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学科,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广大数学教师潜心钻研的问题。我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十几年来,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下面,我把从教当中的具体经验和教训总结了几点,和广大同行切磋。
一、要有爱心,这是当好老师的前提
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更要以最敬业的精神去工作。我们当前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充满好奇心、顽皮好动、富有个性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都是小皇上,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热心和爱心,就很难接近他们,很难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去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就不会以公平公正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心里有些扭曲的孩子们,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因此,我认为只要教师对教育充满信心,对学生充满爱心,就一定能够使学生的素质全面迅速提高。
二、要有兴趣,这是把学生引入学习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是照本宣科地把书本上的内容简单地传授给学生,那么就会犹如工厂生产线上的标准件一样整齐划一,最终的结果是把学生教得循规蹈矩。所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在这一点上,我经常采取以下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一下伟大数学家的科学史话,比如无理数是怎么发现的;讲我国古代所取得的数学成就,比如祖冲之如何算出圆周率的。学生一旦有进步,就对他们提出表扬鼓励,不定时地出一些趣味数学题,从而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和发现,让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当我们把学生引入到愿学、乐学的氛围后,他们的进步就有明显的变化了。
三、要有基础知识,这是学生素质的基石
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要想传授给学生系统性的知识,我们必须要完成我们的教学计划,讲授完课本上的知识点,并帮助学生解决书上的疑惑。因此,概念性的、基础性的知识一定要讲解清楚,因为数学这门学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科,我们只有把前面的知识掌握了,才能有利于后面知识的学习。相反,如果学生不学好基础知识,那么后面的学习将举步维艰,甚至打消积极性而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由此可见,数学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四、要有能力,这是学生潜能的表现
数学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如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记忆能力等等,千万不要把学生教得越来越笨。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教到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关键要抓住列方程是必需的相等关系,以培养学生快速解题的分析能力;讲全等公理时让学生先画画,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题多变,举一反三,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实践证明只有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并且在能力强的基础上学习知识,才能挖掘学生潜能,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要有创新,这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初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就应该把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才作为第一要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我们在平时进行教学时,不但要教给同学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要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方面,我经常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通过教学数学历史来培养创新意识,数学历史教育可以追溯到数学理论和知识本源,加深认识,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理念,对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有良好的教育功能。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创造性是在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才开始的,提出问题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在课堂上,它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公式的运用,更主要的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将问题提出来,首先要创设出问题的情景,问题情景要根据所教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比如,我在教授工程问题的时候就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有一个人,他漂流到了一个孤岛上,于是他发出求救信号,救援人员三天后可到达,可是他身上的干粮不多了,为了避免被饿死,他把所有干粮平均分成了三份,问他每天最好吃多少干粮呢?这样成绩较差的同学也就积极思考,纷纷举手发言。
总之,通过加强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选择一些发散性强的典型数学知识或问题。数学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责编 张宇)
一、要有爱心,这是当好老师的前提
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更要以最敬业的精神去工作。我们当前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充满好奇心、顽皮好动、富有个性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都是小皇上,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热心和爱心,就很难接近他们,很难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去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就不会以公平公正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心里有些扭曲的孩子们,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因此,我认为只要教师对教育充满信心,对学生充满爱心,就一定能够使学生的素质全面迅速提高。
二、要有兴趣,这是把学生引入学习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是照本宣科地把书本上的内容简单地传授给学生,那么就会犹如工厂生产线上的标准件一样整齐划一,最终的结果是把学生教得循规蹈矩。所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在这一点上,我经常采取以下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一下伟大数学家的科学史话,比如无理数是怎么发现的;讲我国古代所取得的数学成就,比如祖冲之如何算出圆周率的。学生一旦有进步,就对他们提出表扬鼓励,不定时地出一些趣味数学题,从而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和发现,让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当我们把学生引入到愿学、乐学的氛围后,他们的进步就有明显的变化了。
三、要有基础知识,这是学生素质的基石
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要想传授给学生系统性的知识,我们必须要完成我们的教学计划,讲授完课本上的知识点,并帮助学生解决书上的疑惑。因此,概念性的、基础性的知识一定要讲解清楚,因为数学这门学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科,我们只有把前面的知识掌握了,才能有利于后面知识的学习。相反,如果学生不学好基础知识,那么后面的学习将举步维艰,甚至打消积极性而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由此可见,数学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四、要有能力,这是学生潜能的表现
数学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如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记忆能力等等,千万不要把学生教得越来越笨。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教到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关键要抓住列方程是必需的相等关系,以培养学生快速解题的分析能力;讲全等公理时让学生先画画,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题多变,举一反三,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实践证明只有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并且在能力强的基础上学习知识,才能挖掘学生潜能,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要有创新,这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初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就应该把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才作为第一要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我们在平时进行教学时,不但要教给同学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要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方面,我经常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通过教学数学历史来培养创新意识,数学历史教育可以追溯到数学理论和知识本源,加深认识,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理念,对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有良好的教育功能。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创造性是在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才开始的,提出问题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在课堂上,它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公式的运用,更主要的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将问题提出来,首先要创设出问题的情景,问题情景要根据所教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比如,我在教授工程问题的时候就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有一个人,他漂流到了一个孤岛上,于是他发出求救信号,救援人员三天后可到达,可是他身上的干粮不多了,为了避免被饿死,他把所有干粮平均分成了三份,问他每天最好吃多少干粮呢?这样成绩较差的同学也就积极思考,纷纷举手发言。
总之,通过加强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选择一些发散性强的典型数学知识或问题。数学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