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五个方面听、说、读、写、译,听力首当其冲。正如美国保尔·兰金教授统计,“听”占人们日常言语活动的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听在人们交流中所占据的地位不言而喻了。然而,对多数大学生来说,听力是弱项。特别是随着四级改革加重听力部分的分值,听力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的培养与提高显得尤为突出,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新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然而在传统的听力课上,教师就算手捧一本好教材却不知道该用何种方法教授学生,往往只会事倍功半。因此进行策略融合式听力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一策略融合式教学
首先,我们这里所说的策略特指的是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目前关于教学策略的定义广义来讲是指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它的实质就是具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更为具体的定义: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它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关于学习的策略的研究最早的有Rubin(1979),Rubin(1987)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能够直接影响语言学习并且能有助于学习者构建语言体系的发展策略”。本文中的学习策略特指通过使用学习策略来指导学习者更有效地进行听力训练。而策略融合式教学(strategies-based instruction,即SBI),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模式,学习策略的培训与整个教学过程融合在一起。
二策略融合式教学展开前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把学习策略的培训渗透到整个听力教学过程之中,首先需要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熟悉教学策略。理论上,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实践中,教师应该直接明了地向学生介绍、演示具体的学习策略,然后在其他教学活动中“隐藏式”地渗透学习策略。要具体分析学生总体的语言能力和听力水平、使用语言学习策略的经验、个人学习态度以及每人所偏好的学习方式。另外还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
三策略融合式教学策略的选择
听力策略是一种学习策略,教师选择什么样的策略进行指导是策略教学法的核心。教师经常会徘徊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的选择中。事实上,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一道起作用的。“如果一个人没有使用认知策略的技能和愿望,他就不可能成功地进行计划、监视和自我调节。元认知过程对于帮助我们估计学习的程度和决定如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认知策略则帮助我们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整合在一起,并且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因此,我们的元认知和认知必须一道发生作用。”(Rubin,1990.)
听力过程实质上不是机械的、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思维思考过程。只有通过有效的策略融合式训练,才能促进学习者听力技能的提高。例如Oxfor(1990)的策略分类法。Oxford把学习策略分为六个大类,其中三个大类为直接策略,另外三个大类为间接策略。在授课中重点讲解和演练直接策略外对间接策略中的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
四策略融合式教学策略指导技巧
(一)提高学习者策略融合式听力意识
尽管学生们可能也会有许多他们自己总结的听力方法和技巧,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并不能将这些策略在听力过程中运用自如或者有意识地使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他们将听力和学习策略结合起来的意识。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将班级同学组织起来讨论他们各自的听力过程。有效的交流活动将会大大提高学生们对自己和他人听力策略的关注。[Matsumoto(1996) suggested, group discussion activities are extremely helpful for learners to become more aware of their own and other learners’ strategies, beliefs, and attitudes.]
在中国,传统的听力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老师会让学生完成大量的听力练习,而忽视了各种听力技巧的传授。而且往往把大量的注意力投入到听力材料的内容本身。其实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这种注意力扩展开来,把注意力分成课前关注和课后讨论两个部分。课前关注就是例如在听一篇文章前,可以让学生们先浏览一下练习后的问题,然后从问题的内容来试着猜猜即将听到的这篇文章可能是关于什么内容的(Brainstorm Ideas),以此来激发他们的课堂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于即将听到的篇章。课后讨论部分目的在于巩固听力材料中出现的一些表达方式,以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们通过交流彼此的学习经验来丰富自己原有的学习策略,进而改善他们的听力水平。
(二)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
近年许多有关外语听力教学的研究都表明,学习者是主动的信息处理者而不是被动的语言刺激的接受者。他们往往根据自己已有的关于世界的认识和对于目的语的掌握情况从听到的内容中构建意义。[They construct meaning from the oral input by drawing upon their prior knowledge of the world and of the target language(Byrnes,1984).]例如,通过激活学习者的已知的有关听力篇章主题(topic)的信息。一种方法是让学习者把焦点放在听力篇章的标题上,让他们试着去预测文章可能是有关于什么内容的。篇章的大致内容一旦被确定后,学习者就可以集中他们关注的焦点。另外一种途径是让他们阅读相关背景的文章,以加深其对篇章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汇集有关听力篇章主题信息的词汇和表达。例如如果主题是有关婚礼的,那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回顾有关婚礼的英文词汇。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听力材料。最后,听完后可以让学生们把听到的和自己先前预测的进行比较,记住那些额外的信息。
(三)具体采取的措施
教师首先应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向学生阐明听力学习的特点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听力学习的艰巨性和渐进性,这就是需要运用到监控(monitoring)。监控也称调节,当学习者在听力过程中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监控策略是学习者元认知发展中重要的一个部分(It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learners’metacognitive development.Brown,1986)。学习者在听力过程中会向自己提出问题,并且会意识到某些部分自己抓不住意思。到下一次再听的时候,他就会有意识地让自己集中注意力在不懂的部分。这时候可以运用到由已知来猜想策略(inferencing strategies)和联想已知概念策略(elaboration strategies)。例如,学习者可以通过篇章中出现的一些关键词来判断文章主题。或者他们也可以通过先前的知识来判断和猜测听不懂和错过的那一部分内容大意。
