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报告是我们党迈向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为重庆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一统三化两转变”和新型工业化大会的总体要求,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为主攻方向,着力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做大增量与做优存量、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三个关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到2015年工业销售产值达到3万亿元,发挥工业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中的核心作用,为重庆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增后劲
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总体上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发展仍是硬道理。目前,重庆与全国一样,正面临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我们将全力做好稳增长工作。
以政策引导和项目建设为抓手,用好用活用足实体经济、民营经济等各项政策措施,最大化发挥政策效应;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服务工作,加速亿台级笔记本电脑及智能终端、长安鱼嘴千亿汽车城等重大项目投产达产,推进FINEX熔融炼铁、MDI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研究提出冶金、船舶等相对困难行业脱困方案,帮助企业解决能源、资金、用工等问题,努力拓宽销售渠道,既稳住现有市场,又抢占新市场,千方百计扩大产品销量。
同时,着眼长远,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以抓好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优化产业合理布局,推进兼并重组,促进产业链垂直整合,破解“两头在外”主要工业品物流成本高的困局,引导企业向集群、创新、低碳等方向转型发展,形成民营、国有、外资三类企业在共同推进产业集群的实践中互动发展的新格局。瞄准世界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发展趋势,建立企业配置全球科技资源机制,强化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着力提高企业制造基础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品牌创建能力,推动开发铸锻、焊接、电镀、切削等基础工艺,提升轴承、齿轮、紧固件等基础零部件制造质量,加强镁、铜、铝等基础原材料基地建设,引导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实现100项战略性新产品和100项关键性新工艺的突破,形成新产品“上市一批、在研一批、启动一批”滚动机制,创建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力争在经济恢复增长后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引进增量与优化存量并举
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同时,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重庆工业发展水平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迈进阶段,要成为国家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工业规模起码要达到3—5万亿元,才能真正形成五个以上过3000亿元的主导产业集群,对周边地区才会产生足够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重庆做大经济规模,仅仅依靠现有产能是不够的,必须坚持引进增量与优化存量并举。
坚定不移地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道路,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整合部门、区县、园区、企业等资源,组建500个由4—5人构成的懂专业、懂成本、懂外语、谙熟谈判技巧的专业招商团队,重塑商务流程,抢占招商引资先机,紧紧围绕产业集群,以构造整机产业链、原材料产业链、成品产业链为目标,瞄准全球生产体系的高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发展潜力大、成长速度快、面向全球市场、面向消费者、对物流不敏感的“旗艦”项目,以及关键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等战略项目,加速发展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着力开发生产多品牌、多品种的高新技术产品,支撑工业的高位运行。
将技术改造作为实现工业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做优做强存量。围绕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改造提升现有产业,重点抓好汽车、电脑、机床、船舶等主要工业品供应链企业的重大装备技术改造,力求在关键零部件和产品质量方面取得突破,走出一条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之路。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壮大现代服务业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推动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发展壮大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重庆将围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资源整合机制,整体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按照现代产业演进的方向,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电子产业向高端发展,开发芯片、4G、4D等核心技术,培育自己的关键零部件和智能终端设备代工企业;汽车产业用中高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着力引进世界级知名品牌、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装备制造业发展大型成套和轻型、电子装备;材料产业延长钢铁、有色金属、玻璃纤维等产业链,大力发展新材料;轻纺产业着力往精细化、个性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特色产品。
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形成集研发、设计、检测、物流、商务咨询等于一体的全方位工业服务体系。提高“渝新欧”运行效率与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建成货运航空物流枢纽,国际航班力争每周100班以上,达到上海港水平;完善空港、寸滩、果园三大国家级物流平台功能,建成欧洲货物分拨中心,打造内陆最大综合性物流中心。建设创新型工业金融集聚区,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加工贸易、总代及分销、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结算项目,建立汽车、摩托车等结算中心,加快金融中心建设。建立政府资金与创投资金联动机制,设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吸引境内外股权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投资机构在重庆开展风险投资业务,使风险投资成为促进重庆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重庆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大兴调研、务实和服务之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的发展目标。
