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泡的茶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g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爷爷泡的茶,有种味道叫做家;爷爷泡的茶,品来口感还不差;爷爷泡的茶,是幅山水笔墨画。
  每天清晨,爷爷都要在山中的丛林中,泼墨作画,沏上一杯温热的龙井,身穿白色的丝绸衣,在林间自由的作画,一派大气浑然之感。
  爷爷是一位老中医,一生与各种药材相伴,自然懂得修身养性之理,爷爷家中藏有各种用竹签做成的书,儿时的我便是在那种环境中成长起来。
  爷爷上山采药常带着我,我喜欢看爷爷采药材的样子,长长的花白的胡须被风一吹,我看到了爷爷脸上的欢乐。
  爷爷也精通各种乐器,古筝尤甚。爷爷喜欢一杯清茶,置于古筝之上,双手应韵自然之灵气,琴声随即离弦而出,群鸟飞至,林木传音,百兽停滞,伴随着琴声的戛然而止,一屡微风掠过,一滴清泉滴入杯中。
  爷爷不愿离开这住了一辈子,守了一辈子,爱了一辈子的树林。树林的年轮上承载着爷爷的岁数,爷爷也钟意于这种天然的宁静。
  有时会看到爷爷在林涧的小溪边打太极,他还让我和他一起练,我便在爷爷的身后装模作样地学习爷爷的动作,后来我累了,就干脆躺在草丛中,偷听鸟儿的窃语,接受散落在林间零星的日光。
  爷爷喜欢书法,在爷爷练字的时候,我则会蹲坐在旁边静静地看医书上那永远也解不懂的图画。
  爷爷的书房正中挂了一幅“茶”的字画,清雅别致。爷爷说人生如茶,性情不可过硬,生命应该富有灵性,柔韧有余。
  爷爷泡的茶,有一种特有的醇香,只是搞不懂为什么有时品着浓烈,有时清雅,而有时却仅是一杯清水,里面只有一片茶叶?
  日本有很有名的茶道,我非常喜欢那里的茶文化,多少次在离开爷爷之后梦中到了那个地方,看见爷爷和一位老者对面而坐,共赏茶道。
  多想再回到家乡,回到爷爷的身旁,聆听那飞离琴键的乐响,品味爷爷泡的茶。
其他文献
百年前的德国,有一个城市曼海姆,有个叫贝尔塔的人,她的丈夫就是卡尔·奔驰。当时,卡尔·奔驰的发明如何付诸实践,这成为他最为头疼的事儿,他担心汽车随时会抛锚,他害怕在大庭广众中出丑,他不愿在公开场合驾驶它上街。如果永远不能抛头露面,发明的汽车就会永远搁浅在试验室里。贝尔塔对两个孩子说:“如果你们的爸爸没有勇气把汽车开上街,那么我来开。”  这天清晨,丈夫还在梦乡中,贝尔塔便唤醒了两个孩子,把汽车推出
期刊
踏上英国国土,我亲眼目睹了英国人节约能源的种种举措。    在很多英国餐厅,除非你特别强调,每位客人只给一张餐巾纸。我打工的那家面包店里,对纸制糕点包装袋的大小规格要求很严格,糕点的品种才六七种,包装袋却按照大小分成了4种。一次,我随手用大纸袋给客人装了一个面包,老板娘马上提醒我:“用小袋子就足够了!”   我的一个朋友曾给当地一家英国人打扫房间。那家很富有,但女主人总是告诫她,如果垃圾袋里的垃圾
期刊
性别是一种生存方式,是一个自我感觉,应该是可以选择、可以改变的。  佛罗里达州有一种鱼上午是雌性,下午是雄性,晚上又是雌性,但它绝不是我们生物课上学过的雌雄同体。性别差异的功能正在逐渐被生物技术的发展所抵消。  性别非男即女的概念正在逐渐消亡,虽然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我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每年有一二千人来找我要求做变性手术,使我不得不认真研究性别的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
期刊
