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8月我校被批准加入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改革——非网络环境下试验校。试验四年来,学校以“跨越式”课题为牵动,以不断优化农远环境为依托,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为目的,在专家的引领下,经过学校整体建构、试验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学校教科研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检验课题价值的重要指标。而基于农远环境下的“跨越式”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根本,以全面实现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的整合和优化为主旨,这种课题研究的立意符合学校发展战略的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品质提升的行走方向,为此在确定为课题试验学校后,我们将:“优化农远,专家引领,学校建构,教师内化,同步推进,生成特色”作为农远环境下“跨越式”课题研究和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的战略。
1.优化农远
众所周知,“跨越式”试验以教育信息化为背景,而广大农村地区在2004年以前对于教育信息化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2005年,国家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我校有幸成为“模式三”项目校。为此在项目实施和课题试验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不断升级优化农远环境。2006年,学校开发了的动态网站,建起了集浙大资源、远程教育资源、跨越式资源、开发资源为一体的学校资源库。2008年,随着功能楼的建成学校又升级了校园网,通过数字光纤实现了四所教学楼所有教室、功能室的互联互通,为了实现数字资源走进教室、走进课堂、服务学生、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学校每年都有计划地为班级装备多媒体。目前我校有三个计算机网络教室,3个多媒体教室,22个班级实现了多媒体或者简易多媒体进教室,高品质、优化的信息化环境处于全县领先水平。
2.专家引领
多年来学校的科研总是存在着立而不研,研而无果的窘境,教师们对于科研总是有一种神秘感,科研和研究成了学校的形象工程,而跨越式课题研究真正地解决了学校科研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学校的科研工作走进了课堂、亲近了教师、发展了学生、提升了学校的品位。
首先是专家引领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行动的指南,“跨越式”课题改革是先进理念和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有力抓手和研究平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倡导的抛弃零起点教学,课程整合的思想和模式,语文教学倡导的注重积累、扩大阅读、读写结合的理念与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大语文观的理念是吻合的
其次是专家引领方向。“跨越式”课题研究是严谨研究的精神和态度的引领,是科学研究过程管理和方法的示范,是与校本教研、科研的深层次的整合。通过四年来与专家组的亲密接触,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严谨和求实,什么是求精、求新,专家们对时间的珍惜,对规则的坚守,令我们敬佩。老师们也在与专家的亲密接触中,学会了研究、学会了思考、生成了智慧。
3.学校建构
我校作为跨越式课题试验校之一,承担的是非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在试验科目、专家指导、研究成果生成等方面基本是一致的,是求同的。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思考是在同中有亮点,在延伸中有特色,为此在课题试验过程中,学校进行了建构性的设计。首先是建构课题试验开展的保障机制,让跨越式开展更具活力。其次,建构非网络环境下跨越式课堂。
4.教师内化
教师是课题试验的主力军,唯有教师真正地理解、把握课题试验的内涵和实质,跨越式理念成为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成为教师常规的教学行为,跨越式改革才会根深叶茂、繁花似锦。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学习吸收、实践总结、反思质疑、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形式提升教师实施跨越式教学的能力,引导教师把课标精神、跨越理念、学校教学改革思路和教师教学研究智慧与经验综合考虑、有效整合,鼓励教师创新教学、自主研修、主动构建,并不断形成自己的研究特点和风格。
5.同步推进
科研的价值除了生成新理论外,更重要的就是成果的推广价值,让教师和学生尽早地受益于课题研究成果,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2006年随着课题中期结题,摆在我们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条是继续向纵深研究,推广已经成熟的成果;一条是课题研究终结,将成果束之高阁。当时我们选择了前者继续研究。2006年河北省农村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现场会在丰宁召开,我校作为现场学校进行了展示,新的《义务教育法》全面实施,无疑为“跨越式”课题开展提供了新的契机。2007年,我们将跨越式研究与远程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紧密结合、同步进行,为一年级六个班级全部安装了简易多媒体,将远程教育资源直接引入到教室,同时利用跨越式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今年暑期开学一年级所有班级全部参与课题成果推广,用跨越式理论指导教学和课程改革工作,跨越式理念、理论常规化、常态化成为现实。目前我校已经有16个班级参与此项改革,并且参与试验的所有班级都是实现了多媒体进教室,我们的目标是:依托跨越式课题研究,实现远程教育资源设备效益最大化,探索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优质发展。
6.生成特色
通过“跨越式”课题试验,学校不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在一些项目上也生成了特色,主要体现在:课题试验与书香校园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管书、集书、用书、读书”浓郁的书香氛围,多种读书活动蓬勃开展,师生的读书成果多次获得奖励,学校代表承德市参加河北省图书管理工作会议。课题试验与远程教育建设紧密结合,推进了数字校园的建设。课题试验与校本教研结合,形成了信息环境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备”的备课方式,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多年来我们一直有这样的教育理想,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农远工程的实施为这一教育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另一个教育理想就是让孩子在享受高品质教育的同时,学生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开发,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何克抗教授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理论,恰好寻找到这两个教育理想最佳的结合点和突破点。基础教育创新理论,站在新课程改革的高度,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与教学效益的最佳整合。
