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启发式学习是人类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是获得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地理启发式学习就是以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按科学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中学地理课程教学运用启发式学习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启发式学习模拟演示
一.启发式学习的内涵
在启发式思想指导下,教师在讲授中,就会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抓住重点难点时而作栩栩如生、情趣横溢的描述,时而提出问题,布疑设障,制造悬念,时而据理推论,授业解惑,处处入扣,发人深思。这样的讲授,使教材内在的知识因素、逻辑因素、智力因素、思想因素在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掘,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求知的心理状态,把学生吸引到主动的认知活动中来,积极地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种讲授就是启发式的讲授。现代启发式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论体系,突出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和特点,它作为理性思潮的结晶,高扬人的主体性本质,克服了传统注入式教学受动性、依存性和模仿性的偏颇,它是建立在主体性人本观的基础之上。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它的内容不断得到新的丰富和发展,其思想的科学性为教学实践和相关科学所证实,可以说,现代启发式学习是一种发展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观。
二.启发式学习的实施
地理学习的过程,应体现出学生感知地理知识、理解地理原理、分析地理问题、探究地理规律,从而解决地理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发现问题,然后查找资料,主动探索、发现,独立思考、分析,与其他学习者一共同协作探讨,亲历整个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过程,既能积累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方法,又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能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并逐步形成关注现实、关注世界发展的意识。启发式学习活动正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挖掘、引发不同质的疑问和想法,使其互相碰撞,从而使学生认识、理解地理事物的教学形式。
根据启发方式的不同,把启发类活动分为自主启发、引导启发和合作启发三种形式。
1.自主启发类
这类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载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从而自主的分析,最后解决问题。
例1.启发季风气候的成因
步骤:(1)独立运用书中冬夏季风示意图
(2)推测季风的形成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联系生活实际验证自己的推测
(4)解释季风气候的成因
案例分析:季风气候的成因是初中地理学习的一大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学生也会引起兴趣,从而解决问题。本案中,学生能够体会出的是夏季到海里游泳,白天,海边的沙子热得烫手,而水里则比较凉快,晚上沙子凉了,水仍然是温暖的。通过这些,学生可分析出来由于气温的变化,气压的差异,形成了随着季节转变风向完全相反的风,就是季风,从而形成了季风气候。学生通过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理解了季风气候的成因。
2.引导启发类
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是引导启发的前提,教师引导是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师为学生确定任务,学生带着任务活动,目的性更强,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例2.绘制校园平面示意图
步骤:(1)教师指导学生画校园平面示意图
(2)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恰当评价
(3)教师指导正确的画法
(4)重新绘制示意图
案例分析:通过指导学生基本都以把自己的错误改正,重新绘出合格的示意图,而且学生还可以举一反三,绘制造出家庭周围平面图、学校到家交通图等。
3.合作启发类
由于教学时间、学生个体差异、知识层面的不同和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使得合作启发成为一种必然。尤其是在提出问题,确立主题的时候,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参与,要比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强的多。实际上,这一类活动和前文所述的讨论、辩论等活动有相通之处。
区别在于,合作启发类对地理原理、成因等问题的探讨多一些,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一些。
在三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中,综合应用的情况更多一些,一般是两种或几种活动穿插综合。呈现的师生的互动,活动过程则主要是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呈现得更多的是生生互动。启发类活动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开展都呈现出师生、生生互动的交融。教师和学生都是活动的主角,学生的想法得到充分尊重,师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在启发的过程中让学生既有掌握知识的快乐又体会到知识探究过程的不易,让学生既体验到动手动脑的乐趣又认识到知识的宝贵。这类活动不是单纯的各种活动方式的综合,而是各种活动有机结合,当然,计算机网络是重要的联系媒介。
三.结束语
