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药用植物学教材中的几个不能自圆其说处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le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指出,我国多数药用植物学教材在阐述纹孔对、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以及茎及根茎的异常构造这三项内容时,至少于二项上出现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办法。作者希望,本文的研讨能使药用植物学课的教师和教材的编者注意这些问题,并在此后的教材修订或教学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教材 自圆其说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笔者在年复一年的备课中发现,我国出版发行的各种药用植物学教材,多数存在着不能自圆其说之处[1~7]。教材[2]、[6]的这种地方最多,共3个,并且很典型。鉴于此,笔者特以这两种教材中级别较高从而影响较大的教材[6]为例,在下文中逐一指出这种地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愿笔者的这番研讨能使药用植物学课的教师和教材的编者注意这类问题,并在此后的教材修订或教学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教材[6]的第一个不能自圆其说之处,是其第24至25页中所说的这样一些话:“相邻两细胞的纹孔常在相同的部位成对存在,称为纹孔对(pit pair)。纹孔对之间的薄膜称为纹孔膜,纹孔膜两侧没有次生壁的腔穴常呈圆筒形或半球形,称作纹孔腔,由纹孔腔通往细胞腔的开口,称为纹孔口(pit aperture)。纹孔的存在有利于细胞间的水和其他物质的运输。
  纹孔对具有一定的形状和结构,常见的有单纹孔、具缘纹孔和半缘纹孔三种类型。
  (1)单纹孔(simple pit):结构简单,其构造是次生壁上未加厚的部分呈圆筒形,……
  (2)具缘纹孔(bordered pit):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纹孔周围的次生壁向细胞腔内形成突起呈拱状,……
  (3)半缘纹孔(half bordered pit):是由单纹孔和具缘纹孔分别排列在纹孔膜两侧所构成,……”
  之所以说这些话中存在着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是因为其中第一句话的意思和第二段话的意思合起来,与最后一段里对半缘纹孔所下的定义有所冲突。具体点说,就是第一句话中有纹孔对包含2个纹孔的意思,第二段话中有单纹孔、具缘纹孔和半缘纹孔各是一种纹孔对的意思。按说有了这两个意思后,就不应让半缘纹孔的定义里暗含着这种纹孔对具有4个纹孔的意思,然而那最后一段中的定义里却有这样的意思,因为那定义说半缘纹孔“是由单纹孔和具缘纹孔”这两种都含2个纹孔的纹孔对“分别排列在纹孔膜两侧所构成”。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对于该教材中的“(1)单纹孔(simple pit)”、“(2)具缘纹孔(bordered pit)”和“(3)半缘纹孔(half bordered pit)”这三个小标题,均加个“对”字在其中的“孔”字后面,加个“pair”在其中的“pit”后面;再将第一个小标题后的“结构简单,其构造”这几字换成“由两个单纹孔分别排列在纹孔膜两侧所构成,其中每个单纹孔的特征”这些字,接着在第二个小标题后的冒号与“最明显的特征”这几字之间,插入“由两个具缘纹孔分别排列在纹孔膜两侧所构成,其中每个具缘纹孔的”这些字,最后将与这些字有40字之隔的一句话,即“这种纹孔称为具缘纹孔,”删掉。第二种方法是:将该教材中以上述第三个小标题为开头的那一段删掉,再将“对”以及“和半缘纹孔”这些字从该教材中的“纹孔对具有一定的形状和结构,常见的有单纹孔、具缘纹孔和半缘纹孔三种类型。”这句话里删掉,最后将这句话里的“三”字改为“二”。要说明的是,这第二种方法是参照教材[8-11]的有关说法而形成的;第一种方法则是以教材[12]的有关说法为基础,,再通过合理的变通而形成的。
  教材[6]的第二个不能自圆其说之处,是在该教材第83至84页的一些话与第85页的图及其多条图注中的某一条之间。那些话为:“当茎进行次生生长时,邻接束中形成层的髓射线细胞恢复分生能力,转变为束间形成层,并和束中形成层连接,此时形成层成为一个圆筒。从横切面看,形成一个完整的形成层环。”
  形成层细胞多呈纺锤形,液泡明显,称纺锤原始细胞。少数细胞近等径,称射线原始细胞。形成层成为一完整的环后,纺锤原始细胞开始进行切向分裂,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同时,射线原始细胞也进行分裂而产生次生射线细胞,存在于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形成横向的联系组织,称维管射线(vascular ray)。初生构造中位于髓射线部分的形成层,部分分裂分化成维管组织,部分则形成维管射线,所以木本植物茎的维管束之间距离变窄。”那个图是该教材为讲解双子叶植物木质茎次生构造而配的例图,名为“双子叶植物茎(椴)四年生构造”;那条图注是“髓射线”。
  之所以说在那些话与这个图及这条图注之间存在着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是因为在那些话中,对形成层的活动和结果,只说会产生或分裂分化出木质部、韧皮部、维管组织或维管射线,不说还会产生出髓射线的延长部分。这表明写那些话的作者不认为双子叶植物木质茎次生构造中存在着髓射线。按说持这种观点的作者不该也不会将那个例图的某部分标注为“髓射线”,然而该作者却将之标注为“髓射线”了。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将“维管”二字从那些话中的“部分则形成维管射线,”这一句里删掉,换上个“髓”字。
  考虑到上述作者和其他一些人有可能不认同这种方法,而认为只要将那条图注改为“维管射线”就行了,笔者特在此为自己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作出论证:将髓射线定义为内连髓部外通皮层(或栓内层)并位于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组织,是每个从事植物学或药用植物学教学工作的人都不会有异议的,说上述那个图绘得真实准确、并被数种教材用作阐述双子叶植物木质茎次生构造的例图,也不会有人不认同,而那条图注所标指的图中部分显然符合髓射线定义所要求的各个条件。此外笔者要解释一下:虽然各种名为《植物学》和《药用植物学》的教材在介绍髓射线时,都会说它是初生射线,但是要明白,这说的并不是它的根本特点。这些教材之所以都这么说,只是因为髓射线首先出现在初生构造中。   教材[6]的第三个不能自圆其说之处,是该教材第87至88页的这样一些话:“某些双子叶植物的茎和根状茎除了形成一般的正常构造外,通常有部分薄壁细胞,能恢复分生能力,转化成形成层,通过这些形成层的活动产生多数异型维管束,形成了异常构造。例如:
