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he1983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是把学生的感知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针对小学生写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改变小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必须从小抓起,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观察力 审美情趣
  作文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运用,所以基础知识必不可少。作文是一个人思想的表述,说白了,有想法才能做出文章来,“为赋新词强说愁”是写不出文章来的。小学生作文同样也应该是小学生幼小心灵对人对事的一种思想表达。
  “作文太难了,没内容可写,胡乱写点交上算了。”“买本作文选抄上得了。”这是小学生写作文出现的普遍心理问题,结果出现字不达数.题不达意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具体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小学生知识积累少,社会阅历浅,理解事物能力低。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范文的作用放在第一位。
  范文艺术性高,体裁丰富,语言文字规范。指导学生跟着范文学起点标准,针对学生初次接触作文课,不知如何下手的问题,对照范文出习作,对题目仅做小幅度改动,试探学生的模仿能力。当然不是原封照搬,要对学生的新方法、新思路给予积极的评价。例如:指导学生写《我的同桌》这一习作时,写前指导学生抓住典型事例写,以突出同桌的性格。这样人物丰富,性格突出。同时加入部分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并在事例方面进行提示。所提示的是多数学生所经历过的、且印象较深的事例。这样易于成文,帮助学生构思。通过回顾范文引导学生的思路,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积累的过程。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分类,哪些写景、哪些写人物心理、哪些叙事,使学生拿到一个作文题,立即能想到一篇范文。在此基础上,学生的立意问题不会出太大的偏差。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用感官认识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活动,是人们获取新的经验知识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是要求学生注意身边发生的事。当然既包括好人好事,又包括丑恶现象。留心观察自然界,自然环境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留心观察生活本身。一次,我指导学生写《我的妈妈》一文,首先请几个同学讲一讲自己妈妈的外貌特征,同学大多说的不太好。我又让他们讲一讲自己和妈妈之间发生的动人事,有些同学一下子讲不上来,也许是太多了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我提示说:每天起早为你做早饭、送你上学、辅导你功课的是谁?我讲的这些虽不是典型事例,但多数同学经历过,易于打开思路。我进一步指导说:写妈妈不一定写她本身,可写她与邻居、单位间发生的事,也可以写自己与妈妈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我让学生这两天注意观察,两天后交习作,结果的确不错。另外,我指导学生对具体事物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准确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是锻炼学生观察力的一次好机会。我重点指导学生观察革命烈士纪念碑,对座落、碑座、碑身、碑文、周围环境一一提示,有的同学还会拿笔记了下来。所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注意观察的好习惯非常重要,让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动植物的特点、与人交往或观看的精彩节目等都可以在日记中表达出来。只有多观察才会有想法,否则“憋”出来的文章是不会精彩的。
  三、基础知识的积累。
  知识越丰富,写出的文章越美。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我对新学到的词语、成语、谚语等,要求学生不但会读,写明白它的含义,还要会用。分析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所起的作用,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并对新学的词语进行分类,使学生一目了然。知道该词语在作文时用于写什么?怎样用?并推行词语笔记制度,让学生将词语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以便作文时备查。这一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该词语如何使用中巩固了基础知识,记得更牢。其次,我还鼓励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籍。叶圣陶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所以,特别是星期天和假期,我给学生列出阅读书目作为参考,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读物,这样印象会更深。另外我还鼓励学生作读书笔记,可以检验他们的运用能力。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
  语文审美的对象是课文,文章中大多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只有把学生带入特定情景中去,让学生与作者有共同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基础,这样学生与作者才会产生共鸣。只有培养了学生理解美的能力,学生的思想感情才能向更高的层次升华。课文作者的审美情趣对学生幼小的心灵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杨九俊主编:《小学语文课堂诊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吴永军:《新课程学习方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程振响、陈萍等编著:《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设计》,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其他文献
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的先进理念,探索学生全面发展之路?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为: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积极向上的师生情感,以情优教,是搞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关键,也是搞好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在数学教学中,全面注重和发挥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认知和情感有机协调,水乳交融,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从而使数学教学成为令学生
摘要:自信力是学生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在人生目标的实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信力是学生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在人生目标的实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力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着眼于受教育者长远发展和基本素质的提高,通过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高中美术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一点美术基础都没有,在此情况下,上好高中美术课就显得甚为重要。下面结合自己在高中美  关键词:高中 美术  1、依据学科特征因材施教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因材施教”与学科特征两者紧密结合。正确面对学生的差异,不能要求每个学生将来都成为画家,但必须使人人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与进步;高中学生通过对美术欣赏的
期刊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愿望,儿童更是如此。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很多情况下,他们正是靠着这种愿望的推动,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需要。反复的成功体验,不禁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行为提供了强烈的动机,而且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良好的态度、稳定的情绪、情感、理想和信念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养成。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人格从未品尝过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地理实践。”因此,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能力,增长知识。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地理 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前几年我校仅采用了与教材配套的一本练习册作为学生作业,作业形式呆板,主要为单一再现
一.研究背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其病理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及死亡,并伴有残存神经元内出现路易氏小体。大量证据表明,
摘要: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教师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