尽管还怀揣着天之骄子的梦想,但“80后”的就业状况和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已经完全不同了。专家们认为,从“精英”到“普通劳动者”的定位改变,是“80后”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我对未来,尤其是毕业后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感到迷惑和恐慌。”谈到就业,正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一年级的马小伟眼里充满了无奈。  回想起大四毕业的那段日子,马小伟丝毫没有出身名校的优越,“感觉特别怕”。   “那时候经常半夜3点都睡
期刊
一个人,一旦感悟了生命,一旦领悟了存在的美好与神圣,也就同时强烈地意识到生命的广泛异化。尼采正是这样一个人。  尼采,是一个真正思索生命的人,一个认真对待生活的人。如果尼采从一百年前的时代向我们走来,他的形象应该是一位微笑的让人感到亲切的哲人,他与现在的这个时代毫无隔阂感,千百双眼睛都会领略到他身上厚重的感染力,而无知的人都从他的亲切背后体会到恐惧,他们怀疑自己已被世界遗落在哪个角落。  尼采走到
期刊
楼下有个花店,一个老太太卖花。店的名字很奇怪,叫“花开花”。   老太太一年四季裹着披肩坐在花丛里织毛线,腿脚不大利索了,但身材娇小,慈眉善目,年轻时也是个美人。替她进货的年轻男子叫她姑妈,挺拔开朗,说说笑笑的,开了辆很帅的吉普车——大概也是为了隔三差五来看看她,捎点零食及日用的东西。  常见她收到世界各地的明信片,但没见她有什么别的亲人。  不知为什么,这老太太常让我想起林徽因、杜拉斯什么的,想
期刊
当音乐拨动心灵的琴弦,任何一种感动都会如潮水般涌来。这样的感动,这片只有音乐带来的宁静渗透了内心深处的每一个角落,一股不知名的温暖便会不由地袭上心头。纵使你在风暴来临之前,在孤独之中或是失意之后,这股温暖总是深深地安慰了你的心。这便是轻音乐,这便是轻音乐的魅力。  它——安静、祥和,虽然没有Hip—pop富有时代感的调子,没有金属质感的打击乐,没有热力四射的节拍,但是它的魅力却绝不亚于流行于这个世
期刊
对我而言,最尴尬的,莫过于那电梯里的1分27秒。  我有幸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这家公司,还没有完全适应环境,就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遇见我的顶头上司。  “早上好,老总。”我嗫嚅着,窘迫地开了口,他带着陌生的眼神看我,然后轻轻颔首,回答:“早上好。”  电梯缓缓上升,他问我:“你是哪个部门的?叫什么名字?”我垂下眼睛,谦卑地回答:“市场部的谭雪薇。”他想了一下:“市场部?今天有什么计划吗?”没料到这突
期刊
加拿大村,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城——开平。一个海外人口超过其在国内人口的侨乡。加拿大村,是一座空城,一座充满悲情和寂寞的村庄。  1933年至1935年,加拿大村建成。1951年,这里的最后一户居民移民加拿大。从此之后,村里一直无人居住。这里的精美建筑在风雨中守望了半个世纪。  没有去过加拿大,却无意间闯进了一个叫“加拿大”的村庄。在一次南国开平的旅行中。由此,像是开始了一次私人的浓烈而忧伤的旅行,
期刊
最年轻的岁月,我几乎是在一封封家书中慢慢度过的。  每一次的书写,都是对自己爱的一次检验,一次拷问,一次升华。往家里寄信,就像是一次爱的长途旅行。写信时的激情澎湃与等待回音的夜不成眠,常常把自己变成了信使。从这头出发,按照要求,按照指定的地点和人物,把自己的思念、牵挂、不舍、挫折抑或成功,都一一寄去,同时寄去的还有自己的灵魂。  一个人的一生也许就跟这收信寄信的过程一样,总是无法消停下来。  信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