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不再平淡的家常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yswzzxp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篇课文讲的是,小骆驼听了小红马说它难看的话觉得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的作用后感到很自豪。告诉人们要判断一种事物的美丑,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其有没有用处。在教学中我挖掘教材中各种活动的因素,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利于发挥学生潜能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课件出示: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
  师:从照镜子这个举动中能看出什么呢?
  生:小骆驼爱美。
  师:小骆驼照镜子时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生:脸上都是灰,该洗洗了。
  衣服脏了,该换换了。
  头发该理理了。
  ……
  师:可小红马是怎么说的呢?
  生:看不起。
  嘲笑。
  师:对,小红马确实是在嘲笑小骆驼,喷着响鼻就如同人嗤之以鼻,含有嘲讽的味道,你能在小红马说的话前面加上适当的语气词吗?
  ……
  师:小骆驼委屈地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你能来演一演吗?
  ……
  (课件出示沙漠)
  师:你对沙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可怕。
  都是沙子,风沙很大,还会有沙尘暴。
  无边无际。
  ……
  师:如果我们在沙漠中行走会遇到哪些麻烦?
  生:干死。
  饿死。
  甚至会被沙尘暴淹没。
  师:那骆驼会有这样的遭遇吗?
  (通过朗读讨论,学生了解了骆驼的脚掌、睫毛、驼峰的作用。)
  师:沙漠旅行结束了,这天,小红马和小骆驼又在小溪边相遇了,小红马说:你这个丑家伙,怎么又来了?引导学生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生:小骆驼会骄傲地说:你不应该笑话我,我有许多本领,在沙漠里脚不会陷进沙子;我的驼峰里能贮存养料,这样我就不会饿死;还有我的睫毛还能挡住风沙呢。你行吗?
  我虽然很丑,可是我很有本领,所以看人不能光看外表。
  师:学了这课,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生:我知道了骆驼有许多的用处,在沙漠中行走离不开它。
  我还懂得了一个道理:……
  师:我们懂得了这么多,你为自己自豪吗?
  生:自豪。
  师:来,让我们一起为自己鼓掌。
  你有值得自己自豪的地方吗?
  ……
  整个教学过程分五个环节,每一个环节教学意图明确,在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中,这节家常课却并不平淡。
  
  一、挖掘空白,调动情感
  
  教材中第一句话就讲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从照镜子这个举动中我引导学生明白小骆驼爱美,照镜子时会想些什么,学生的想象既符合实际情况又有情趣。然后引导学生懂得喷着响鼻含有嘲讽的意味,如同人说话时“嗤之以鼻”,再让学生用讽刺的语气去读一读,一想一说,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有兴趣,学生才会有走进文本的意愿;有兴趣,学生才会从文本中读出趣味来。
  
  二、课堂表演,促动情思
  
  小骆驼因为爱美,所以听了小红马的话才会感到委屈。学生表演得非常出色,小骆驼含泪说的话和骆驼妈妈慈爱的抚摸表现得惟妙惟肖,一下子让学生觉得“小骆驼这么委屈,我要为它鸣不平”。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表演与自己平时的情感体验结合了起来,切实从心底产生了感触,而感触是一切情感的开始,并且在说的过程中,将文本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学得进,用得出,找到了朗读的乐趣,也感染了别人。
  
  三、体验感悟,入情入境
  
  在解决重点问题“小骆驼为什么感到自豪”时,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到文本中去找答案,而是通过品读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建立了对沙漠的了解。再让学生想想看,如果自己在沙漠中行走会遭遇到哪些困难?这样一想象,学生发现,啊呀,沙漠的环境让人感到可怕,不是一般人和动物能克服的,从而将自己融入了文本中。“那么小骆驼会有这样的遭遇吗?”我没有简单地告诉,而是在学生进入情境的前提下,以语言文字为根,让学生从积极自主的阅读中获得答案,并在学生交流、观察课件时补充有关骆驼的知识,使学生对骆驼有了全面的认识,为小骆驼感到自豪的情感油然而生。朗读时不用交流,就能将文本的情感演绎出来了。
  
  四、续编故事,生本合一
  
  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与文本产生共鸣,并能从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到此,我没有草草结束课文的教学,而是以解说的形式引导学生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将舞台交给学生。学生在谈话中发现小骆驼之前的委屈一扫而光,说起话来振振有词。可见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产生了心与心的交融,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
  
  五、拓展深化,明确价值
  
  课文学完了,学生光懂得了骆驼的价值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更进一步引导,也许过一段时间,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了,怎么会联系到自身未来呢?于是,我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为自己的长处自豪。这样对学生的影响,或许不在一节课、一天,而是在于他们以后整个的一生。
  课文看似平淡,教学也极为平常,只是稍加整合,却在学生的心中开出了一朵鲜艳的花。
其他文献
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欠读”。由于学生每天由家到校,由校到家,生活圈子狭窄,写作缺乏材料,加之现在学生极少阅读,只在课堂上泛泛地读一下课文,久而久之,势必使语文教学陷入枯燥、机械的境地,使学生对语文课文失去应有的兴趣和热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1.“读、写是语文的两翼。”这句
摘 要: 读写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也有益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牵移能力的提高。文章从填空补白、练笔明理、合理想象、有向开放四个方面阐释了语文教学要读写结合,让阅读焕发出光彩和活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读 写 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读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文化素养。据此理念,我回顾自己从教的阅读课堂,做
初中语文学科实施“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是一条给语文课堂引来源头的清渠,是一条言之成理、行之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最佳途径,是一条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越走越宽广的康庄大道。  “主体参与”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反映了实践论的观点,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渗透了崭新的学生观、质量观。它的观念与方法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标    (一)用新的教育思想替换教师头脑中原有的陈旧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领悟新课标的精神。我立足语文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读”中引导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读”尤为重要,读是基础。古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来
最近我校有一位教师参加赛课,执教四年级上册《雾凇》一课。我与两位教师一同参与了这次备课,就现如今“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想法,下面我结合这节课中的语言品析谈谈自己的思考。  教学片段回顾:  (第一次试教第三个自然段)  师:作者是怎样把雾凇遇冷凝结写具体的?请大家品味词语读一读第二节,圈画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  师:同学们品味着这样的词语,想象画面的基础上再去有感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着重从营造民主氛围、弹性预设目标、尊重个性解读、整合各种资源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动态生成 教学思考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封闭与开放、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要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那么,在当前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