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学教师,对于本节课教学仍在反思,思绪睫之飞翔;是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程改革为教师开辟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教师的创造力,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关键词】同类项;分析与反思“Similar terms” class analysis and resonsideration
Liang Guosheng
【Abstract】As an ordinary teaching teacher, regarding this class teaching still in resonsideration, soaring of the train of thought eyelash; Is the curriculum reform further urges the teacher to transform the role, becomes promoter who the student studies, but is not only the knowledge initiator; Was the curriculum reform opened the broad creation space for the teacher, stimulated teacher’s creativity, brought the full of vitality for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Key words】Similar terms; Analysis and resonsideration新课程的推进,使教育观念更新与发展在教育界引发了更多的讨论与思考。对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提出许多不同的观点与设想,但总的一点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实践探索与理论指导相结合是探索改革路子的最好办法。
通过本节课,我谈几点课堂教学体会。
1教师引入课堂教学要敏于创设问题情境,产生认知冲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者、促进者,有人曾喻作“催产土”。然而,面对一个班级学生想上好每一节课是不容易的。首先,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及心理水平,特别是根据农村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然后再做材料内容设计。
初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中学,在心里上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学习的动力多来自“无意注意”,有不少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情趣起伏较大,动力和效果不稳定。对于知识技能掌握方面,单向思维占主导,多向思维较弱,机械记忆甚于理解记忆,偏好形象忌抽象,宜静不宜动的观点等。因此,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和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学习目的,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
为上好这一节课,在本节课的前一天,我特布置一项实践作业:同学们到学校图书室借书时,图书室的书是怎样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摆放?让学生事先去感受一下“分类思想”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在新课引入时,我先让同学们解释成语“物以类聚”的含义,再由同学们发表实践体会,表达感想。学生也从中悟出了“分类思想”能给事物的操作或叙述带来方便的道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同时,问题情境的设置对本节课的探索重点打下了基础。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教师在启发课堂时应该尽量从学生所经历所接触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成数学概念、运算法则和数学思想。
2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实质是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应该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在本节课堂上,我创设一系列“渐进式”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建构教学概念。
因为学生思维常是发散的,所以我在让学生了解“物以类聚”的分类思想能给生活带来方便后,抓紧时机引入同类项概念的探索。
师:多项式3a2b-4ab2-3+5a2b+2ab2+5有几项?它们分别是什么?
生:六项,它们是3a2b、-4ab2、-3、-5a2b、+2ab2、+5。
师:在其它项中能否找到与第一项3a2b可归为一类的项?
生:第四项5a2b+2ab2可归为一类。
师:这两个可归为一类的项具有什么共同特征?(由学生讨论交流并归纳,教师补充)。
生:①所含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项是同类项?
生: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等的项。
师:想一想:(1)同类项的系数该怎么看呢?(是相同,还是不相同)。
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师:(2)根据定义,上面的多项式还有哪些项是同类项呢?
生:第二项-4ab2与第五项2ab2。
师:为什么呢?其实只要注意几个条件?
生:判断同类项的两点:一是所含的字母相同;二是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等。
师:在多项式中,-3和-5都是不含有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规定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所以这个多项式有几对同类项?为什么?
生:三对,分别是3a2b和5a2b-对,-4ab2与2ab2-对,它们所含的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等,还有一对是-3与+5,它们都是常数项。
师:想一想,判断下列各题中的两个项是否是同类项:(1)3a2b与-4ab2;(2)3a2b与-12ba2;(3)3a2b与12a2bc;(4)3ab与3ab2。
由于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促使概念的形成,让他们感受到了付出劳动,得到发展,取得成功的乐趣。因此,对这四个概念分析性问题,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表见解,使课堂达到一个小高潮,也经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产生了飞跃。
接着,我通过以下例题巩固学生对概念的认识,由同学判断,教师板书的形式进行,体现一种学生思维,教师示范的过程。
例1指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3a-2b+3b-2a-5;
(2)3ab-2ab2+13ab2+32ba2;
(3)3a3-2a2b+a3-2a3。
完成该例题后,我让学生进行题后反思:由例题或本节课所学可知在判断同类项时要注意什么?我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约两分钟后,我让同学们发表见解,学生各抒己见,反应激烈,把课堂带入了高潮,提出判断同类项几个注意点:
(1)所含的字母要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等;(3)两项是否同类项与其系数无关;(4)同类项与其所含字母的顺序无关;(5)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6)同类项可以是多项,只符合两个标准的几项都可以;(7)同类项是就单项式来说的;……
数学教学过程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中这几个方面是交织在一起的。当然,整个教学过程对老师要求很高,教师要备好课,深入钻研教材,做到吃透、吃准,同时还要随机应变的能力,有较高的教学机智,对学生的问题或深入引导,或很快、又准的给予解答,教师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不断进取的精神,开放的思想,创新的意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教师要巧妙地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给学生创设“自由”空间,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
3更新观念,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敢于发掘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的潜能
只要我们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创设良好的条件,不管什么样的学生都是“行”的,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有的理念。学生学习的本质是经验的再构,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的感悟来获得知识。同时,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新课程强调教师的开发性,教材留有空间,要求教师去创造。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诱因,学生的创造性是教师创造性的集中表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生活中要不断创设良好条件,还应当尊重学生自主作用,不要压抑他们的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独特见解,不管对还是错,教师都要认真对待,并鼓励他们提出更多见解,主动探讨教学中疑点、难点及隐性知识,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造,养成“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的精神。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学教师,对于本节课教学仍在反思,思绪睫之飞翔;是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程改革为教师开辟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教师的创造力,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然而,课程改革是漫长而又艰巨的。
