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8月我校被批准加入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改革——非网络环境下试验校。试验四年来,学校以“跨越式”课题为牵动,以不断优化农远环境为依托,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为目的,在专家的引领下,经过学校整体建构、试验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学校教科研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检验课题价值的重要指标。而基于农远环境下的“跨越式”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根本,以全面实现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的整合和优化为主旨,这种课题研究的立意符合学校发展战略的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品质提升的行走方向,为此在确定为课题试验学校后,我们将:“优化农远,专家引领,学校建构,教师内化,同步推进,生成特色”作为农远环境下“跨越式”课题研究和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的战略。
  1.优化农远
  众所周知,“跨越式”试验以教育信息化为背景,而广大农村地区在2004年以前对于教育信息化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2005年,国家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我校有幸成为“模式三”项目校。为此在项目实施和课题试验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不断升级优化农远环境。2006年,学校开发了的动态网站,建起了集浙大资源、远程教育资源、跨越式资源、开发资源为一体的学校资源库。2008年,随着功能楼的建成学校又升级了校园网,通过数字光纤实现了四所教学楼所有教室、功能室的互联互通,为了实现数字资源走进教室、走进课堂、服务学生、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学校每年都有计划地为班级装备多媒体。目前我校有三个计算机网络教室,3个多媒体教室,22个班级实现了多媒体或者简易多媒体进教室,高品质、优化的信息化环境处于全县领先水平。
  2.专家引领
  多年来学校的科研总是存在着立而不研,研而无果的窘境,教师们对于科研总是有一种神秘感,科研和研究成了学校的形象工程,而跨越式课题研究真正地解决了学校科研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学校的科研工作走进了课堂、亲近了教师、发展了学生、提升了学校的品位。
  首先是专家引领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行动的指南,“跨越式”课题改革是先进理念和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有力抓手和研究平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倡导的抛弃零起点教学,课程整合的思想和模式,语文教学倡导的注重积累、扩大阅读、读写结合的理念与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大语文观的理念是吻合的
  其次是专家引领方向。“跨越式”课题研究是严谨研究的精神和态度的引领,是科学研究过程管理和方法的示范,是与校本教研、科研的深层次的整合。通过四年来与专家组的亲密接触,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严谨和求实,什么是求精、求新,专家们对时间的珍惜,对规则的坚守,令我们敬佩。老师们也在与专家的亲密接触中,学会了研究、学会了思考、生成了智慧。
  3.学校建构
  我校作为跨越式课题试验校之一,承担的是非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在试验科目、专家指导、研究成果生成等方面基本是一致的,是求同的。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思考是在同中有亮点,在延伸中有特色,为此在课题试验过程中,学校进行了建构性的设计。首先是建构课题试验开展的保障机制,让跨越式开展更具活力。其次,建构非网络环境下跨越式课堂。
  4.教师内化
  教师是课题试验的主力军,唯有教师真正地理解、把握课题试验的内涵和实质,跨越式理念成为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成为教师常规的教学行为,跨越式改革才会根深叶茂、繁花似锦。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学习吸收、实践总结、反思质疑、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形式提升教师实施跨越式教学的能力,引导教师把课标精神、跨越理念、学校教学改革思路和教师教学研究智慧与经验综合考虑、有效整合,鼓励教师创新教学、自主研修、主动构建,并不断形成自己的研究特点和风格。
  5.同步推进
  科研的价值除了生成新理论外,更重要的就是成果的推广价值,让教师和学生尽早地受益于课题研究成果,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2006年随着课题中期结题,摆在我们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条是继续向纵深研究,推广已经成熟的成果;一条是课题研究终结,将成果束之高阁。当时我们选择了前者继续研究。2006年河北省农村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现场会在丰宁召开,我校作为现场学校进行了展示,新的《义务教育法》全面实施,无疑为“跨越式”课题开展提供了新的契机。2007年,我们将跨越式研究与远程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紧密结合、同步进行,为一年级六个班级全部安装了简易多媒体,将远程教育资源直接引入到教室,同时利用跨越式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今年暑期开学一年级所有班级全部参与课题成果推广,用跨越式理论指导教学和课程改革工作,跨越式理念、理论常规化、常态化成为现实。目前我校已经有16个班级参与此项改革,并且参与试验的所有班级都是实现了多媒体进教室,我们的目标是:依托跨越式课题研究,实现远程教育资源设备效益最大化,探索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优质发展。
  6.生成特色
  通过“跨越式”课题试验,学校不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在一些项目上也生成了特色,主要体现在:课题试验与书香校园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管书、集书、用书、读书”浓郁的书香氛围,多种读书活动蓬勃开展,师生的读书成果多次获得奖励,学校代表承德市参加河北省图书管理工作会议。课题试验与远程教育建设紧密结合,推进了数字校园的建设。课题试验与校本教研结合,形成了信息环境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备”的备课方式,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多年来我们一直有这样的教育理想,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农远工程的实施为这一教育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另一个教育理想就是让孩子在享受高品质教育的同时,学生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开发,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何克抗教授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理论,恰好寻找到这两个教育理想最佳的结合点和突破点。基础教育创新理论,站在新课程改革的高度,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与教学效益的最佳整合。
  
  (作者单位: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三小学)
其他文献
现代电视设备技术不断更新,这对供电电源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稳定的工作电压,还要尽量减少各种杂波的干扰,这就牵涉到广播电视配电系统的接地问题,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在书架一排接着一排的传统图书馆里,查找书籍是一件费时间的事情。有时候即便在索引卡片里翻到了,到书架上查找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因为你所要的书已经被别人借走了。如今,数字图书馆解决了这些问题。查找与借阅都可以快速完成,而且在电脑上阅读的方式也模仿得与我们习惯的看纸质书的方式一模一样。但是,目前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一味模仿纸质阅读方式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学校信息化设施的更新换代,教育资料的收集由文本形式转向网络,呈现数字化、网络化和快速化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认知工具和资源平台,已成为一线教师必备的教学辅助工具。随着网络资源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众多资源在网络中呈几何级数增长,面对浩瀚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收集和管理有效的信息资料呢?  一、养成利用信息的意识,做网络时代的有心人  现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