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作品赏析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kon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边城》是京派小说代表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抒发乡土情怀的最优秀的中篇小说之一。作品主要讲述内心孤独的美丽少女翠翠被爷爷抚养长大后爱上傩送,却在种种内因外因的阻挠下被迫与爱人分离的悲情故事。基于对作品人物形象以及作品本身价值的思考,本文将深入剖析,以期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爷爷;翠翠;湘西情节
  自《边城》寄寓了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体现人性美的作品之一。沈从文以纯净真挚的笔触描绘出一幅优美别致的湘西风土人情的画卷,由醇厚朴实的湘西人民,到健美天生的风俗习惯,由新奇清丽的湖光山色,到简单明朗的人物关系,情调爽朗明快,色彩绚丽明亮。无论是男女之间的爱情,还是亲人之间的亲情,亦或者人与人之间的友情,甚至于自然万物的大爱都融入在湘西之美中,向读者全面展现出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1.爷爷的性格分析
  沈从文从湘西农村走出,然而却看到了都市文明下道德品质的败坏,现代文明下的物欲横流,淳朴真挚淡化,浅薄粗鄙盛行。他怀念湘西的人文风情,《边城》应运而生。在沈从文的笔下,爷爷被塑造成中华民族劳苦大众的化身,在他身上体现出的是中华民族原始而又淳朴的人性之美。沈从文借《边城》来赞美以老船夫爷爷为代表的热情亲切淳朴的人民,以及对《边城》中桃花源般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
  老船夫的性格特征是除翠翠外最为突出的一位。他坚韧有毅力有责任心,在经历过女儿女婿双双殉情的打击下,他熬了过来,衰老的双肩扛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独自一人将年幼的翠翠抚养长大。他忠于职守,恪尽本分,五十年如一日在河边乘船度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即使是热闹地令人向往的端午赛龙舟,他也是静静地守在渡船上。便如书中描述的那样,“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静静地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他安贫乐道,古道热肠,时时刻刻为渡河人考虑,为了让别人能赶回城,便一步不离坚持要送完最后一个人才肯收工。在他人为了感激他回馈他时,老人总是认真而坚持地拒绝,“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他善良淳朴,深爱翠翠,翠翠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牵念,为了让翠翠能够幸福老人可谓是殚精竭虑,在照顾翠翠时无微不至。为了将翠翠能够托付给可靠的人,他亲自上街打听,又暗示懵懂的翠翠接受天宝的爱情。在得知翠翠的心爱之人是傩送后,一方面既担心孙女翠翠走上女儿的老路,另一方面为了让翠翠开心,连唱了十首歌来抚慰翠翠稚嫩的心灵。他内心焦急却不愿意给翠翠造成一点困扰,只是深深地埋藏在内心,最后带着遗憾和孤独离开了人世。
  与老船夫爷爷性格相呼应的便是船总顺顺。虽然他身居高位,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但他身上没有一丝官僚分子的味道,他仗义疏财,富强济困,豪迈大度。即使在知道大儿子天宝的死亡和二儿子傩送的远走他乡都是翠翠间接造成的,他仍然排除芥蒂最终愿意接纳翠翠成为自己的儿媳妇,而在老船夫去世后,他甚至提出要将孜然一身的翠翠接入家中。即便是天宝和傩送,在互为情敌的前提下,仍是顾念兄弟之情,坦荡竞争相互着想。
  《边城》中男性角色大抵能体现出这种性格特色,以老船夫爷爷为代表的人物为作品渲染出爽朗大气的色彩,奠定着作品的基调。
  2.翠翠的爱情
  沈从文在塑造翠翠时,描写地很有特点。“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这生动诗意般的描写将翠翠乖巧伶俐又带着山野间长大的女孩的活泼灵气,天真善良,娇嫩而不造作的性格特点巨无遗漏地表现了出来。然而,在作品开篇,沈从文在介绍翠翠父母的死因时,无疑在这个少女的身上蒙上了一层悲剧的阴影。她自幼失去父母,即使有爷爷的精心陪伴,但她仍然是孤独的迷惘的。文中写道“她看到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这份没由来的痛苦无法诉说。爷爷也不能理解一个花季少女懵懂复杂的内心世界,反而将自己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强制性按在她身上,变相地剥夺了翠翠在那个年纪该有的自由、好奇和娇养。然而,被自然抚育的翠翠内心,有一束炙热的火光正在渐渐燃起,无法熄灭。她渴望有人能带她去感受不同的世界,这种叛逆被掩藏地很好,隐藏在她的乖巧和狡黠之间,使得翠翠的性格带有无法抵消的矛盾性。这份矛盾性异乎寻常地融合为一体,渐渐让翠翠的形象越发丰满与生动。
