道德情操,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张扬学生的个性。笔者注重把教学活动拓展延伸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学习政治知识。在讲解“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框题的内容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消费现象,逐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一个聪明、合格的消费者。
  3.教学兼顾能力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启迪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悬疑及时给予适当的点拨。如笔者在讲解“学会尊重别人”内容时,我列举了大量事例,表明尊重别人的重要性。接着组织学生们讨论“如何在与人交往中尊重别人?”学生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的结合生活、学习实际畅谈尊重别人的事例,然后组织学生根据不同的事例进行讨论,然后再导入新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江庄中学)
其他文献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实战演练场所。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体验、探究创新、走进生活的过程。语文学科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就是要寻找到一条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新道路,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
提问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丰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讲解中适当地插入一些提问,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起到锻炼学生思维与听说能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那么,在新课程下我们如何用提问这一教学手段来有效地优化教学课堂。  一、提问要与情境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兴趣  如果我们设计的提问与我们创设的语言情境相结合,则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兴趣地进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思品教学偏离了自己的轨道,出现了重知识、轻导行的现象。思品课的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本文从依靠课堂、依靠实践、依靠考核等方面阐述思品教学中导行的重要性。  【关键词】导行;课堂;实践;考核   思品课教学可分为三部曲:激情——明理——导行。其实激情和明理是导行的前提条件,导行才是思品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自身的行为表现,因此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