(作者单位: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三小学)
学校教科研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检验课题价值的重要指标。而基于农远环境下的“跨越式”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根本,以全面实现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的整合和优化为主旨,这种课题研究的立意符合学校发展战略的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品质提升的行走方向,为此在确定为课题试验学校后,我们将:“优化农远,专家引领,学校建构,教师内化,同步推进,生成特色”作为农远环境下“跨越式”课题研究和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的战略。
1.优化农远
众所周知,“跨越式”试验以教育信息化为背景,而广大农村地区在2004年以前对于教育信息化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2005年,国家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我校有幸成为“模式三”项目校。为此在项目实施和课题试验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不断升级优化农远环境。2006年,学校开发了的动态网站,建起了集浙大资源、远程教育资源、跨越式资源、开发资源为一体的学校资源库。2008年,随着功能楼的建成学校又升级了校园网,通过数字光纤实现了四所教学楼所有教室、功能室的互联互通,为了实现数字资源走进教室、走进课堂、服务学生、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学校每年都有计划地为班级装备多媒体。目前我校有三个计算机网络教室,3个多媒体教室,22个班级实现了多媒体或者简易多媒体进教室,高品质、优化的信息化环境处于全县领先水平。
2.专家引领
多年来学校的科研总是存在着立而不研,研而无果的窘境,教师们对于科研总是有一种神秘感,科研和研究成了学校的形象工程,而跨越式课题研究真正地解决了学校科研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学校的科研工作走进了课堂、亲近了教师、发展了学生、提升了学校的品位。
首先是专家引领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行动的指南,“跨越式”课题改革是先进理念和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有力抓手和研究平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倡导的抛弃零起点教学,课程整合的思想和模式,语文教学倡导的注重积累、扩大阅读、读写结合的理念与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大语文观的理念是吻合的
其次是专家引领方向。“跨越式”课题研究是严谨研究的精神和态度的引领,是科学研究过程管理和方法的示范,是与校本教研、科研的深层次的整合。通过四年来与专家组的亲密接触,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严谨和求实,什么是求精、求新,专家们对时间的珍惜,对规则的坚守,令我们敬佩。老师们也在与专家的亲密接触中,学会了研究、学会了思考、生成了智慧。
3.学校建构
我校作为跨越式课题试验校之一,承担的是非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在试验科目、专家指导、研究成果生成等方面基本是一致的,是求同的。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思考是在同中有亮点,在延伸中有特色,为此在课题试验过程中,学校进行了建构性的设计。首先是建构课题试验开展的保障机制,让跨越式开展更具活力。其次,建构非网络环境下跨越式课堂。
4.教师内化
教师是课题试验的主力军,唯有教师真正地理解、把握课题试验的内涵和实质,跨越式理念成为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成为教师常规的教学行为,跨越式改革才会根深叶茂、繁花似锦。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学习吸收、实践总结、反思质疑、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形式提升教师实施跨越式教学的能力,引导教师把课标精神、跨越理念、学校教学改革思路和教师教学研究智慧与经验综合考虑、有效整合,鼓励教师创新教学、自主研修、主动构建,并不断形成自己的研究特点和风格。
5.同步推进
科研的价值除了生成新理论外,更重要的就是成果的推广价值,让教师和学生尽早地受益于课题研究成果,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2006年随着课题中期结题,摆在我们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条是继续向纵深研究,推广已经成熟的成果;一条是课题研究终结,将成果束之高阁。当时我们选择了前者继续研究。2006年河北省农村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现场会在丰宁召开,我校作为现场学校进行了展示,新的《义务教育法》全面实施,无疑为“跨越式”课题开展提供了新的契机。2007年,我们将跨越式研究与远程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紧密结合、同步进行,为一年级六个班级全部安装了简易多媒体,将远程教育资源直接引入到教室,同时利用跨越式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今年暑期开学一年级所有班级全部参与课题成果推广,用跨越式理论指导教学和课程改革工作,跨越式理念、理论常规化、常态化成为现实。目前我校已经有16个班级参与此项改革,并且参与试验的所有班级都是实现了多媒体进教室,我们的目标是:依托跨越式课题研究,实现远程教育资源设备效益最大化,探索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优质发展。
6.生成特色
通过“跨越式”课题试验,学校不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在一些项目上也生成了特色,主要体现在:课题试验与书香校园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管书、集书、用书、读书”浓郁的书香氛围,多种读书活动蓬勃开展,师生的读书成果多次获得奖励,学校代表承德市参加河北省图书管理工作会议。课题试验与远程教育建设紧密结合,推进了数字校园的建设。课题试验与校本教研结合,形成了信息环境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备”的备课方式,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多年来我们一直有这样的教育理想,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农远工程的实施为这一教育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另一个教育理想就是让孩子在享受高品质教育的同时,学生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开发,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何克抗教授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理论,恰好寻找到这两个教育理想最佳的结合点和突破点。基础教育创新理论,站在新课程改革的高度,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与教学效益的最佳整合。
(作者单位: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