  然而却也是这份矛盾让翠翠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天宝对翠翠一见钟情,爷爷也对天宝十分满意。在问及翠翠时,尽管她心中不断幻化出傩送的影像,她仍是选择了缄口不语或者闪烁其词,这种行为在爷爷的眼中自动理解为是女儿家的娇羞。而在爷爷提及傩送时,她也只是微微一惊,然后借故走开,而后晚上在梦乡间,她隐约听见傩送深情的歌声,翠翠明明心中清楚,却还是作为梦境讲述给了爷爷听。傩送主动表露心意期待翠翠回应时,翠翠选择了拖延与沉默。孙女的举动迫使老船夫爷爷不得不采取一些自己的做法来帮孙女获得幸福,结果事与愿违。天宝为了成全傩送意外淹死,傩送心存愧疚远走他乡,这时才明白自己心意的翠翠选择默默在湘西等待傩送没有可能的回归。
  然而,翠翠的悲剧不仅是自身的悲剧,更多的是影射整个湘西的自然纯朴的理想世界最终会被现实文明、物质文明碾压、破坏,而后被取代的结局,体现出一种无能为力的宿命感,便如最后结局倒塌的白塔,实则代表的是边城古老的文明。它的倒塌是古老文明的破碎,虽然作品中仍提到要重建白塔,试图挽救文明,然而也是悔之晚矣。而代表金钱、利益的碾坊一直坚挺着,傲然与代表自由恋爱的渡船相望,最终碾坊亦是取得了胜利。小说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一點,由点及面,渲染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心酸之感。
  3.作品特色
  沈从文在创作《边城》时,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种思想直接融入了作品的每一处描写中,使得作品具有“四美”之感。
  其一,风景美。湘西山城处处都是原始的野性的自然风光,天朗、水清、山绿,花美人也美,比如,“小溪流下去,绕山阻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河床是大片石头所为,静静的河水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澄透明。”作者用简单明快的文字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健康、美丽的桃花源世界。
  其二,风俗美。比如每到端午节,万人空巷,家家户户都去河边,或是去吊脚楼上看管赛龙舟,参加河中提鸭子的活动。正月十五夜晚,湘西人民舞龙,耍狮子,放烟火,欢乐与喜悦的气氛飘荡在山城的空气里,作者描写的每一处风俗场面都栩栩如生,体现出湘西山城特有的风俗习惯。
  其三,人性美。作品中,无论是翠翠,爷爷,顺顺,傩送还是天宝,便是来来往往的行人与商旅,他们身上都有一种质朴、善良的品行和原始的可爱。他们在自然下天生天养,骨子里流淌的都是真诚与宁静,完全没有被世俗物质所侵蚀和污染。
  其四,人情美。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纯洁而没有艳情,彼此都忠贞不渝;老船夫与渡河者之间的友情真挚而没有功利,彼此坦诚相待;翠翠与爷爷之间的亲情深沉而没有瑕疵,彼此相互照应。便是老军人杨总兵在最后也不忍看着翠翠一人凄苦度日,将翠翠视为亲孙女,过来陪伴翠翠。在这些人物身上,体现出湘西人民高尚的品质与纯净的灵魂,便也只有这般的人物才能让空气中都是平和质朴的芬芳。
  【参考文献】:
  [1]闫晓昀.论《边城》的意象选择及其叙事功能[J].烟台大学学报.2014(05)
  [2]王晓文.忧郁的边城——对《边城》的一种解读[J].民族文学研究.2009(01)
其他文献
【摘要】:襄垣鼓书作为晋东南地区历史悠久的说唱艺术,一直保持着它独有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笔者亲身去襄垣采风,现场观看盲人鼓书团的表演后,以此阐述自己对襄垣鼓书的认识,对襄垣鼓书发展现状的担忧,及引起现状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的个人建议。  【关键词】:襄垣鼓书;现状;原因;保护发展  一、襄垣鼓书简介  襄垣鼓书,也称鼓儿词、襄垣调。属于一种地方曲艺,是由盲艺人说唱的“鼓儿词”和明眼人说唱的“柳调”
期刊
【摘要】: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它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曾带来过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其自身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全球化,市场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的保证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我们提出了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化发展,本文就将对工艺美术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
期刊
