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职数学教学要为专业课程服务,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整体教学的理念和学科间协调配合的观念;其次要结合专业特点,以专业需要重新构建数学教学体系;再次要打破教学常规模式,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数学教学整体教学学科间协调配合数学教学体系多元化教学方式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不是狭义的就业教育,而是同样要体现马克思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主题。数学课作为基础课,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性素质为己任,教师一方面要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另一方面要训练学生的核心能力。经我国专家确定的核心技能包括八个大类: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运用。高职数学教学要为专业课程做好服务,保证专业课的顺利进行。
一、树立整体教学的理念和学科间协调配合的观念
教师在各自的教学中往往只会考虑到该门学科的前后延续性、整体性和次重点。区别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专业性突出,专业课程是教学的主旋律,数学等基础课程应当为专业课程服务。八类核心技能要求职业教育要以专业课程为主心骨,基础课程为辅助教学,形成一个教学整体,全力为社会打造专业的技术人才。
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视角研究课程改革,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要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应当首先打破学科之间各自为营的陈旧观念,树立整体教学的观念和各学科间协调配合的教学观念。
二、结合专业特点,以专业需要重新构建数学教学体系
数学课程目标应面向全体学生,并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体现数学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根据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数学课程内容应针对不同的专业,面向职业岗位或职业岗群,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结合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重组课程结构,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获得必需的知识。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教师应针对专业进行数学教学,要使学生知道数学的职业应用价值,并通过这一应用过程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最终形成解决职业岗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高职数学教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数学知识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数学知识是介绍性传授的。同时高职数学教师还要与专业课教师建立沟通的渠道,了解数学内容对各专业所需的时间段和侧重点,做到根据专业需要认真选择或编写教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从而重新构建以专业需要为主的新的数学教学体系。在调整过程中教师可不必过于强调数学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关键是要突出职业学校数学的实用性和服务性。例如财会专业要以学习函数、概率与统计初步等知识为主;电子电工专业要以学习三角函数及复数等知识为主;机械专业(包括数控专业)要以学习立体几何、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为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等差数列时,不妨引导他们从算法的最优化说起。而与学生专业知识联系不大的内容则可以让学生作一般性的了解,教师更不必要深入和拓展。这样,学生就能深切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有用之处。
另外,学校也可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编制合适的校本教材,建立一套独立而全面有效的数学题库,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真正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到达最优的教学效果,为专业课程做好服务的角色。
三、打破教学常规模式,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直以来,数学教学都是以课堂讲授的单一模式进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教师从头讲到尾,演绎着纯数学的严密逻辑推理,学生也多是机械化接受,应付考试,毫无乐趣和生气可言。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深入,教师应大胆尝试创新,打破死气沉闷的教学模式,探索数学实验、合作交流、动手游戏等方式结合而成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科学设计,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寓于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中,合理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力。
如在一次讲授“椭圆的观摩课”上,笔者在开始新课之前,拿出了二十几块预先制作好的教具,分发给学生,让同桌的两个人一起合作按照要求画出椭圆的时候,整个班级都沸腾了,接下来整个一堂课的教学气氛一直保持在热烈积极的状态下,教学效果非常突出。而这是一个数学基础很差的电子电工班,课后学生普遍反映这是一堂记忆深刻的数学课,对椭圆的形成非常直观又理解深刻。
数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应用极其广泛,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要应用数学的概念、法则和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高职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学习数学教学目的中的重要内容。数学建模就是沟通实际问题与数学工具之间的桥梁,是建立和处理数学模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过程。教师应针对有专业特点的实际问题,建立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实质性地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也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夯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使学生真正地满足社会需求。
此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不影响数学学习理论严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从专业课教材中选取一些具体实例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是有密切关联的,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
关键词: 高职数学教学整体教学学科间协调配合数学教学体系多元化教学方式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不是狭义的就业教育,而是同样要体现马克思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主题。数学课作为基础课,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性素质为己任,教师一方面要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另一方面要训练学生的核心能力。经我国专家确定的核心技能包括八个大类: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运用。高职数学教学要为专业课程做好服务,保证专业课的顺利进行。
一、树立整体教学的理念和学科间协调配合的观念
教师在各自的教学中往往只会考虑到该门学科的前后延续性、整体性和次重点。区别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专业性突出,专业课程是教学的主旋律,数学等基础课程应当为专业课程服务。八类核心技能要求职业教育要以专业课程为主心骨,基础课程为辅助教学,形成一个教学整体,全力为社会打造专业的技术人才。
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视角研究课程改革,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要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应当首先打破学科之间各自为营的陈旧观念,树立整体教学的观念和各学科间协调配合的教学观念。
二、结合专业特点,以专业需要重新构建数学教学体系
数学课程目标应面向全体学生,并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体现数学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根据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数学课程内容应针对不同的专业,面向职业岗位或职业岗群,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结合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重组课程结构,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获得必需的知识。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教师应针对专业进行数学教学,要使学生知道数学的职业应用价值,并通过这一应用过程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最终形成解决职业岗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高职数学教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数学知识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数学知识是介绍性传授的。同时高职数学教师还要与专业课教师建立沟通的渠道,了解数学内容对各专业所需的时间段和侧重点,做到根据专业需要认真选择或编写教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从而重新构建以专业需要为主的新的数学教学体系。在调整过程中教师可不必过于强调数学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关键是要突出职业学校数学的实用性和服务性。例如财会专业要以学习函数、概率与统计初步等知识为主;电子电工专业要以学习三角函数及复数等知识为主;机械专业(包括数控专业)要以学习立体几何、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为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等差数列时,不妨引导他们从算法的最优化说起。而与学生专业知识联系不大的内容则可以让学生作一般性的了解,教师更不必要深入和拓展。这样,学生就能深切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有用之处。
另外,学校也可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编制合适的校本教材,建立一套独立而全面有效的数学题库,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真正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到达最优的教学效果,为专业课程做好服务的角色。
三、打破教学常规模式,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直以来,数学教学都是以课堂讲授的单一模式进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教师从头讲到尾,演绎着纯数学的严密逻辑推理,学生也多是机械化接受,应付考试,毫无乐趣和生气可言。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深入,教师应大胆尝试创新,打破死气沉闷的教学模式,探索数学实验、合作交流、动手游戏等方式结合而成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科学设计,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寓于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中,合理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力。
如在一次讲授“椭圆的观摩课”上,笔者在开始新课之前,拿出了二十几块预先制作好的教具,分发给学生,让同桌的两个人一起合作按照要求画出椭圆的时候,整个班级都沸腾了,接下来整个一堂课的教学气氛一直保持在热烈积极的状态下,教学效果非常突出。而这是一个数学基础很差的电子电工班,课后学生普遍反映这是一堂记忆深刻的数学课,对椭圆的形成非常直观又理解深刻。
数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应用极其广泛,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要应用数学的概念、法则和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高职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学习数学教学目的中的重要内容。数学建模就是沟通实际问题与数学工具之间的桥梁,是建立和处理数学模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过程。教师应针对有专业特点的实际问题,建立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实质性地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也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夯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使学生真正地满足社会需求。
此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不影响数学学习理论严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从专业课教材中选取一些具体实例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是有密切关联的,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