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消费品:中国力量崛起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外资品牌统领中国日化市场的格局下,民族药企凭借中国经济的繁荣、中医药文化的复兴,以创新为引擎,跨界突围。
  
  巨大的市场机遇
  
  有调查显示:在香港、台湾等地区,女性选择医学护肤品的比例占到整个护肤品行业的60%-70%;在中国内地,这一数值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市场,中国日化市场规模已超千亿元。统计显示:到2010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可达到1200亿元。在药用消费品方面,其市场份额持续保持增长。以其中一个细分领域——药妆市场为例,过去3年,中国药妆市场的年均增长率为10%-20%,目前国内零售药妆店销售仅占化妆品销售总额的2%,因此增长潜力巨大。
  在经济与市场开放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中,中国日化市场70%以上份额被宝洁、联合利华等外资巨头长期垄断,药企向日化市场进军的大潮注入竞争激烈的日化市场,必将搅动其格局。在“药用消费品”这块巨大蛋糕的诱惑面前,拥有制药DNA优势的企业重新抢滩这部分市场,意味着日化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更意味着民族品牌收复失地的最好时机已经到来。
  正是敏锐捕捉到了这一契机,云南白药、同仁堂等先锋阵营率先出马。2004年,同仁堂进军药妆市场,上市多款化妆品,几乎与此同时,百年老字号云南白药集团将其在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方面具有神奇疗效的云南白药与现代日化工艺相结合,推出首支具有口腔护理功能的功效型牙膏。
  
