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点亮学生的人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e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和奠基人生最重要的手段一直备受关注,但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要把阅读活动落到实处,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阅读地位,丰富阅读载体,做好阅读展示。
  关键词: 阅读欲望 阅读氛围 阅读地位 阅读载体 阅读展示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和奠基人生最重要的手段一直备受关注,朱永新教授说:“一所学校无论如何重视阅读都不为过。”但是对于注意力集中时间非常短的小学生来讲,让他们爱上阅读并养成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他们独特的身心特点注定他们生性好动,自控能力较弱,老师作为“人生的领路人”,如何引导学生享受阅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点亮阅读欲望
  学生不喜欢阅读,往往是因其年龄小意识不到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老师要给学生讲述“读万卷书”的重要性,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读书的种子,试想每个早晨,学生在“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朗诵声里开始一天的生活,学生主动阅读意识形成就指日可待。
  二、营造阅读氛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良好的阅读氛围,要充分发挥环境的影响作用,让学生举目环顾之际感受读书的浓厚气息。鼓励学生自带书籍放入班级图书角,指导学生交换借阅,让学生在想读书时有足够的书可以读。老师在校园、教室醒目之处张贴关于读书的标语和名人格言,利用墙壁、板报、宣传栏刊载读书故事、新书介绍等,让学生受到读书的教育。平时各科老师上课的时候要渗透阅读意识,数学老师在教学圆周率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九章算术》,科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家的故事……总之,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读书的熏陶,不自觉地投入阅读中吮吸知识的甘霖。
  三、提高阅读品位
  阅读因其作用的多样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班级在举行某项活动时可以让阅读先行。比如举行“清明”这一主题活动时,我先进行主题阅读,让学生自由搜集清明相关的诗词、文章甚至整本书进行阅读,让学生进行阅读展示,这一阶段的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关于“清明”主题实践活动才能开展得更好,脱离主题阅读的“清明”活动往往让学生不知所以然,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组织学生上街写春联这一活动时,我引导学生阅读春联相关书籍,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明白春联的由来、春联的意义、春联的格式,在街上写春联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帮别人选择合适的春联。
  四、丰富阅读载体
  单一枯燥的阅读对于成人都是一种意志的考验,遑论自控能力较差的懵懂孩童?要想让阅读长久进行下去最终养成习惯,就必须依靠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各方面的训练,最终形成能力。
  1.践行“晨颂·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这一方式是由新教育实验提倡的,在实际操作中我指导我班学生每天早晨抽出十分钟时间对一些经典诗文进行大声朗诵,达到积累内化的功效,每天中午抽出二十分钟时间组织学生安安静静地看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书,以求开阔眼界,净化心灵,要求学生在放学回家后回想今天发生了哪些事,读书后有哪些收获,并形成文字或者写绘,达到自我反省的目的。
  2.开展“共读一本书”。组织师生、亲子、朋友共读一本书活动,提倡“大人带着小孩读书”的言传家教方式,边读边交流,定期组织开展书香家庭的评选。
  3.开好阅读指导课。面对庞杂的读物,学生缺少必要的甄别能力和选择技巧,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字,学生还不能正确运用浏览、详读、研读等读书方法。我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指导课,系统地向学生介绍选择书物的方法,传授必要的阅读方式,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新书推介或者阅读展示,力求通过系统教学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能。
  五、做好閱读展示
  充分地展示阅读成果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持续阅读的主要手段。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1.主题知识竞赛。每个月抽出专门的班会时间,针对主题阅读的内容分小组进行主题知识竞赛,参照电视台《一站到底》栏目,选拔学生作为主持分抢答、指答等多种形式进行竞赛,评选出每月的优秀阅读小组和阅读之星,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不自觉地就端正了读书态度。
  2.办好阅读小报。无论是汇报课展示还是主题知识竞赛,学生参与度总略显不够,为此我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办阅读小报。每月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阅读计划,进行认真阅读,对自己阅读过的文章或是写成读书心得或是画成写绘,总之要留有思考的痕迹。小组长进行明确分工,把小组内阅读所得文字或写绘做成精美的阅读小报,用以各组交流学习。这一活动扎实有效,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阅读能力的形成、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坚定阅读教育的信念,端正阅读教育的态度,总有一天学生会成为阅读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2]朱永新.致教师.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改下,中职教师已经越来越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重,并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当做增强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促进语文教学活动发展的催化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习主动性,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积极地发挥引导能力和组织能力,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摘 要: 文章阐述了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涵,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研读文本的高效阅读模式,进一步引发学生深化阅读情感体验,发展学生阅读综合素养。  关键词: 情感体验 阅读模式 阅读实践  教师立足于教材内涵和实际学情,营造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浓郁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文本之中,通过多角度、富有创意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对文本形成个性阅读体验与感悟,深化文本的深刻内涵研读,熏陶阅
摘 要: 根据目前的相关统计报道,现阶段我国的高中生群体中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没有特别浓厚的兴趣,其阅读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这种情况的发生归根结底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够显著。本文指出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对提高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对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有效性 阅读教学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随之提高,需要更注重学
目的:观察芒果苷(mangiferin,MF)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防治作用,并以乙二醛酶1(glyoxalase1,Glo-1)为切入点探讨其作用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远高于以往。中小学语文作为教育的基本课程,更是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现代中小学学生来说,知识的获得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只能是言语上的教学,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语文课堂 非言语交流 运用方法  新课标改革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与以往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模式有所不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对
摘 要: 感悟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活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背景拓展 比较剖析 课文延伸 感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