【关键词】同类项;分析与反思“Similar terms” class analysis and resonsideration
Liang Guosheng
【Abstract】As an ordinary teaching teacher, regarding this class teaching still in resonsideration, soaring of the train of thought eyelash; Is the curriculum reform further urges the teacher to transform the role, becomes promoter who the student studies, but is not only the knowledge initiator; Was the curriculum reform opened the broad creation space for the teacher, stimulated teacher’s creativity, brought the full of vitality for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Key words】Similar terms; Analysis and resonsideration新课程的推进,使教育观念更新与发展在教育界引发了更多的讨论与思考。对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提出许多不同的观点与设想,但总的一点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实践探索与理论指导相结合是探索改革路子的最好办法。
通过本节课,我谈几点课堂教学体会。
1教师引入课堂教学要敏于创设问题情境,产生认知冲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者、促进者,有人曾喻作“催产土”。然而,面对一个班级学生想上好每一节课是不容易的。首先,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及心理水平,特别是根据农村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然后再做材料内容设计。
初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中学,在心里上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学习的动力多来自“无意注意”,有不少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情趣起伏较大,动力和效果不稳定。对于知识技能掌握方面,单向思维占主导,多向思维较弱,机械记忆甚于理解记忆,偏好形象忌抽象,宜静不宜动的观点等。因此,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和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学习目的,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
为上好这一节课,在本节课的前一天,我特布置一项实践作业:同学们到学校图书室借书时,图书室的书是怎样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摆放?让学生事先去感受一下“分类思想”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在新课引入时,我先让同学们解释成语“物以类聚”的含义,再由同学们发表实践体会,表达感想。学生也从中悟出了“分类思想”能给事物的操作或叙述带来方便的道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同时,问题情境的设置对本节课的探索重点打下了基础。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教师在启发课堂时应该尽量从学生所经历所接触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成数学概念、运算法则和数学思想。
2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实质是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应该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在本节课堂上,我创设一系列“渐进式”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建构教学概念。
因为学生思维常是发散的,所以我在让学生了解“物以类聚”的分类思想能给生活带来方便后,抓紧时机引入同类项概念的探索。
师:多项式3a2b-4ab2-3+5a2b+2ab2+5有几项?它们分别是什么?
生:六项,它们是3a2b、-4ab2、-3、-5a2b、+2ab2、+5。
师:在其它项中能否找到与第一项3a2b可归为一类的项?
生:第四项5a2b+2ab2可归为一类。
师:这两个可归为一类的项具有什么共同特征?(由学生讨论交流并归纳,教师补充)。
生:①所含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项是同类项?
生: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等的项。
师:想一想:(1)同类项的系数该怎么看呢?(是相同,还是不相同)。
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师:(2)根据定义,上面的多项式还有哪些项是同类项呢?
生:第二项-4ab2与第五项2ab2。
师:为什么呢?其实只要注意几个条件?
生:判断同类项的两点:一是所含的字母相同;二是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等。
师:在多项式中,-3和-5都是不含有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规定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所以这个多项式有几对同类项?为什么?
生:三对,分别是3a2b和5a2b-对,-4ab2与2ab2-对,它们所含的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等,还有一对是-3与+5,它们都是常数项。
师:想一想,判断下列各题中的两个项是否是同类项:(1)3a2b与-4ab2;(2)3a2b与-12ba2;(3)3a2b与12a2bc;(4)3ab与3ab2。
由于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促使概念的形成,让他们感受到了付出劳动,得到发展,取得成功的乐趣。因此,对这四个概念分析性问题,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表见解,使课堂达到一个小高潮,也经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产生了飞跃。
接着,我通过以下例题巩固学生对概念的认识,由同学判断,教师板书的形式进行,体现一种学生思维,教师示范的过程。
例1指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3a-2b+3b-2a-5;
(2)3ab-2ab2+13ab2+32ba2;
(3)3a3-2a2b+a3-2a3。
完成该例题后,我让学生进行题后反思:由例题或本节课所学可知在判断同类项时要注意什么?我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约两分钟后,我让同学们发表见解,学生各抒己见,反应激烈,把课堂带入了高潮,提出判断同类项几个注意点:
(1)所含的字母要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等;(3)两项是否同类项与其系数无关;(4)同类项与其所含字母的顺序无关;(5)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6)同类项可以是多项,只符合两个标准的几项都可以;(7)同类项是就单项式来说的;……
数学教学过程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中这几个方面是交织在一起的。当然,整个教学过程对老师要求很高,教师要备好课,深入钻研教材,做到吃透、吃准,同时还要随机应变的能力,有较高的教学机智,对学生的问题或深入引导,或很快、又准的给予解答,教师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不断进取的精神,开放的思想,创新的意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教师要巧妙地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给学生创设“自由”空间,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
3更新观念,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敢于发掘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的潜能
只要我们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创设良好的条件,不管什么样的学生都是“行”的,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有的理念。学生学习的本质是经验的再构,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的感悟来获得知识。同时,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新课程强调教师的开发性,教材留有空间,要求教师去创造。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诱因,学生的创造性是教师创造性的集中表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生活中要不断创设良好条件,还应当尊重学生自主作用,不要压抑他们的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独特见解,不管对还是错,教师都要认真对待,并鼓励他们提出更多见解,主动探讨教学中疑点、难点及隐性知识,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造,养成“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的精神。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学教师,对于本节课教学仍在反思,思绪睫之飞翔;是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程改革为教师开辟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教师的创造力,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然而,课程改革是漫长而又艰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