  改写格局的资本
  
  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遗产是民族企业在“药用消费品”领域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要将这种优势变成核心竞争力,从技术到市场等方面的创新机制,是民族药企在转战日化进程中的不可或缺的资本。
  毋庸置疑,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精髓和文化瑰宝,无论在疗效方面、还是在品类亲和度方面,在市场上都有着非常好的群众基础。加上近年来越来越为人们所崇尚的“自然养生”的观念,草本为源的中草药自然更受现代人的推崇。在日化市场,中草药牙膏、草本药妆等具有中医药含量的日化产品已经成为商家和消费者最欢迎的产品类型。同时,在中医药领域,民族品牌有着国外品牌不可复制的优势,相比而言,尽管市场上中医药日化用品种类繁多,很多外资品牌也扯起了中草药的大旗,但是它们并没有中草药牙膏资源上的优势,对中草药的采集、加工、特性等知识的了解显然远远比不上民族药企。
  尽管如此,面对现代化的品牌竞争,传统药企还需要在运营管理和创新体系上适应时代要求。可喜的是,依托中医药文化精髓这一利器,一些民族药企在产品研发、管理理念上也持有了与外资品牌一决高下的资本。纵观中国日化市场变迁,如果说洋品牌对于日化市场绝对垄断的版图是建立在市场瞬间打开的强力冲击下,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民族品牌通过数十年来与外资的对抗与成长,已拥有了绝地反攻、主宰市场的力量。
  一流企业建标准,在进军日化市场的过程中,大型民族药企通过科学的研发体系,积极助推“药用消费品”市场标准的出台,如云南白药牙膏先于行业3-5年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并出具了众多报告,对于功效牙膏行业标准的制定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民族企业在管理理念及体系方面的成长,无疑是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坚实基础。
  十年磨一剑,相比在传统日化市场竞争中的力不从心,事实证明,在日化市场的又一轮抢滩中,民族品牌的市场表现柳暗花明。同仁堂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进军药妆市场,经过6年的发展,依托其百年品牌的知名度和具有优势的价格定位在药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云南白药牙膏更是一举杀入外资林立的牙膏市场第一阵营,2005年云南白药牙膏开拓功能性牙膏高端市场以来,销售额节节攀升,直至2008年底,云南白药牙膏销售额已经突破10个亿,在宝洁、联合利华占据2/3以上份额的牙膏市场,云南白药牙膏一跃跻身前五阵营,在日化市场形成单品类的有力突围。
其他文献
国家与国家之间很难类比。恐怕文化还是决定一切的,制度只是放大了文化的影响或作用。    “冷战”期间印度与苏联老大哥关系不错,“冷战”之后又与美国老大哥关系不错。苏、美两国的实力在那里,印度有自知自明,从来不与两位老大哥攀比。它喜欢与中国比。  中国办了一届奥运会,印度看了也想办,并且先办了一届英联邦体育运动会小试牛刀。没想到状况百出,乐坏了很多人。最奇的是发现了7条蛇,运动员村里有6条,1条在网
它们不是被供在殿堂上的圣物,而是跟生命与情感相连的日常,它们在体温的滋润下,有着人间烟火的喜悦与色泽,它们的风格也同样是人间烟火的神采与飞扬。    小时就听姥姥说,过去女人不可能没几件银首饰。出门戴得起金的要戴金,而在家里则随时会戴银,那基本是女人日常生活中身体的一部分。  作为曾经的白银帝国,中国老百姓对银器都不陌生。但是,也又因为极高的白银存储量,银饰一直没有金饰的地位高,它们更多是民间日常
唉,话已说到这个份上,还是希望诺奖继续像一根刺的好。    当代国人最大的尴尬,就是每年一次面对诺奖。  这种对诺奖又爱又恨的纠结,颇类办公情场的单相思,眼见得佳人在侧、眼见与人打情骂俏,发作不是,隐忍又憋屈。  诺奖就这样成了一根刺。你干脆没,也罢了,偏生一年一度地撩你一次。  这不,略萨又成了得主。翌日就有几个朋友打电话来,表示一年一度的不屑。  说来也是有些尴尬。9月上旬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
掷笔撤案,心情异常地复杂。  中石油无疑是国家重大战略的参与者、执行者、贡献者,但也是一头尴尬的体制所产生的“非企业非政府”的骡子。  它可以庞大到一掷千金,也可以庞大到一毛不拔;可以强大到只听从一个声音,也可以强大到谁也不听。  这里,它是一个象征。  当年价格双轨。政府定价一条轨,市场定价一条轨;当下行业双轨。政府垄断一些行业,市场开放一些行业。  主说了,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比之于腾讯与3
许多人想象中国“首善”、模范富豪陈光标,做生意有丰富的政府资源。要不,哪来那么多拆除工程?又哪来那么多钱可以捐?一度网上还盛传,陈光标靠“房屋拆除”不可能致富,是利用特权搞军火买卖才赚了大钱。一聊起这话题,陈光标感到很“憋屈”:他创办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是当今中国最先进的高科技环保拆除公司,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将建筑垃圾二次利用的公司,但工程业务高达95%都靠“二手”转让;公司每年利润逾亿,
在恢复往日荣光的道路上,俄罗斯才迈出第一步。    在近日的俄罗斯红场上,一辆辆卫国战争时期苏军的主战坦克T-34高昂着炮口,轰鸣着驶过红场。一队队当年的苏军,挥舞红旗,手持武器,威武雄壮。一路慢跑的红军骑兵队伍,则高举马刀,战旗飞扬。  这是11月7日莫斯科纪念1941年红场阅兵69年而举行的盛大阅兵式,受阅官兵约4500人。1941年的那场阅兵堪称悲壮,检阅一结束,部队就立即开赴前线。  11
一切都是为了“建立新中国”,不知道这是在嘲笑“新中国”,还是在嘲笑公共知识分子的天真。    一则新闻让曾被媒体评价为亲民的县委书记臭名远扬。  江西省万载县县委书记陈晓平PK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前者建议,“今天中国的发展,再不能以拆迁为发动机了。宁愿发展慢一点,也要把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放在首位。拆迁可以拆出政绩,可以拆出高楼,拆出超级富豪,但拆走了民心,拆走了人权和拆走了这个
文学与政治,都是他的灵魂,不可分割。    满头银发,眼袋像年轮,熬了这么多年,和加西亚·马尔克斯也斗了这么多年,73岁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Llosa)终于熬到头了。  2010年10月7日,瑞典皇家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常任秘书彼得·恩格隆德给略萨打来电话,通知他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略萨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开玩笑?”他一直认为,这些年来频出冷门的瑞典皇家文学院
在美国,学术确实少有机会走出教室讲堂,面对普通读者群众。尊师重道之类的话,也就不在话下。教授学者,知识精英在社会上的地位大概不能不算尴尬。    一个朋友到美国去,回来之后精神大好,求知欲飙高,所见所闻都有了新的视角。  问他在美国看见了什么,如此受到鼓舞?他说是美国教育。  朋友说美国社区大学里,为普通民众设计的课程五花八门,从房地产股票,音乐手工艺到观光外语,要什么有什么。当地居民上课,只收象
此次香港参与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创意城市”,突显香港的可持续城市化成就,以及在有限空间下改善城市生活的“无限潜能”,并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上海世博会游客展示香港人的才华与创意,以及香港充满活力和多元化的一面。    谁说香港是一个“文化沙漠”?其实,这是一座充满创意的现代都市。无论普罗文化还是高雅艺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都会以其独有的方式呈现出极具香港特色的韵味来。也正因其历史背景的特殊性,香港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