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响应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号召,结合课程改革的变化,加快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本文简要分析了个性化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途径,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创业创业;能力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大众化普及,使得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日益严峻。同时,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部分大学生缺乏相应的创新创业素质,进一步影响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因此,高校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1.社会对高质量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传统的高校教育是以知识的教育为主,培养了一批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大学生。但是随着当前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企业提供的岗位有限且对人才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基于这一背景,传统的高校教育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大学生虽然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缺少必要的创新实践能力,难以适应企业对高质量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大学生的就业发展,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高质量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所以,高校应该响应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号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国家输送一批高质量的优秀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3.大学生实现自我的需求
高校在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能够促进大学生及早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从而使大学生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增强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奋斗热情及灵活的思维方式,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迸发创新的想法及灵感,且有强烈的实现自我的愿望。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积极引导,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吸引力,激發大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的动力,使大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在走向社会后,找准奋斗的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1.树立全民创新创业的理念
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首先需要改变大学生原有的就业观念,将创新创业的思想埋进大学生的心中。高校要积极宣传创新创业的理念,将其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是一件有趣的、触手可及的事情,只有这样,大学生才会积极地投身到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才能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艰苦奋斗、自主创新,从而在校园中掀起一股创新创业的浪潮。在树立全民创新创业理念的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树立典范的做法,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例如,高校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上创新创业的成功人士来校为大学生开展讲座,让大学生了解有关创新创业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理念。
2.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教育多以知识教育为主,没有充分关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国家有关部门以及高校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建立一支质量过硬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高校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高校要加强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培训,同时聘请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创业指导,从而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师资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创”背景下,高校应该理解“双创”的精神与内涵,从而提高对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能力对创业过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分析,笔者总结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因素,即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念,增强其专业知识能力及工作管理能力,提升大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只有更好地培养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才能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高兰恩.个性化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21):220-221.
[2]张媚.个性化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6.
[3]赵蕾.个性化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3):23-25.
[4]王晶晶.基于实践教学改革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4).
[5]冯琴.新建本科高校转型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研究——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视角[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6,34(4).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创业创业;能力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大众化普及,使得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日益严峻。同时,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部分大学生缺乏相应的创新创业素质,进一步影响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因此,高校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1.社会对高质量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传统的高校教育是以知识的教育为主,培养了一批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大学生。但是随着当前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企业提供的岗位有限且对人才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基于这一背景,传统的高校教育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大学生虽然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缺少必要的创新实践能力,难以适应企业对高质量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大学生的就业发展,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高质量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所以,高校应该响应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号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国家输送一批高质量的优秀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3.大学生实现自我的需求
高校在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能够促进大学生及早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从而使大学生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增强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奋斗热情及灵活的思维方式,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迸发创新的想法及灵感,且有强烈的实现自我的愿望。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积极引导,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吸引力,激發大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的动力,使大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在走向社会后,找准奋斗的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1.树立全民创新创业的理念
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首先需要改变大学生原有的就业观念,将创新创业的思想埋进大学生的心中。高校要积极宣传创新创业的理念,将其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是一件有趣的、触手可及的事情,只有这样,大学生才会积极地投身到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才能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艰苦奋斗、自主创新,从而在校园中掀起一股创新创业的浪潮。在树立全民创新创业理念的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树立典范的做法,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例如,高校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上创新创业的成功人士来校为大学生开展讲座,让大学生了解有关创新创业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理念。
2.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教育多以知识教育为主,没有充分关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国家有关部门以及高校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建立一支质量过硬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高校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高校要加强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培训,同时聘请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创业指导,从而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师资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创”背景下,高校应该理解“双创”的精神与内涵,从而提高对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能力对创业过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分析,笔者总结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因素,即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念,增强其专业知识能力及工作管理能力,提升大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只有更好地培养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才能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高兰恩.个性化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21):220-221.
[2]张媚.个性化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6.
[3]赵蕾.个性化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3):23-25.
[4]王晶晶.基于实践教学改革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4).
[5]冯琴.新建本科高校转型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研究——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视角[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6,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