(作者系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增后劲
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总体上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发展仍是硬道理。目前,重庆与全国一样,正面临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我们将全力做好稳增长工作。
以政策引导和项目建设为抓手,用好用活用足实体经济、民营经济等各项政策措施,最大化发挥政策效应;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服务工作,加速亿台级笔记本电脑及智能终端、长安鱼嘴千亿汽车城等重大项目投产达产,推进FINEX熔融炼铁、MDI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研究提出冶金、船舶等相对困难行业脱困方案,帮助企业解决能源、资金、用工等问题,努力拓宽销售渠道,既稳住现有市场,又抢占新市场,千方百计扩大产品销量。
同时,着眼长远,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以抓好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优化产业合理布局,推进兼并重组,促进产业链垂直整合,破解“两头在外”主要工业品物流成本高的困局,引导企业向集群、创新、低碳等方向转型发展,形成民营、国有、外资三类企业在共同推进产业集群的实践中互动发展的新格局。瞄准世界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发展趋势,建立企业配置全球科技资源机制,强化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着力提高企业制造基础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品牌创建能力,推动开发铸锻、焊接、电镀、切削等基础工艺,提升轴承、齿轮、紧固件等基础零部件制造质量,加强镁、铜、铝等基础原材料基地建设,引导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实现100项战略性新产品和100项关键性新工艺的突破,形成新产品“上市一批、在研一批、启动一批”滚动机制,创建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力争在经济恢复增长后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引进增量与优化存量并举
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同时,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重庆工业发展水平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迈进阶段,要成为国家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工业规模起码要达到3—5万亿元,才能真正形成五个以上过3000亿元的主导产业集群,对周边地区才会产生足够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重庆做大经济规模,仅仅依靠现有产能是不够的,必须坚持引进增量与优化存量并举。
坚定不移地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道路,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整合部门、区县、园区、企业等资源,组建500个由4—5人构成的懂专业、懂成本、懂外语、谙熟谈判技巧的专业招商团队,重塑商务流程,抢占招商引资先机,紧紧围绕产业集群,以构造整机产业链、原材料产业链、成品产业链为目标,瞄准全球生产体系的高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发展潜力大、成长速度快、面向全球市场、面向消费者、对物流不敏感的“旗艦”项目,以及关键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等战略项目,加速发展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着力开发生产多品牌、多品种的高新技术产品,支撑工业的高位运行。
将技术改造作为实现工业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做优做强存量。围绕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改造提升现有产业,重点抓好汽车、电脑、机床、船舶等主要工业品供应链企业的重大装备技术改造,力求在关键零部件和产品质量方面取得突破,走出一条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之路。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壮大现代服务业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推动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发展壮大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重庆将围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资源整合机制,整体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按照现代产业演进的方向,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电子产业向高端发展,开发芯片、4G、4D等核心技术,培育自己的关键零部件和智能终端设备代工企业;汽车产业用中高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着力引进世界级知名品牌、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装备制造业发展大型成套和轻型、电子装备;材料产业延长钢铁、有色金属、玻璃纤维等产业链,大力发展新材料;轻纺产业着力往精细化、个性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特色产品。
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形成集研发、设计、检测、物流、商务咨询等于一体的全方位工业服务体系。提高“渝新欧”运行效率与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建成货运航空物流枢纽,国际航班力争每周100班以上,达到上海港水平;完善空港、寸滩、果园三大国家级物流平台功能,建成欧洲货物分拨中心,打造内陆最大综合性物流中心。建设创新型工业金融集聚区,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加工贸易、总代及分销、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结算项目,建立汽车、摩托车等结算中心,加快金融中心建设。建立政府资金与创投资金联动机制,设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吸引境内外股权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投资机构在重庆开展风险投资业务,使风险投资成为促进重庆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重庆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大兴调研、务实和服务之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的发展目标。
(作者系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