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训练的“根叶花”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in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235-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言学习具有年龄特征,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尤为重要,本文就语文课堂进行语言训练谈一些思考。
  朗读是课堂语言训练的根。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加强朗读训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性地掌握汉语的语言特征,从而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我国著名文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散文的声音节奏》中指出:
  “段落的起伏开合,句的长短,字的平仄,字的骈散,都与声音有关。”
  “说话时,情感表现于文字意义的少,表现于语言腔调的多。”
  “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
  “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肉仿佛做同样有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产生极愉快的感觉,如果音调节奏上有毛病,我的周身筋肉都感觉局促不安,好像听厨子刮锅似的。”
  由此可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多么重要。所以,在课堂朗读中,必须要求学生做到:
  1大声朗读。
  “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慨。”
  在学生朗读之前,老师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脉络,再通过范读、练读等形式,要求学生读的时候一遍比一遍的声音大。
  2读出节奏
  “节奏是语言的脉搏。”
  在大声朗读的基础上,学生深入体会了文章的情感,了解了语句的抑扬顿挫,从而读出节奏,使学生的身心和作者产生共鸣,培养健康的情感。教学时可以用节奏符号出示给学生进行训练,很好的将语文与音乐进行了整合。
  如:一片片树叶落下来,啊,秋天到了!
  节奏训练为:xxxxxxxx ,x ,xxxx !
  3读出层次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在各个学段的目标是有层次的:
  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粗略地看,这三个表述几乎是一样的,但仔细地看,它们的表述还是有细微差别的,正是这种表述上的细微差别,让我们明确了不同学段朗读要求上的差别:第一学段是“学习用”,要求较低,它强调的是在老师的指导、示范下去用普通话朗读,它强调了学习的过程;第二学段是“用”, 它强调的是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实践的过程,并要求形成用普通话朗读的习惯;第三学段是“能用”, 它强调的是能力上的达成度,具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水平。
  (2)在一篇课文的朗读中,也要有层次。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一课的朗读层次设计:
  ①学生找出描写军需处长的第七自然段,自由朗读,充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在朗读中获得个人的阅读感受;
  ②多媒体课件创设“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中,一位军需处长倚靠树干冻僵了”的情境,强烈的感官刺激,凝重的背景音乐,深深地震撼了学生。抓住这一契机,再读第七自然段,让学生从描写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衣着等词句中去品词、析句,带领学生走进军需处长的内心世界;
  ③再次配乐朗诵第七自然段,师生饱含钦佩之情,一起走进军需处长的精神世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至此,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震撼。
  4背诵课文
  入选课本的文章,不仅有着丰富的内容,而且文笔优美、逻辑严密,是学生很好的学习范本。在朗读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或自然段。语言是一种制度文化,背诵范文是掌握语言的有效途径。
  创设情境是课堂语言训练的叶。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语言依赖情境而发生、发展,依赖情境而存在,情境激发语言,语言影响情境,在情境中训练语言能力,是抓住了语言本质的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思维的手段。
  如《将相和》一课,“完璧归赵”故事中,蔺相如护玉的语言非常精彩,也是了解人物性格,提示课文主题的关键。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玉上真有毛病吗?蔺相如真要砸玉吗?学生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接着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上台演一演,这样,学生不仅丢开了书本,而且用自己精彩的个性化语言,演绎出了一位霸道的秦王和疑问机智勇敢的蔺相如。
  使用修辞手法是课堂语言训练的花。
  汉语是单音节词,一个音节就是一个字,同时,汉语是以“意会”为最高原则,这就形成了汉语中丰富的修辞手法,它们极具语言的形式美和语言的魅力。《语文标准》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要求,仅限于帮助理解课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求学生理解。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一课中“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的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学生通过理解句子,把水池比作了宝石,把藏龙山比作了巨幅地毯,感受到五彩池的美;接着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仿说、仿写训练;最后达到自己说,自己写的過程。至此,学生的语言训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其他文献
【摘要】 通过几年的教学,并根据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分析、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统计分析报告、2006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以及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发现最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学生体质现状不容乐观,大多学生的体质明显呈现下降趋势,为此初步提出了改进学生体质状况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学生体质; 下降; 改进; 学习; 健康
期刊
【摘要】学生之间互批互评作文的写作模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积极性,同时也减轻了老师们的批阅负担。  【关键词】学生; 互批互评; 师生双赢    【中图分类号】G2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218-01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义务教育初 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让学
期刊
【摘要】阅读可以增加知识,广博学问,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积累素材,充实人生。最直接的便是改变了学生“无米之炊”的困境。如何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整合起来就成为首要任务。  【关键词】阅读和写作; 情感的熏陶; 读写的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224-01    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古人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219-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灌,抱、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还普遍存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仍难以落实,语文阅读课堂缺乏实效。语文教学的生命在过程之中,营造诗意的、有实效的语文课堂可以从读、品、问、写几个方面入手,重要的是,要把握阅读教学的精神内核——与学生同在。  【关键词】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探究性学习;诗意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226-01    1朗读的意义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的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胸中能装有百十篇反问、几百首诗歌,就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古以来,人们都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230-01    语文教学中,教师批改作文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语文老师常常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詳改”,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然而收效却并不显著。  如何用较少的时间去获得更好的效果,结合新课程标准指出的:学生要在初中阶段“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我在语文
期刊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就是口语表达、日常交际的能力。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探讨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与途径。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应对是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师应充分利用各方面条件,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给学生创设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  【关键词】口语交际; 内容; 途径;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203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上一堂成功的作文课?其实作文课也是语文课堂的一部分,所以,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不能变,落实知识、培养能力、养成习惯的目标不能变。以学生为主体去落实作文知识,培养其作文能力,使其养成规范作文的习惯,就是我在这篇中所强调的。  【关键词】真实感人;有积极意义;创新;时代性;标点、文字规范;字迹清晰;语句通顺;内容丰富;符合要求;结构合理;语言优美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234-01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可见,兴趣之于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学生“乐作”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他们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写,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有真情实感。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小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