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的学习效率,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课堂教学进行生活化设置,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并使其自身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理解能力. 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小学生能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教师缺乏新颖的教学观念
受应试教育长期的影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依旧无法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不断地向学生传授理论性的知识,而忽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得学生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数学学习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课程失去学习的热情,而这样也影响其自身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数学教师缺少对教学方法的创新
部分数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还没有足够了解,因此,数学教师缺少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使得原本具有启发性的数学知识,变得毫无作用,如果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将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致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死气沉沉,学生没有活力,而教师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导致教师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意义缺乏了解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教师缺乏对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准确认知,所以,数学教师不能意识到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明确生活化教学目标,也就很难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得生活化教学方法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实际作用,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有严重影响的.
二、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提出的策略
(一)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数学教师要想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生活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对数学教学产生真实的思想情感,这样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在学习过程中认真主动听讲. 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算术能力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算术,这时学生就会想到购物时需要算术,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思维设计数学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假如你在买文具用品时,你的钱包中有10块钱,这时你要买2支铅笔,一个卷笔刀和两个橡皮,铅笔和橡皮的单价为1元,卷笔刀为5元,请问你钱包中的钱够买这些文具用品吗?”当教师提出的问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对教学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思考钱包中的10元钱是否能购买这些物品. 教师采用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快速算出答案.
(二)创设生活情境教学,让学生真实地体会教学内容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时将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思想感情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教学,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动态的数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再将这些数字组成简单的算式,如“20 - 5 = ?、16 1 = ?”等,引发学生对这些算式的思考. 因为小学生刚刚接触2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不能及时地解答出这些问题,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情况进行角色扮演,教师找出一名学生扮演卖水果的人,再找一个买水果的人,然后让学生根据数学算式进行模仿,水果摊一共有20个苹果,买水果的人拿走5个,那请同学们想一想水果摊中还剩几个苹果,教师可以用粉笔代替苹果,这样就能让学生真实地体会教学内容,并快速算出答案. 然后,教师再将具体的算数步骤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20以内的加减法.
(三)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生活化教学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课堂教学时也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互动,在教学时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友善,这样学生就会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主动与教师交流. 而这非常有利于教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 因此,数学教师在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从而能够因材施教. 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用不同图形绘画出美丽的图画,在课堂教学中将图画展示给学生,这时教师再为学生展示另一组图画,让学生对这两幅图画进行对比,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其中一幅图画与课本中的图形相似,从而激发其对教学内容的探索精神,并主动认识物体和图形.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新课标要求将课堂教学生活化,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这样才能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准确地理解数学教学知识. 因此,数学教师要将课堂教学生活化,使教学内容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而这样教师也能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霞.试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中华少年,2015(29) :12-23.
[2]张超群.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中华少年,2015(29):45-55.
[3]王英.探究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知识文库, 2015(21) :67-78.
一、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教师缺乏新颖的教学观念
受应试教育长期的影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依旧无法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不断地向学生传授理论性的知识,而忽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得学生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数学学习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课程失去学习的热情,而这样也影响其自身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数学教师缺少对教学方法的创新
部分数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还没有足够了解,因此,数学教师缺少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使得原本具有启发性的数学知识,变得毫无作用,如果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将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致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死气沉沉,学生没有活力,而教师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导致教师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意义缺乏了解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教师缺乏对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准确认知,所以,数学教师不能意识到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明确生活化教学目标,也就很难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得生活化教学方法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实际作用,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有严重影响的.
二、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提出的策略
(一)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数学教师要想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生活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对数学教学产生真实的思想情感,这样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在学习过程中认真主动听讲. 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算术能力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算术,这时学生就会想到购物时需要算术,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思维设计数学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假如你在买文具用品时,你的钱包中有10块钱,这时你要买2支铅笔,一个卷笔刀和两个橡皮,铅笔和橡皮的单价为1元,卷笔刀为5元,请问你钱包中的钱够买这些文具用品吗?”当教师提出的问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对教学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思考钱包中的10元钱是否能购买这些物品. 教师采用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快速算出答案.
(二)创设生活情境教学,让学生真实地体会教学内容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时将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思想感情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教学,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动态的数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再将这些数字组成简单的算式,如“20 - 5 = ?、16 1 = ?”等,引发学生对这些算式的思考. 因为小学生刚刚接触2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不能及时地解答出这些问题,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情况进行角色扮演,教师找出一名学生扮演卖水果的人,再找一个买水果的人,然后让学生根据数学算式进行模仿,水果摊一共有20个苹果,买水果的人拿走5个,那请同学们想一想水果摊中还剩几个苹果,教师可以用粉笔代替苹果,这样就能让学生真实地体会教学内容,并快速算出答案. 然后,教师再将具体的算数步骤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20以内的加减法.
(三)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生活化教学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课堂教学时也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互动,在教学时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友善,这样学生就会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主动与教师交流. 而这非常有利于教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 因此,数学教师在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从而能够因材施教. 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用不同图形绘画出美丽的图画,在课堂教学中将图画展示给学生,这时教师再为学生展示另一组图画,让学生对这两幅图画进行对比,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其中一幅图画与课本中的图形相似,从而激发其对教学内容的探索精神,并主动认识物体和图形.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新课标要求将课堂教学生活化,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这样才能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准确地理解数学教学知识. 因此,数学教师要将课堂教学生活化,使教学内容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而这样教师也能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霞.试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中华少年,2015(29) :12-23.
[2]张超群.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中华少年,2015(29):45-55.
[3]王英.探究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知识文库, 2015(21) :6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