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德育课堂生活化的构建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uangss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品德教师就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德育课的课堂,给德育课教学自然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和新鲜内涵。让德育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德育课课堂生活化。如何让德育课教学生活化?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自己几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 德育课 教学 生活化
  
  一、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选取适当的生活场景,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联想、分析、归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如我在进行《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教学时,设置了四种情境,1.骑车过十字路口正好红灯亮时?2.在河边玩耍,有人落水大喊救命时?3.发现厨房煤气泄漏时?4.你一人在家有人敲门时?让学生讨论这些情境下你该怎么做?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该如何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巧用教材内容设置情境,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教学活动生活化
   作为德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教学中应组织学生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前和课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如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建议等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发展了新的情感和能力。如在《可持续性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时,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对城区环境进行一次调查,通过亲历体验和调查,学生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然后让他们提建议、想办法,设计方案如何防止环境污染。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懂得了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保护我们的家园,并能把保护环境自觉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三、参与生活实践,内化知识要求
   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思考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真正内化课堂教学要求。在学习《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课时,理解“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是教学难点。我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游戏活动课程:先发放印有稻谷、小鸟、草人、狼、狮子等十多种不同生命图案的帽子给学生,然后将毛线发给戴帽的学生,让其按各自生命间的食物链织一张“生命网”。最后我举起这张“生命网”,然后发问:“从刚才的游戏中,你们感悟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作答:“各种生命互相关联”,“每种生命都很重要”,“人类要关爱各种生命!”……教学难点的内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拓展生活课堂,提高实践能力
   德育课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拓展生活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中检验、丰富所学知识让学生明白: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贴近生活。如学完《情绪是可以调适的》一课后,发下快乐手册,提示并激励学生:当你烦恼的时候,记得打开“快乐卡片”看看快乐赠言,回想这节课的内容;当你快乐的时候,也别忘打开快乐卡片,把你的快乐写下来。课堂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在鲜活的生活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寻找,快乐无处不在,教学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现实生活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与艰辛,体验他人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这样才达到思品课教育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骨干,是党组织内的新生力量;创新是国家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与时俱进的根本体现。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旗帜作用,对推进高校创新教育各项措施的落实,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也为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学生党员 创新 旗帜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
期刊
摘 要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都应提高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思想认识,高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心理健康 重要性 教育方法     平息了很长时间的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仍令我们记忆犹新,加上屡屡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不由得让人不断追问:大学生,你为何如此脆弱?   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
期刊
摘 要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七绝诗创作方面成就卓著,堪称“七绝圣手”。他的七绝,题材广泛,构思新奇,因内容不同而特色各异。他的边塞诗刚健明朗,发兴高远;他的宫怨诗含蓄婉转,细腻传神,充分体现出诗作的阴柔之美。他的送别诗感情真挚,情韵绵长。   关键词 王昌龄 七绝 边塞诗 宫怨诗 送别诗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享有声誉的一位诗人,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也是盛唐诗坛上心倾七绝、专力于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高职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措施”这两个问题。其中重要地位包括: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实现语文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是教师改变教育观念的需要,是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需要。   关键词 高职 语文 教学 职业能力     职业特定能力是每一种职业自身特有的,它只适用于这个职业的工作岗位,适应面很
期刊
摘 要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他们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从物质上、精神上和心理上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他们的教育也应该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本文在分析当前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和改进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措施    一、当前贫困大学生的
期刊
摘 要 本文针对阅读理解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着重提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和计较,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 中学生英语阅读 阅读速度 猜测词义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阅读能力是书面交际中通过文字积极获取信息的能力,是衡量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学生将来直接运用外语能力的一个最重
期刊
摘 要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本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设计与反思。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程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班级文化的功能入手,探讨了班级文化的创建,提出了用班级文化指引班级和班级成员的发展的具体实践方法。   关键词 班级文化 创建 实践     所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组织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形式融合到班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潜移默
期刊
摘 要 本文就笔者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体验,研究分析如何解决职校学生厌学情绪的方法。分别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规范课堂的组织掌控、提升课堂呈现技巧等三方面阐述。指出作为一名职教老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责无旁贷以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为己任,使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得以保证。   关键词 放飞梦想 快乐学习 厌学情绪     当前,职校学生普遍地存在着厌学情绪,作为一名职教老师,如何处理学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为理论基础,将被动语态视为一个句法原型范畴,其中Get-passive是非原型即边缘成员,从原型范畴的视角研究,对其不同形式和意义做出合理的解释,对理解和使用被动语态很有帮助。   关键词 被动语态 原型范畴 边缘成员 Get-passive    一、原型理论   原型理论在认知语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一直被广泛研究。对原型的研究始于颜色范
期刊