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短跑的最高速度能力是短跑训练的重点,在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基础上,科学的训练,结合运动员自身特点,最大程度激发运动员的潜能。发展最高速度对神经、肌肉系统兴奋动员要求很高,既要增强肌肉的收缩强度幅度和肌肉收缩的速率,又要提高供能系统的能力,跑进中的放松协调能力。达到发展运动员短跑的最高速度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最高速度;能力;训练方法;注意事项
短跑运动中的最高速度指的是运动员跑进中以秒为计算单位的最大位移距离(米/秒)。这个因素与加速能力有关,他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速度。当然,优秀运动员的最高速度快,我们把加速能力与最高速度能力的训练统称为短跑的速度训练。发展短跑的最高速度能力是短跑训练的重点,在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基础上,科学的训练,结合运动员自身特点,最大程度激发运动员的潜能。发展最高速度对神经、肌肉系统兴奋动员要求很高,既要增强肌肉的收缩强度幅度和肌肉收缩的速率,又要提高供能系统的能力,跑进中的放松协调能力。达到发展运动员短跑的最高速度能力的目标。
1、在提高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放兴奋冲动强度的基础上,发展和提高肌肉的爆发力以增强肌肉收缩的强度和幅度。
2、在提高大脑皮层中枢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能力和提高各中枢间协调性基础上,发展和提高肌肉的快速力量,以增强肌肉收缩的速率。
3、发展无氧代谢的能力,加快三磷酸腺苷(ATP)释放能力的速度,提高供能系统的能力。
4、提高身体同一部位和不同部位肌肉协调用力的能力,改善运动时各协同肌群间与对抗肌群之间的协调关系,减低因对肌群紧张而产生的阻力,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跑进中的放松协调能力。
一、发展速度能力的重要手段
1、60米—100米加速跑,要求由慢到快,或加速段——高速段——放松惯性跑段,在加速途中或最后达到最高速度。练习要求,动作放松,用前脚掌着地富有弹性,在加速、高速和惯性跑段中应保持基本动作不变形。
2、站立式或蹲踞式起跑30—100米或30—60米,以极限或次极强度进行,尽量结合实战能力并注意技术的正确性。
3、牵引跑。两人腰系橡皮条前后站立起跑,同时加速30米,后者放松惯性跑30米,要求后者及在前者的牵拉过程中体会高速度下的肌肉放松及所获得的速度感,后者在被牵拉30米后进行二次加速20米。整个过程要求动作技术正确、放松。
4、下坡跑。跑道坡度为前60米2—4度,后40米拉近水平。保持一定的高速跑进,同时要做到放松,充分体会速度感及动作放松意识。还有波浪跑、短距离变速跑等提高放松能力的训练。
5、接力跑50—80米,两人或多人分组同时进行,用极限完成接力区的交接。要求跑的正确性、技术动作运用合理性。
6、集体进行短程冲刺跑,听信号突然快速起跑30—40米。反复进行6—8次。
7、前后1—3米的蹲踞式起跑或站立式起跑30—40米,以极限强度进行,任务时赶上或摆脱对手。正如5、6、7训练法,通过激烈的具有对抗性的练习来刺激运动员的兴奋性,在极限速度下完成跑的练习,及跑的综合能力训练。
二、速度能力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1、以起跑到最高速度,速度的增加首先是依靠步长增大的因素(尤其10—20米);随着步长逐渐增大至最大步长,步长和步频两种因素达到相对稳定和相互配合,在这一阶段,每一单步长的距离对速度的增加或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30—60米),达到最高速度后只能持续10—15米左右的就开始减速过程。而导致减速的主要原因是步频下降,因此,发展加速能力和最高的速度能力的训练在距离上不应超过60米(优秀运动员80米),时间不应超过10秒,每次跑之间的间歇时间也不宜过短或过长,应符合能量补充的基本原则,对低水平的运动员获青少年学生更应根据其训练水平来确定。
2、速度能力训练对运动员的神经、肌肉系统兴奋动员速度要求很高,且具强度大、刺激深的特点。因此应有意识的安排在体力、精神、肌肉状况良好的时间进行,在一次训练课中如有其他练习,也应将速度训练放在首位。
3、正常情况下,以发展加速能力和最高速度能力为主要的速度训练在一周中可进行3—4次。着重加强动作结构技术的正确性,放松能力的培养。
4、随着运动成绩的提高,神经、肌肉系统发展到一定高峰,跑进中形成的习惯步频、步幅、节奏和技术都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时,都不同程度地在最高速度的增长上形成速度障碍。应此,在训练中,速度训练手段和安排方法既要强度相对集中和稳定,又要防止过分单调划分,要注意用多种节奏和频率进行训练。
5、在训练过程中,短跑的放松训练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短跑的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短跑的很多细节在训练中要求更加严格。避免不良习惯动作的养成,建立正确合理的动作结构定型,加强技术动作能力及放松训练,牢记放松训练的重要性,放松训练的好坏是短跑成绩的取得的关键。
