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wn20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强调合作探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提倡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合作探究。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味地体现主体作用,忽视教师主导作用,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变成单一的小组合作和简单的师生问答,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与伙伴对话,与思维较劲,产生属于每一个学生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能力。
  一、要让新知在学生体验中形成
  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应该是能使学生进入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明确研究的目标,动手、动脑,全身心投入。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精心预设教学环节,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个个亲自实践;必须不断指导和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直至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
  【案例一】著名特级教师李烈《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片断。
  师:看看这个图,图上有哪些信息?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并提出一个问题。
  生1:每层可放14本,共有12层,150本书能放得下吗?
  师:他的问题是“能不能放得下”。可以吗?
  生:可以!
  师:怎么计算?
  生2:用估算的方法(上台指着图片说)把14看成15,把12看成10,15乘10等于150。
  师: 14×12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咱们还没有认认真真地好好学过。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哪位同学会算,而且能把道理说清楚?先独立思考。
  (学生动脑思考,动笔演练,大约2分钟)
  师:小组之间互相当小老师,看能不能把对方教会。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大约5分钟)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在李老师的引导下产生了较强的探究欲望,在“哪位同学会算,而且能把道理说清楚?”中明确了自主探究的要求,学生在体验中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改变了在计算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单纯传授知识、偏重计算法则的现象,既教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要让新知教学在学生认知冲突中展开
  有效的合作探究应该是在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就必须根据教材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事件,展开教学活动。
  【案例二】著名特级教师潘小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新课的展开。
  师:(电脑出示平行四边形)你能想办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师:你量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的长度?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生1:我量了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cm,旁边的一条边是5cm,用7×5=35(cm2).
  生2:我量了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cm,高是4cm,用7×4=28(cm2)。
  师: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会有两个答案呢?到底怎样才是正确的?请同学们前后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
  这一教学过程中,潘老师把握住学生学习的心理脉搏,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之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学生会怎么想,潘老师十分清楚。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产生矛盾冲突,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想法,潘老师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对学生的探索精神给予鼓励,再指出“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会有两个答案呢?”引导学生讨论、检验,让学生自己发现产生错误的原因,这比起教师自己讲解、纠错更为有效。
  三、要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在思辨中提升
  作为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真正地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营造轻松、愉快又不失严谨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在思辨中得到提升。
  【案例三】特级教师钱金锋《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断。
  师: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老师在黑板上画1平方米,等会儿把你想的1平方米大小与老师画的1平方米大小比较一下。(在黑板右上角画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
  师:好,睁开你的眼睛找一找1平方米在哪?谁愿意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生1:(高兴地上去指着正方形的相邻边)这里。
  师:是这里吗?(指着两条相邻边)
  (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师:下面我们请说“是”和说“不是”的各派一名代表上来辩论,看谁说的有道理。
  生2:(指着1条边)这是1平方米。
  生3:不是,这是1米。
  生2: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生3:那你指的是边长,1平方米应该是面积,就是这里。(用手比划正方形的面积)
  这一教学片段经过钱老师的精心设计,使问题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为学生探索和交流创造了条件,1平方米和1米的区别是在学生相互争辩中明晰的。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具体目标,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教学环节,明确每一环节学习活动的目标,让每一次自主合作探究都有效。华罗庚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也。”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为员工在社会保险之外购买商业保险。笔者在对多家企业进行审计时发现,商业保险支出的会计核算不健全,甚至由此引发了小金库、账外账等恶劣后果,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企业 商业保险 会计核算  《劳动法》规定,国家鼓励用人企业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教学理论,成为现代教育的理论和依据,本文主要揭示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我国高校音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提出创新高校音乐教育实践的有效途径,推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校音乐;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音乐教育多元智能理论发展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
小学数学课堂中,复习课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如何改变枯燥的复习课教学模式,既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复习,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是复习阶段需要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我校小班化生额少、师生交流密度大的特点,尝试在高年级开展个性化教学实践。  一、个性化教学的内涵  邓志伟的 《个性化教学论》一书中认为个性化教具有以下内涵:1、教学活动针对一个既定的教学目的,即教学在于最充分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与个别性;2
【摘要】京剧作为国粹,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继承发扬好京剧这一文化艺术,全国多所高中在音乐课堂中增设了此内容,但是从现阶段音乐课堂京剧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并不理想。基于此,下文主要结合笔者近年来工作经验,以公共艺术音乐篇教材内容为例,对高中音乐课堂中京剧教学的创新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音乐;京剧;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京剧作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