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爱”的事业,爱生是教师天职,师爱是师德灵魂。作为教师,首要责任就是全面德育,而德育的最佳方法就是“爱”。用“爱心”唤醒“爱心”,用“信任”点燃“激情”。
【关键词】用心 信任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202-02
我班有个叫张宇的孩子,是有名的“调皮鬼”。无论他感兴趣的,还是不感兴趣的课堂,哪一节课他都不能安静的坐在教室里听课:做小动作、乱掷东西、“骚扰”别人。对于他的课堂表现,所有任课教师对他都有意见,同学对他也很不满。
作为班主任,要培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大家公认的这样一个经常“扰乱”课堂的学生,对其进行教育转化,我责无旁贷。学期初,我确定了对他半年完成转化的目标。
“知己知彼”,才能因材施教。我先是进行了家访,通过与家长深入交流张宇在家的行为表现,得知这孩子在家也是调皮得很,家长对他也毫无办法。综合家访结果及张宇的在校表现,我对这孩子进行了分析:他很调皮,但本质上并不坏,没有恶意,课堂上只是管不住自己,没存心和哪个老师或同学过不去。像他这样的孩子,挨的批评肯定少不了,如果我再采用,显然已无济于事。反之,如果设法和他交朋友,适时的给予爱心与信任,帮助他改正“坏毛病”,才是适合他的教育之道。
确定教育思路后,我首先在课堂上下功夫。特别关注他,对于他的“违纪”行为,不是点名批评,而是走过去悄悄地告诉他,或用手指轻轻敲敲他的桌子,或者用眼睛“告诉”他,尽量“无声无息”的制止他。张宇对这种“关爱”,很是受用,在我的课堂上他变得“乖”多了。
初试成功,我信心高涨。这说明我教育转化的思路是对的,但是仅有这点“小动作”是不够的。我必须帮他在班里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帮助他逐渐树立信心,让他慢慢“自觉”起来。一番思量后,我又开始寻机“行动”起来。
有一次,在英语课上,当我讲到“认识左右位置”时,学生对于握手的两人都是用右手把握的不好。于是我想到,让学生同位之间互相握一下手,亲身体验一下。学生握手时,我灵机一动,“握手”不正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时机吗?我赶忙说:“你们知道和别人握手表示什么吗?”“表示与我握手的人很友好,是好朋友。”“现在,我想与我认为最优秀的同学握手,做好朋友!”学生们都很期待与老师握手,教室里安静得很,几十双眼睛盯着我。我漫步走到张宇的旁边,伸出我的右手。这完全出乎同学们的预料,全班同学都惊呆了:“怎么会是他?”当然,张宇也没有预料到,他颤抖着小心地伸出了他的右手,与我握手。握住他的小手,我说:“张宇同学,从现在你就是我的好朋友了,朋友之间说话要算数。告诉我今后上课怎么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张宇许下了认真上课专心听讲的“诺言”。我说:“我记住了,我相信张宇会说到做到!”后半堂课,张宇做得很好。谁说他是一个调皮的“坏”孩子。我坚信他不是,本来就不是。
一天上午,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到会议室参加集体教研活动,因为时间紧,我不能赶回教室亲自送路队。在参加活动前,我给全班的孩子们提前说明了情况,安排大家放学后自觉走路队。这时,我又想到了张宇,他平时在路队中表现不好,经常说话。这可是一个“考验”他、“改造”他的好机会。我说:“今天我要选两名路队副队长,南队、北队各一名。北队我选张宇同学,任务是负责记录路队中表现最好的和个别表现不好的同学。”然后我悄悄的告诉张宇:“你可要管住自己,老师相信你能做得很好。”下午上课,我一进教室,张宇第一个跑过来,递给我一张记有路队情况的纸条。其实,早在课前我就通过和其他同学谈话,了解到张宇这次路队中表现不错。“张宇的转变”增加了我对他的信心。我趁热打铁,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大肆表扬他这种负责任的做法:“张宇,你真棒。真是一个负责任的好孩子。”我又拿出一个小作业本,盖上一个“奖”字,对张宇说:“再奖励你一个小本子!”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张宇满面笑容的领回了“奖品”。从他的笑容、眼神里,我看到了自信与自豪,还有对老师的信服。从此,他上课坐得更端正了。
……