另外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课外进行泛听,丰富教学内容,如播放经典英文歌曲、精彩电影对白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周一节的听力课不能保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教师应指导学生课外收听英语广播、观看英文电视节目、欣赏英文录像、听英文歌曲等,使学生熟悉不同口音、性别、年龄、国家的读音,扩大知识面。只有拥有大量的课文知识储备,才可以运用由已知来猜想策略(inferencing strategies),及根据已有知识在听力的过程中做出判断、推理的过程。
此外还有形成假设(Forming hypotheses)策略:这种策略是专门针对听力篇章理解部分而制定的。在平时的听力练习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没有听一个篇章前,通过篇章问题来提出相关和不相关的问题,进一步促使学生形成有关篇章主旨大意的假设。
除了上述的一些属于元认知策略的部分,还有一些认知策略(记笔记,口头复述等)也是听力练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可以指导学习者掌握一些语言方面的小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音知识。掌握基本的语音规则是学好听力的基础。例如,重读来判断句子中那些是重要信息或者根据已知的单词来推理未知单词的意思。通常句中的实义词(名词、实义动词、数词等)是句子的关键词,携带重要信息应重读。如在"You have finished the job."一句中,"finished"和"job"一般重读;有时为表达特定的含义,把重读放在本不该重读的词上。如上一句话,把重音放在"have"上,则含有说话人未料到你已完成了工作的意思。英语中的介词、冠词、连词等虚词有两种读音:一种为强读形式,用于单念和连贯言语;另一种为弱读形式,用于言语的轻读。轻读表现在元音的弱化上,如"at"[覸t]弱化为[эt]。口语中语气越随便,语流越快,弱化现象越频繁,也就越难懂。
参考文献
[1]雪燕.语教师课堂策略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
[2]Little, D. Devitt, S.&Sigleton,D.1994.Communicative Approach and Authentic Texts.In Swarbrick,A.(ed)Teaching Modern Languages. The open university.
[3]Mendelsonhm.D.1995. Applying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e Second/Foreign Langu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Lesson. In Mendelsohn,D.&Rubin J.(eds.) A Guide for the Teaching of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San Diego: Dominie Press, Inc.
[4]Buck, G. 1995. How to Become a Good Listening Teacher. In Mendelsohn, D.& Rubin, J.(eds) A Guide for the Teaching of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California: Dominie Press,Inc.113-131.
[5]Matsumoto, k. 1996. Helping L2 learners Reflect on Classroom Learning. ELT Journal 50/2:143-149.
一策略融合式教学
首先,我们这里所说的策略特指的是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目前关于教学策略的定义广义来讲是指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它的实质就是具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更为具体的定义: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它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关于学习的策略的研究最早的有Rubin(1979),Rubin(1987)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能够直接影响语言学习并且能有助于学习者构建语言体系的发展策略”。本文中的学习策略特指通过使用学习策略来指导学习者更有效地进行听力训练。而策略融合式教学(strategies-based instruction,即SBI),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模式,学习策略的培训与整个教学过程融合在一起。
二策略融合式教学展开前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把学习策略的培训渗透到整个听力教学过程之中,首先需要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熟悉教学策略。理论上,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实践中,教师应该直接明了地向学生介绍、演示具体的学习策略,然后在其他教学活动中“隐藏式”地渗透学习策略。要具体分析学生总体的语言能力和听力水平、使用语言学习策略的经验、个人学习态度以及每人所偏好的学习方式。另外还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
三策略融合式教学策略的选择
听力策略是一种学习策略,教师选择什么样的策略进行指导是策略教学法的核心。教师经常会徘徊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的选择中。事实上,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一道起作用的。“如果一个人没有使用认知策略的技能和愿望,他就不可能成功地进行计划、监视和自我调节。元认知过程对于帮助我们估计学习的程度和决定如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认知策略则帮助我们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整合在一起,并且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因此,我们的元认知和认知必须一道发生作用。”(Rubin,1990.)
听力过程实质上不是机械的、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思维思考过程。只有通过有效的策略融合式训练,才能促进学习者听力技能的提高。例如Oxfor(1990)的策略分类法。Oxford把学习策略分为六个大类,其中三个大类为直接策略,另外三个大类为间接策略。在授课中重点讲解和演练直接策略外对间接策略中的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
四策略融合式教学策略指导技巧
(一)提高学习者策略融合式听力意识
尽管学生们可能也会有许多他们自己总结的听力方法和技巧,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并不能将这些策略在听力过程中运用自如或者有意识地使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他们将听力和学习策略结合起来的意识。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将班级同学组织起来讨论他们各自的听力过程。有效的交流活动将会大大提高学生们对自己和他人听力策略的关注。[Matsumoto(1996) suggested, group discussion activities are extremely helpful for learners to become more aware of their own and other learners’ strategies, beliefs, and attitudes.]
