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展期消化道肿瘤多以预后差著称,而早发现、早治疗的消化道肿瘤往往预后良好。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80%;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0%;摘除早期结直肠肿瘤则可大大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及其死亡率。

其他文献
2014年5月24日《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第五届编委会在南京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姜永茂社长、南京医学会林庆龙秘书长以及第五届编委会委员和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第五届编委会由95名委员组成,李兆申教授任总编辑,郭学刚、姜泊、令狐恩强、任旭、杨爱明、张澍田、邹晓平教授任副总编辑。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置入胰管支架对困难胆管插管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的预防效果。方法120例行ERCP诊疗发生困难胆管插管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一组术中置入胰管支架(观察组),另一组未置入(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P的发生率以及术后患者腹痛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发生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5例(27.3%),PEP5例
患者女,72岁,因腹胀、大便次数增多2月余来我院就诊。患者肥胖,既往无肺气肿、消化性溃疡等病史,有高血压病史11年。查体无特殊异常。血、便、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无异常。我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示:距肛门16~45em及90~95cm处见丘状、球形黏膜下隆起(图1),大小0.5~1.4cm,表面光滑,局部隆起表面发红,局部隆起表面稍透亮,基底宽,隆起导致局部肠腔狭窄,肠镜能顺利通过,用活检钳触摸,质偏
摘 要:一直以来人们的休闲工具都是电视,电视行业也是我国媒体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人们可以快捷地从电视中了解社会中发生的大事小事、国家的重大决策、世界重大新闻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化时代也已经到来,新媒体平台不断融合,这都使电视和新媒体逐渐融合在一起,这也导致电视网络化的复杂性,因此,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电视媒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界因素的变化,意味着电视媒体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电视导演
期刊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联合十二指肠冲洗在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胆道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84例ERCP诊疗患者中,96例行阿米卡星干预(阿米卡星组),95例行生理盐水干预(盐水组),93例不加干预(对照组)。分别在十二指主乳头插管前、切开刀完成插管首次进入胆管时(即内镜操作初)和ERCP操作即将结束时(即内镜操作末)收集细菌标本并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统计分析3组ERCP术后胆管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起源于间质的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 一、背景; 开腹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目前治疗GIST的首选方案,通常因周围淋巴结转移很少见,无需常规性淋巴结清扫。
一家亲兄弟4人中有3人相继发现同一解剖部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并内镜下切除治疗。他们的父亲于10年前死于结肠癌,报道如下。病例1,男,50岁,长子,2008年6月在我院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有一息肉样隆起(图1a),注射甘油果糖亚甲蓝肾上腺素混合液,抬举证阳性,用带透明帽法行内镜下切除(图1b)。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ME)结合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在上消化道胃镜检查中指导靶向活检的价值。方法筛选普通白光胃镜检查活检提示存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或直径大于2.0cm的胃溃疡患者,共200例,随机分成2组,2—4周复查胃镜。普通白光胃镜组:普通白光胃镜观察后局部活检。ME—NBI组:根据放大胃镜下表现,在病变最严重部位
摘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过程当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这些红色文化的价值满足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因此,研究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及高校复杂的校园环境的客观要求,更是对建党100周年的史实进行深入学习的客观要求。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中,不仅对当代大学生文化根基起到了奠基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
期刊
染色内镜及放大内镜可鉴别肿瘤性及非肿瘤性息肉,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但内镜下色素染色比较麻烦,操作较繁琐,耗时较长。新近开发的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黏膜表面观察方法,其采用纳米分光技术,模拟色素染色,可以再现黏膜表层细微结构及毛细血管走向。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我院采用FICE染色放大技术及色素染色放大技术对大肠息肉进行了腺管开口分型及毛细血管形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