6、速度能力的提高是在动作结构合理的基础上进行的,那么在动作结构中肌肉协调用力过程的合理性非常重要。加强局部肌肉的力量、速度和爆发力训练就非常关键,它会更加细化的支持短跑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发展短跑的训练过程中,训练技术要正确合理化、手段需要多样化,及教练安排训练内容的经济时效性,训练者技术的正确合理性。
【关键词】最高速度;能力;训练方法;注意事项
短跑运动中的最高速度指的是运动员跑进中以秒为计算单位的最大位移距离(米/秒)。这个因素与加速能力有关,他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速度。当然,优秀运动员的最高速度快,我们把加速能力与最高速度能力的训练统称为短跑的速度训练。发展短跑的最高速度能力是短跑训练的重点,在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基础上,科学的训练,结合运动员自身特点,最大程度激发运动员的潜能。发展最高速度对神经、肌肉系统兴奋动员要求很高,既要增强肌肉的收缩强度幅度和肌肉收缩的速率,又要提高供能系统的能力,跑进中的放松协调能力。达到发展运动员短跑的最高速度能力的目标。
1、在提高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放兴奋冲动强度的基础上,发展和提高肌肉的爆发力以增强肌肉收缩的强度和幅度。
2、在提高大脑皮层中枢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能力和提高各中枢间协调性基础上,发展和提高肌肉的快速力量,以增强肌肉收缩的速率。
3、发展无氧代谢的能力,加快三磷酸腺苷(ATP)释放能力的速度,提高供能系统的能力。
4、提高身体同一部位和不同部位肌肉协调用力的能力,改善运动时各协同肌群间与对抗肌群之间的协调关系,减低因对肌群紧张而产生的阻力,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跑进中的放松协调能力。
一、发展速度能力的重要手段
1、60米—100米加速跑,要求由慢到快,或加速段——高速段——放松惯性跑段,在加速途中或最后达到最高速度。练习要求,动作放松,用前脚掌着地富有弹性,在加速、高速和惯性跑段中应保持基本动作不变形。
2、站立式或蹲踞式起跑30—100米或30—60米,以极限或次极强度进行,尽量结合实战能力并注意技术的正确性。
3、牵引跑。两人腰系橡皮条前后站立起跑,同时加速30米,后者放松惯性跑30米,要求后者及在前者的牵拉过程中体会高速度下的肌肉放松及所获得的速度感,后者在被牵拉30米后进行二次加速20米。整个过程要求动作技术正确、放松。
4、下坡跑。跑道坡度为前60米2—4度,后40米拉近水平。保持一定的高速跑进,同时要做到放松,充分体会速度感及动作放松意识。还有波浪跑、短距离变速跑等提高放松能力的训练。
5、接力跑50—80米,两人或多人分组同时进行,用极限完成接力区的交接。要求跑的正确性、技术动作运用合理性。
6、集体进行短程冲刺跑,听信号突然快速起跑30—40米。反复进行6—8次。
7、前后1—3米的蹲踞式起跑或站立式起跑30—40米,以极限强度进行,任务时赶上或摆脱对手。正如5、6、7训练法,通过激烈的具有对抗性的练习来刺激运动员的兴奋性,在极限速度下完成跑的练习,及跑的综合能力训练。
二、速度能力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1、以起跑到最高速度,速度的增加首先是依靠步长增大的因素(尤其10—20米);随着步长逐渐增大至最大步长,步长和步频两种因素达到相对稳定和相互配合,在这一阶段,每一单步长的距离对速度的增加或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30—60米),达到最高速度后只能持续10—15米左右的就开始减速过程。而导致减速的主要原因是步频下降,因此,发展加速能力和最高的速度能力的训练在距离上不应超过60米(优秀运动员80米),时间不应超过10秒,每次跑之间的间歇时间也不宜过短或过长,应符合能量补充的基本原则,对低水平的运动员获青少年学生更应根据其训练水平来确定。
2、速度能力训练对运动员的神经、肌肉系统兴奋动员速度要求很高,且具强度大、刺激深的特点。因此应有意识的安排在体力、精神、肌肉状况良好的时间进行,在一次训练课中如有其他练习,也应将速度训练放在首位。
3、正常情况下,以发展加速能力和最高速度能力为主要的速度训练在一周中可进行3—4次。着重加强动作结构技术的正确性,放松能力的培养。
4、随着运动成绩的提高,神经、肌肉系统发展到一定高峰,跑进中形成的习惯步频、步幅、节奏和技术都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时,都不同程度地在最高速度的增长上形成速度障碍。应此,在训练中,速度训练手段和安排方法既要强度相对集中和稳定,又要防止过分单调划分,要注意用多种节奏和频率进行训练。
5、在训练过程中,短跑的放松训练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短跑的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短跑的很多细节在训练中要求更加严格。避免不良习惯动作的养成,建立正确合理的动作结构定型,加强技术动作能力及放松训练,牢记放松训练的重要性,放松训练的好坏是短跑成绩的取得的关键。
6、速度能力的提高是在动作结构合理的基础上进行的,那么在动作结构中肌肉协调用力过程的合理性非常重要。加强局部肌肉的力量、速度和爆发力训练就非常关键,它会更加细化的支持短跑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发展短跑的训练过程中,训练技术要正确合理化、手段需要多样化,及教练安排训练内容的经济时效性,训练者技术的正确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