一口气读完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突然想起这几天和两位朋友分别聊到的“才华”与“书写价值”,彷佛在这本书上都得到了应证。很多人写作,但并不代表写作的人都能称得上“作家”,就像不是唱歌或写歌的人都能成为“音乐人”。自我标签与他人认定往往有一定的距离,唯有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才能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  《解忧杂货店》缜密的故事架构与精妙的情节设计,让人不得不叹服:“才华”这东西,真是与生俱来啊﹗更重
期刊
【摘要】:钟会是三国时期魏国谋士、将领。他才华横溢,屡出奇谋,深得曹氏和司马氏赏识,但却在灭蜀后自立不成反死于兵变。在《三国志》等史书中,钟会是一个人格卑鄙的权臣。在《世说新语》中却勾勒出钟會聪颖早慧、能言善辩等特质,并在史书中也有所体现。对于《世说新语》中的钟会与史书记载的异同,本文将作简略分析。  【关键词】:世说新语;钟会;形象对比  一、《世说新语》与史书中钟会的形象共同之处  (一)聪颖
期刊
【摘要】: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思想政策宽松,该时期被公认为中国文化史上极为璀璨辉煌的一页。与诗歌、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一样,盛唐时期的书法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书法实践相对应的书法理论也呈现出进一步成熟的特征,张怀瓘便是这一时期最为杰出的书法理论家之一。他全面继承了汉魏六朝以来的书学思想,并形成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其著述丰硕,研究视域宽广,涉及书法本体、书法史、书法技法等领域,
期刊
【摘要】:张维屏是近代重要爱国诗人,也是岭南文化的代表人物。张维屏少年闻名,中年为官,晚年归隐。张维屏诗歌数量多,类别丰富,大致可分为恬淡清新的山水田园诗、沉郁沧桑的宦途诗、厚重感怀的咏史诗、激昂愤慨的爱国诗歌四类。其中以爱国诗歌成就最高,张维屏冲破传统诗歌禁锢,开拓了时代的新风。张维屏晚年诗风的新变也直接影响了其弟子和后辈诗人,在古近代交接的岭南诗坛上,有着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张
期刊
【摘要】:新世纪以来,文学批评界掀起了研究严歌苓作品的热潮,对她的小说创作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出现了大量的评论文章。  【关键词】:严歌苓;小说;电影  一、严歌苓小说研究理论成果  中英文创作、多产、涉猎广的严歌苓已然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扶桑》、《赴宴者》、《天浴》《寄居者》、《雌性的草地》《白蛇》等。作为享誉文坛的海外华人女作家,她以
期刊
【摘要】:《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诗歌对于思妇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进行了突出的描绘,塑造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思妇形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思妇诗的成因进行了总结,对思妇形象进行了分类,肯定了《古诗十九首》思妇诗的价值及其影响。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叛逆;思妇;哀怨  一、《古诗十九首》思妇诗歌产生的成因  东汉末年,游子纷纷外出求学,与在家中的妻子长期两地分离。抒写离别相思,
期刊
【摘要】:《野性的呼唤》是最能够体现没有自然主义作家杰克的自然主义观点的作品,其中的自然主义被刻画的非常细致。小说中通过对于对巴克的命运进行深情的描述,着重强调了回归野性的主题,并且这一形象在比较困苦的生活背景下显得更加的自然的残酷和人性的冷漠对于巴克的历练,要求他必须能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努力击垮敌人,获得生存。文中,巴克的一生都包含了自然主义的理论。文中通过对小说作品的分析,进一步显现自然主义
期刊
【摘要】:欧·亨利的幽默被读者形象的称为“含泪的微笑”。究其实质来看,“笑”只是表面现象,“含泪”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实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空有华丽的外表,虚皮囊背后是美国劳动人民的辛酸生活,读者可以从作者笑的外表下感受笑的实际意义。这其中《警察与赞美诗》是作者幽默小说的代表作品,在这篇作品中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幽默画卷。  【关键词】:警察与赞美诗;幽默效果;语言  前言:  《警察与赞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