“张宇现在上课很认真,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老师,这节自习课,我认为张宇表现得最好。”、“现在张宇回到家,也知道主动写作业了,……一条条来自任课教师、同学、家长的好评。见证着张宇的转变,对张宇的教育转化,我已经稳操胜券了。
一个学期结束了,张宇逐渐改掉了以前那些坏习惯:上课不再做小动作、“骚扰”别人了。集体活动、课下,他也渐渐“文明”起来。行为表现的提升,也伴随着学习成绩的进步。学期初,他只能偶尔考个A,而后半学期的几次单元能力检测他都获得满分的好成绩。在期末检测中,他更是取得了优异的好成绩。一个“调皮鬼”,正成功地实现着他的“华丽转身”。
记得陶行知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沟通。爱则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是点燃孩子心灵中真、善、美种子的阳光。作为老师,不但要关注品学兼优的优秀生,更应该多关注那些行为、学习上稍微有点“瑕疵”的待优生。要把爱的阳光要播撒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就像张宇,其实他并不是完全不能约束自己,只是缺少了一点自我管理的“动力”。他不是不想“好”,当他被指责和批评包围后,他就会慢慢失去了这种“想好”的自信。当老师关注他、督促他、信任他,爱的阳光投进他的内心时,他心底那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被点燃,他就会逐渐改掉坏习惯,慢慢转型。“给点阳光就灿烂”,其实“调皮鬼”们内心缺少的就是老师那缕爱的阳光。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生是教师天职,师爱是师德灵魂。作为教师,首要责任就是全面德育,而德育的最佳方法就是“爱”。要在全面了解学生基础上,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恰当的捕捉时机,用“爱心”唤醒“爱心”,用“信任”点燃“激情”,用爱的阳光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别忘了,学生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孩子永远是孩子,无论他多顽劣,用心,就有收获。
【关键词】用心 信任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202-02
我班有个叫张宇的孩子,是有名的“调皮鬼”。无论他感兴趣的,还是不感兴趣的课堂,哪一节课他都不能安静的坐在教室里听课:做小动作、乱掷东西、“骚扰”别人。对于他的课堂表现,所有任课教师对他都有意见,同学对他也很不满。
作为班主任,要培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大家公认的这样一个经常“扰乱”课堂的学生,对其进行教育转化,我责无旁贷。学期初,我确定了对他半年完成转化的目标。
“知己知彼”,才能因材施教。我先是进行了家访,通过与家长深入交流张宇在家的行为表现,得知这孩子在家也是调皮得很,家长对他也毫无办法。综合家访结果及张宇的在校表现,我对这孩子进行了分析:他很调皮,但本质上并不坏,没有恶意,课堂上只是管不住自己,没存心和哪个老师或同学过不去。像他这样的孩子,挨的批评肯定少不了,如果我再采用,显然已无济于事。反之,如果设法和他交朋友,适时的给予爱心与信任,帮助他改正“坏毛病”,才是适合他的教育之道。
确定教育思路后,我首先在课堂上下功夫。特别关注他,对于他的“违纪”行为,不是点名批评,而是走过去悄悄地告诉他,或用手指轻轻敲敲他的桌子,或者用眼睛“告诉”他,尽量“无声无息”的制止他。张宇对这种“关爱”,很是受用,在我的课堂上他变得“乖”多了。
初试成功,我信心高涨。这说明我教育转化的思路是对的,但是仅有这点“小动作”是不够的。我必须帮他在班里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帮助他逐渐树立信心,让他慢慢“自觉”起来。一番思量后,我又开始寻机“行动”起来。