在中国,传统的听力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老师会让学生完成大量的听力练习,而忽视了各种听力技巧的传授。而且往往把大量的注意力投入到听力材料的内容本身。其实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这种注意力扩展开来,把注意力分成课前关注和课后讨论两个部分。课前关注就是例如在听一篇文章前,可以让学生们先浏览一下练习后的问题,然后从问题的内容来试着猜猜即将听到的这篇文章可能是关于什么内容的(Brainstorm Ideas),以此来激发他们的课堂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于即将听到的篇章。课后讨论部分目的在于巩固听力材料中出现的一些表达方式,以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们通过交流彼此的学习经验来丰富自己原有的学习策略,进而改善他们的听力水平。
(二)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
近年许多有关外语听力教学的研究都表明,学习者是主动的信息处理者而不是被动的语言刺激的接受者。他们往往根据自己已有的关于世界的认识和对于目的语的掌握情况从听到的内容中构建意义。[They construct meaning from the oral input by drawing upon their prior knowledge of the world and of the target language(Byrnes,1984).]例如,通过激活学习者的已知的有关听力篇章主题(topic)的信息。一种方法是让学习者把焦点放在听力篇章的标题上,让他们试着去预测文章可能是有关于什么内容的。篇章的大致内容一旦被确定后,学习者就可以集中他们关注的焦点。另外一种途径是让他们阅读相关背景的文章,以加深其对篇章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汇集有关听力篇章主题信息的词汇和表达。例如如果主题是有关婚礼的,那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回顾有关婚礼的英文词汇。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听力材料。最后,听完后可以让学生们把听到的和自己先前预测的进行比较,记住那些额外的信息。
(三)具体采取的措施
教师首先应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向学生阐明听力学习的特点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听力学习的艰巨性和渐进性,这就是需要运用到监控(monitoring)。监控也称调节,当学习者在听力过程中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监控策略是学习者元认知发展中重要的一个部分(It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learners’metacognitive development.Brown,1986)。学习者在听力过程中会向自己提出问题,并且会意识到某些部分自己抓不住意思。到下一次再听的时候,他就会有意识地让自己集中注意力在不懂的部分。这时候可以运用到由已知来猜想策略(inferencing strategies)和联想已知概念策略(elaboration strategies)。例如,学习者可以通过篇章中出现的一些关键词来判断文章主题。或者他们也可以通过先前的知识来判断和猜测听不懂和错过的那一部分内容大意。
另外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课外进行泛听,丰富教学内容,如播放经典英文歌曲、精彩电影对白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周一节的听力课不能保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教师应指导学生课外收听英语广播、观看英文电视节目、欣赏英文录像、听英文歌曲等,使学生熟悉不同口音、性别、年龄、国家的读音,扩大知识面。只有拥有大量的课文知识储备,才可以运用由已知来猜想策略(inferencing strategies),及根据已有知识在听力的过程中做出判断、推理的过程。
此外还有形成假设(Forming hypotheses)策略:这种策略是专门针对听力篇章理解部分而制定的。在平时的听力练习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没有听一个篇章前,通过篇章问题来提出相关和不相关的问题,进一步促使学生形成有关篇章主旨大意的假设。
除了上述的一些属于元认知策略的部分,还有一些认知策略(记笔记,口头复述等)也是听力练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可以指导学习者掌握一些语言方面的小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音知识。掌握基本的语音规则是学好听力的基础。例如,重读来判断句子中那些是重要信息或者根据已知的单词来推理未知单词的意思。通常句中的实义词(名词、实义动词、数词等)是句子的关键词,携带重要信息应重读。如在"You have finished the job."一句中,"finished"和"job"一般重读;有时为表达特定的含义,把重读放在本不该重读的词上。如上一句话,把重音放在"have"上,则含有说话人未料到你已完成了工作的意思。英语中的介词、冠词、连词等虚词有两种读音:一种为强读形式,用于单念和连贯言语;另一种为弱读形式,用于言语的轻读。轻读表现在元音的弱化上,如"at"[覸t]弱化为[эt]。口语中语气越随便,语流越快,弱化现象越频繁,也就越难懂。
参考文献
[1]雪燕.语教师课堂策略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
[2]Little, D. Devitt, S.&Sigleton,D.1994.Communicative Approach and Authentic Texts.In Swarbrick,A.(ed)Teaching Modern Languages. The open university.
[3]Mendelsonhm.D.1995. Applying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e Second/Foreign Langu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Lesson. In Mendelsohn,D.&Rubin J.(eds.) A Guide for the Teaching of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San Diego: Dominie Press, Inc.
[4]Buck, G. 1995. How to Become a Good Listening Teacher. In Mendelsohn, D.& Rubin, J.(eds) A Guide for the Teaching of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California: Dominie Press,Inc.113-131.
[5]Matsumoto, k. 1996. Helping L2 learners Reflect on Classroom Learning. ELT Journal 50/2:14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