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fhkjthre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过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可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己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 学法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但目前重教轻学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广大化学教师的当务之急。通过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结合本学科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我们知道,上课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学习新知识时要用到很多以前学过的储备在头脑中的知识。每上一节新课我们都会发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由知识的科学体系所决定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循序渐进。另一个特点是老师要面对全班学生讲课,因此只能按照一个速度去讲。学生在听课时出现知识障碍,查看过去的教科书,来不及;问老师和同学,就要中断老师讲课和干扰同学听讲,也不行。可见,上课时再来“搬”知识障碍是不可能的,而预习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经过预习再去听讲,上课时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往往比没有预习时要强。具体来说,在老师讲到预习时已经初步领会的部分时,就可以进一步关注老师讲课的思路,并和自己预习时的思路进行比较,看老师是怎么提出问题的,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又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当然,也可以考察一下自己预习的效果,对知识的领会是不是正确的。经过这么一番比较,就可以取长补短,不仅使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还可以大大提高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科学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化学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课堂上认真的听讲,积极思考,课下才能主动去钻研,去探究。学法指导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激发兴趣的方法有探索性、趣味性的实验,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悬念式的课堂结尾,教学过程中生动、流利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防、日常生活实际的素材等等。如:教授“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时,教师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是二氧化碳的‘小型制造者’,那么你能通过观察分析你的‘产品’,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本文就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学习。谈谈自说说二氧化碳的色、态、味吗?”语音刚落,每个学生都长长的吐了一口气,仔细的看,用鼻去闻,认真地总结。通过有趣的问题设计,二氧化碳主要的物理性质被同学们在欢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接着,在一高一低的阶梯上点燃了蜡烛,放在烧杯中说:“我们不用口吹,给烧杯中倒入什么气体,可熄灭这一高一低的蜡烛呢?”教师提问时,将“倒”、“一高一低”语气加重,以引起学生重视,学生中很快掀起了一个争论高潮。此时学生兴趣盎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顺势利导进行本章或本节内容的学习方法指导,效果较好。
  
  三、训练学生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
  
  “对比”是识记知识、掌握知识及应用知识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区分。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习需要,可进行以下对比:①概念、理论对比。如,氧化剂与还原剂、潮解与风化、化学反应与分解反应、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对比;②性质对比。如,酸与酸碱指示剂,氧化物,金属,碱,盐反应的现象、条件、产物比较。氧气与铁,碳,镁,磷,硫反应的现象对比;③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对比。如,氧气与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对比;④物质颜色对比。如,蓝色沉淀、蓝色溶液、蓝色晶体的对比等等。
  
  四、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观察方法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自始至终,从明显的到细微的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要提醒学生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在实验前,可提醒学生观察药品的颜色、气味、状态,实验所需仪器的形状、连接方法,实验发生所需的条件等。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如发光、放热或吸热、变色、气体的放出或吸收、生成沉淀等,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全面的观察,克服片面性。例如:镁带在空气中的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到耀眼的强光而忽视了物质颜色、形状的改变,也忽视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白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该实验时,可着重强调,或重复该实验以使学生能完整、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当然,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会“看”,还要让学生学会“摸”、“闻”,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可以让学生用手触摸烧杯壁来感受反应过程中的放热现象,使学生对于氢气可作为能源使用有了感性的认识。对于某些反应速率极快的实验,例如,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当酸碱中和到达等当点时,酚酞指示剂变色的时间很短,这时,就应提醒学生捕捉瞬间突变的现象,这样可培养学生的敏锐性。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及时提出实验中碰到的问题,并通过讨论、探究等形式来解决。
  
  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求异创新的学习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要舍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设计,操作实验,指导学生充分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器材自制实验用具,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学生在练习和解题时运用的不同方法和技巧要给予肯定,不要打击学生学习上的一些“标新立异”。在习题解答中,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正如古人所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间交流日益频繁,会议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发展较为成熟的口译理论,释意论已被公认为国际口译界的重要理论参考,本文主要解析会议口译
创业,是中职学生就业的另一条路,是常规就业的一个重要和必要补充.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技能、思想,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摘要】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改革宏观背景下,以能力立意的诵读法概念进入了2000年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成为语文教育研究中一个倍受关注的视点。本文从诵读法在语文学习中的源流、发展情况出发,指出诵读法在语文学习中的内容范畴、形式,并从语言文字本身的发展规律、语言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背景角度论述诵读法在语文学习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语文学习 诵读法 必要性    在“
【摘要】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运算技能、技巧的形成,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练”。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处理好课堂练习的几个关系。  【关键词】数学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运算技能、技巧的形成,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练”。它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又称B型利钠肽、脑利钠肽,是利钠肽家族重要一员,和氨基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由心肌细胞产
这是一堂数学复习课,黑板上写有这样一道计算题:56×8+88×4.rn学生算得的结果都是800,这是正确的答案.教师要球他们说说思考的过程,可能认为简单了吧,手立刻举起了一大片,一
【摘要】本文拟针对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进行分析,主要目标对象锁定在广大音乐人才,范围在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探索高校合唱指挥课程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中所起到的补充与促进作用。通过深入了解音乐专业人才对合唱学习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摸索音乐人才素质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提出可行对策、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合唱艺术教学;音乐教育;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合唱指挥
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成为翻译界的金科玉律.后来的许多翻译家总结的翻译标准对这一金科玉律进行了扩展和深入.科技翻译是非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学翻译标准和原
教学“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公因数”之后,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以下生活情境:rn例1:一间教室长8米,宽6米.如果要在教室的地面铺上方砖.在边长20厘米、边长30厘米、边长40厘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