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素质教育中的“多元化”教学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hunguang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论是新课程,还是原有课程,毫无疑问素质教育的主体都是学生,实施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中,应根据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及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把多元化与主体性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实践的抓手。
  关键词历史学科 素质教育 “多元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1 确定多元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和指挥棒,它对教学起着导向和调控作用。“应试教育”的教学目标通常把知识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而且把教学目标仅作为教师要做的事情,具有单一性和片面性。要实施素质教育,不但要有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内容的教学目标,还要有在教学活动中期望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发生变化的过程目标,即教学目标必须体现多元化。其具体的操作要领为:
  (1)确定历史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即根据课标(或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每节课的知识、技能的教学要求和水平层次。这一目标的确定要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即所有学生都应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2)确定能力教学目标。根据课标(或教学大纲)对学生能力的总体要求,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分别制定出识记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比较能力、处理材料能力、应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各种能力目标。这一目标的确定应体现层次性,即根据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让学生具有可选择性的目标。
  (3)确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历史知识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比比皆是,确定这方面的目标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体现水到渠成、自然生成的原则。
  (4)确定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形成过程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可能完全一样,方法也会有较大差异,因此这方面目标的确定也应有选择性。
  
  2 挖掘教材深层次的多元教育要素
  
  我们要在课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达到多项教学目标,必须透过教材的表层内容,深入挖掘其深层次的多元教育要素,有机地渗透于教学之中。
  (1)知识的能力要素。课堂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着力挖掘知识的能力要求,努力做到历史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能力相统一。如讲授古代史新课“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一目时,先让学生看书,归纳孔子贡献的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然后作出评价。这样既传授了历史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评价能力。
  (2)知识的情感要素。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充分挖掘能激发学生兴趣、动机的素材,培养学生责任感、义务感、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3)知识的方法要素。系统归纳、整理课本中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问题中的学习策略和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路等,能促使学生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使知识更有效地向能力转化。
  (4)知识的哲理要素。历史教学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是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中不但要注意深入挖掘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知识的社会价值要素。要将历史与现实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历史走进现实,这就是历史知识的社会价值要素。挖掘历史知识的社会价值要素会对实现“多元”课堂教学目标大有裨益。
  
  3 鼓励多元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其特征是突出和强调知识的被动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略了主动的发现和探究。在实践中违背了学生认知过程的科学规律,使学习成为了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背诵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桎梏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成为妨碍学生发展的阻力。新课程主张把教学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活动凸现出来,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应当是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以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提倡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而这一学习方式的核心活动是创设教学情境。
  
  4 创设多元的学习情境
  
  切实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特征。学生的能力、情感等素质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它必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最终才能形成素质;而达到这一目标的便利渠道就是教学情境的创设。
  (1)注重历史直观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和欲望。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直观教学,如借助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和计算机CAI技术等最新的教学媒介手段创设一定的直观情境,使学生感到有趣、新奇,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注重问题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自主活动环境。根据教学需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自然不在话下,更会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是一个活动课的课例——历史辩论《如果没有孙中山,会有辛亥革命吗?》:作为问题情境,这一问题立即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活动前,老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上将中国近代史变迁的主要史实通过图片形式链节起来,再适当穿插以典型文字材料,所以在15分钟的分组讨论结束时正方与反方都能找到可以支撑己方观点的史实“论据”,甚至找到了更多、更多;15分钟的对抗辩论中和10分钟的自由辩论中,学生不但能运用教材中已学过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运用自己课外获得其他材料,更难能可贵的是不少同学引经据典,把古今中外的历史结合起来、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和名人名言进行辩论。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教材的能力要素、情感要素、方法要素、哲理要素和社会价值要素都得到应有的挖掘;整个活动过程既是以学生为主体,又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多元教育要素,从而达到了历史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情感、过程与方法等多元的课堂教学目标。
  所以,历史教学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将挖掘教材多元的教育要素与学生的主体性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多元的课堂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将一些文学类的教学法运用到历史课中,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历史、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添加一些文学色彩,使得学生爱上历史课了,成绩有了提高,本文就此展开了有益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 文学色彩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1 课堂语言文学化    历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自媒体作为一种独特的存在,契合了千禧一代学生的生长环境和认知特点.本文结合高校美术史论课程中自媒体作为资源、工具的表现,分析其如何帮助
企业的视觉形象识别(Visual Identity,简称VI),是视觉认知,即企业的形象识别,是企业识别中最直接、最形象、最具个性的识别部分。它将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通过静态的、具体
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科技进步推动和一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支撑.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煤炭工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走入了低谷,这也直接造成了煤矿技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是我国最大、最权威的外语出版基地之一。三十四年来,外教社开创性地将出版、科研、教育互动作为谋求科学、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作为专业外语教育
2007年金秋十月,上海迎来了第12届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特奥运动员共聚黄浦江畔,这是我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举办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曹晶带领5名年仅18岁的特奥柔道队员,代表中国参加上海世界特奥会,收获了三金一铜的卓越成绩。  在这骄人成绩的背后,人们无法想象这些智障的孩子克服了多少困难,学会了柔道这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两年时间,700余个日子,曹
在我国电视艺术发展中,纪录片是人们回望与怀念的一隅,包含大量永载史册的珍贵印记.纪录片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解说词是纪录片听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解说词在中国早期纪录
外国美术史著作的翻译问题虽是老生常谈,因笔者亦屡为译事,不妨谈几句大白话,纯属个人体会。笔者的立场是:翻译一事,只恨其少,不厌其多;就事论事,莫伤人心:外国美术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