有一次,在英语课上,当我讲到“认识左右位置”时,学生对于握手的两人都是用右手把握的不好。于是我想到,让学生同位之间互相握一下手,亲身体验一下。学生握手时,我灵机一动,“握手”不正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时机吗?我赶忙说:“你们知道和别人握手表示什么吗?”“表示与我握手的人很友好,是好朋友。”“现在,我想与我认为最优秀的同学握手,做好朋友!”学生们都很期待与老师握手,教室里安静得很,几十双眼睛盯着我。我漫步走到张宇的旁边,伸出我的右手。这完全出乎同学们的预料,全班同学都惊呆了:“怎么会是他?”当然,张宇也没有预料到,他颤抖着小心地伸出了他的右手,与我握手。握住他的小手,我说:“张宇同学,从现在你就是我的好朋友了,朋友之间说话要算数。告诉我今后上课怎么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张宇许下了认真上课专心听讲的“诺言”。我说:“我记住了,我相信张宇会说到做到!”后半堂课,张宇做得很好。谁说他是一个调皮的“坏”孩子。我坚信他不是,本来就不是。
一天上午,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到会议室参加集体教研活动,因为时间紧,我不能赶回教室亲自送路队。在参加活动前,我给全班的孩子们提前说明了情况,安排大家放学后自觉走路队。这时,我又想到了张宇,他平时在路队中表现不好,经常说话。这可是一个“考验”他、“改造”他的好机会。我说:“今天我要选两名路队副队长,南队、北队各一名。北队我选张宇同学,任务是负责记录路队中表现最好的和个别表现不好的同学。”然后我悄悄的告诉张宇:“你可要管住自己,老师相信你能做得很好。”下午上课,我一进教室,张宇第一个跑过来,递给我一张记有路队情况的纸条。其实,早在课前我就通过和其他同学谈话,了解到张宇这次路队中表现不错。“张宇的转变”增加了我对他的信心。我趁热打铁,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大肆表扬他这种负责任的做法:“张宇,你真棒。真是一个负责任的好孩子。”我又拿出一个小作业本,盖上一个“奖”字,对张宇说:“再奖励你一个小本子!”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张宇满面笑容的领回了“奖品”。从他的笑容、眼神里,我看到了自信与自豪,还有对老师的信服。从此,他上课坐得更端正了。
……
“张宇现在上课很认真,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老师,这节自习课,我认为张宇表现得最好。”、“现在张宇回到家,也知道主动写作业了,……一条条来自任课教师、同学、家长的好评。见证着张宇的转变,对张宇的教育转化,我已经稳操胜券了。
一个学期结束了,张宇逐渐改掉了以前那些坏习惯:上课不再做小动作、“骚扰”别人了。集体活动、课下,他也渐渐“文明”起来。行为表现的提升,也伴随着学习成绩的进步。学期初,他只能偶尔考个A,而后半学期的几次单元能力检测他都获得满分的好成绩。在期末检测中,他更是取得了优异的好成绩。一个“调皮鬼”,正成功地实现着他的“华丽转身”。
记得陶行知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沟通。爱则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是点燃孩子心灵中真、善、美种子的阳光。作为老师,不但要关注品学兼优的优秀生,更应该多关注那些行为、学习上稍微有点“瑕疵”的待优生。要把爱的阳光要播撒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就像张宇,其实他并不是完全不能约束自己,只是缺少了一点自我管理的“动力”。他不是不想“好”,当他被指责和批评包围后,他就会慢慢失去了这种“想好”的自信。当老师关注他、督促他、信任他,爱的阳光投进他的内心时,他心底那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被点燃,他就会逐渐改掉坏习惯,慢慢转型。“给点阳光就灿烂”,其实“调皮鬼”们内心缺少的就是老师那缕爱的阳光。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生是教师天职,师爱是师德灵魂。作为教师,首要责任就是全面德育,而德育的最佳方法就是“爱”。要在全面了解学生基础上,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恰当的捕捉时机,用“爱心”唤醒“爱心”,用“信任”点燃“激情”,用爱的阳光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别忘了,学生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孩子永远是孩子,无论他多顽劣,用心,就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