地理启发式学习是启发式与地理学科紧密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虽然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地理启发学习在理论体系、方法与策略、原则与功能等方而的探讨做的还远远不够,在启发式学习中还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一些概念和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界定,教学策略还需继续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启发式学习模拟演示
一.启发式学习的内涵
在启发式思想指导下,教师在讲授中,就会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抓住重点难点时而作栩栩如生、情趣横溢的描述,时而提出问题,布疑设障,制造悬念,时而据理推论,授业解惑,处处入扣,发人深思。这样的讲授,使教材内在的知识因素、逻辑因素、智力因素、思想因素在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掘,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求知的心理状态,把学生吸引到主动的认知活动中来,积极地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种讲授就是启发式的讲授。现代启发式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论体系,突出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和特点,它作为理性思潮的结晶,高扬人的主体性本质,克服了传统注入式教学受动性、依存性和模仿性的偏颇,它是建立在主体性人本观的基础之上。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它的内容不断得到新的丰富和发展,其思想的科学性为教学实践和相关科学所证实,可以说,现代启发式学习是一种发展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观。
二.启发式学习的实施
地理学习的过程,应体现出学生感知地理知识、理解地理原理、分析地理问题、探究地理规律,从而解决地理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发现问题,然后查找资料,主动探索、发现,独立思考、分析,与其他学习者一共同协作探讨,亲历整个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过程,既能积累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方法,又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能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并逐步形成关注现实、关注世界发展的意识。启发式学习活动正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挖掘、引发不同质的疑问和想法,使其互相碰撞,从而使学生认识、理解地理事物的教学形式。
根据启发方式的不同,把启发类活动分为自主启发、引导启发和合作启发三种形式。
1.自主启发类
这类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载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从而自主的分析,最后解决问题。
例1.启发季风气候的成因
步骤:(1)独立运用书中冬夏季风示意图
(2)推测季风的形成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联系生活实际验证自己的推测
(4)解释季风气候的成因
案例分析:季风气候的成因是初中地理学习的一大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学生也会引起兴趣,从而解决问题。本案中,学生能够体会出的是夏季到海里游泳,白天,海边的沙子热得烫手,而水里则比较凉快,晚上沙子凉了,水仍然是温暖的。通过这些,学生可分析出来由于气温的变化,气压的差异,形成了随着季节转变风向完全相反的风,就是季风,从而形成了季风气候。学生通过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理解了季风气候的成因。
2.引导启发类
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是引导启发的前提,教师引导是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师为学生确定任务,学生带着任务活动,目的性更强,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例2.绘制校园平面示意图
步骤:(1)教师指导学生画校园平面示意图
(2)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恰当评价
(3)教师指导正确的画法
(4)重新绘制示意图
案例分析:通过指导学生基本都以把自己的错误改正,重新绘出合格的示意图,而且学生还可以举一反三,绘制造出家庭周围平面图、学校到家交通图等。
3.合作启发类
由于教学时间、学生个体差异、知识层面的不同和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使得合作启发成为一种必然。尤其是在提出问题,确立主题的时候,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参与,要比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强的多。实际上,这一类活动和前文所述的讨论、辩论等活动有相通之处。
区别在于,合作启发类对地理原理、成因等问题的探讨多一些,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一些。
在三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中,综合应用的情况更多一些,一般是两种或几种活动穿插综合。呈现的师生的互动,活动过程则主要是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呈现得更多的是生生互动。启发类活动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开展都呈现出师生、生生互动的交融。教师和学生都是活动的主角,学生的想法得到充分尊重,师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在启发的过程中让学生既有掌握知识的快乐又体会到知识探究过程的不易,让学生既体验到动手动脑的乐趣又认识到知识的宝贵。这类活动不是单纯的各种活动方式的综合,而是各种活动有机结合,当然,计算机网络是重要的联系媒介。
三.结束语
地理启发式学习是启发式与地理学科紧密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虽然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地理启发学习在理论体系、方法与策略、原则与功能等方而的探讨做的还远远不够,在启发式学习中还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一些概念和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界定,教学策略还需继续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