  (1)髓维管束:……
  (2)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组织:……
  (3)木间木栓:在甘松根状茎的横切面上,可见一些木间木栓成环状,包围一部分韧皮部和木质部把维管柱分隔为数束。”
  之所以说这些话中有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是因为其中第一段将双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异常构造定义为正常构造外的新形成层所产生的异型维管束,然而最后一段却将木间木栓这种非维管束的组织算作异常构造的一种。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将这些话中的第一段文字换成这样一段话:“某些双子叶植物的茎或根状茎在形成了次生构造后,常又在与原有的形成层或木栓形成层所处部位很不相同的地方,产生新的形成层或木栓形成层,并进而分裂分化成维管束或木栓组织,这种维管束或木栓组织,称为异常构造。”
  或许有人会说,教材[3]、[5]、[6]在讲甘松根状茎中的那种异常构造时,并未像教材[1]那样以标题的形式明确挑明是“木间木栓”,而是未设标题,直接说了这样一些话:“根茎薄壁组织中的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后,形成了新的木栓形成层,并呈一个个的环包围一部分韧皮部和木质部,将维管束分隔成数束”,根据这些话可以将甘松根茎中的异常构造理解为,由一个个新的木栓形成层分隔旧的也即正常的维管束所导致的新维管束,而这样的理解就没有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因为它符合教材[3]、[5]、[6]对双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异常构造所下的定义。笔者对这种说法的回应会是,根据教材[3]、[5]、[6]的那些话不能将甘松根茎中的异常构造理解为由新的木栓形成层分隔旧的维管束所导致的新维管束,而应理解为分隔旧维管束的新木栓形成层。即使理解为由新的木栓形成层分隔旧维管束所导致的新维管束,也不能说就符合这三种教材对双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异常构造所下的定义,因为这三种教材的定义是:“有些植物的茎和根茎除了能形成一般的正常构造外,常有部分薄壁细胞,可恢复分生能力,转化形成新的形成层,并产生多数异型维管束,形成异型构造”(注:教材[3]在其中的“产生”二字前还有“分裂”二字),而这种定义中的“产生”或“分裂产生”几字意味着,异常构造是新形成层所分裂出的一些细胞,分化发育成的新维管束,它与新形成层或新木栓形成层“分隔”旧维管束所导致的新维管束,在来源上有本质的不同。那么,理解为分隔旧维管束的新木栓形成层是否就能自圆其说呢?更不能,因为木栓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而教材[3]、[5]、[6]定义的异常构造属于维管组织。将甘松根茎中的异常构造理解为或说成是分隔维管束的新木栓形成层,还经不起这样的质疑:为何不说是新的木栓?如果不说是新的木栓而说是新的木栓形成层,就意味着说话者不认为其中有新的木栓,而这么样又岂能证明新木栓形成层的“身份”?
  参考文献
  [1] 谢成科.药用植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2-13,64-65.
  [2] 杨春澍.药用植物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69-70,73.
  [3] 孙启时.药用植物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18-19,59.
  [4] 郑小吉.药用植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49-50.
  [5] 郑汉臣.药用植物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15,54-55
  [6] 姚振生.药用植物学(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4-25,83-85, 87-88.
  [7] 张浩.药用植物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4,49-50.
  [8] 高信曾.植物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17.
  [9] 陆时万,徐祥生,沈敏捷.植物学.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32.
  [10] 丁景和.药用植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52.
  [11] 詹亚华,刘合刚.药用植物学(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2.
  [12] 许文渊.药用植物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7-8.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报纸
文章在分析目前普通高校网球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就构建普通高校网球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在教学目标设置、课程设置、课程结构、
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既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存量和质量的提高,又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国家的经济成长。职业教育教师是职业教育实施的主导
文章对湖南省高职院校1208名公共英语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调查,使用SPSS19对数据进行分析来揭示湖南省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并分性别、高考英语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